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心得範文

來源:才華庫 2.24W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學習心得

首先,我要說老師講課真的是太幽默了。然後我在說說我學習後的感受。 經過連續幾個月對計算機維護這門課程的學習,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突飛猛進。填補我的計算機方面的許多空白。人類所使用的計算工具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的發展過程,計算工具相繼出現瞭如算盤、計算尺、手搖機械計算機、電動機械計算機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誕生。電子計算機在短短的50多年裡經過了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IC)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四個階段的發展,使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正朝智慧化(第五代)計算機方向發展。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心得範文

1、回顧過去

瞭解的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史。CPU的發展非常迅速,個人電腦從8088(XT)時代發展到現在的酷睿雙核時代,只經過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第一個顯示卡、硬碟、光碟機的誕生,老師一直為我們講解到今天的主流配置。

2、當代主流

讓我們瞭解計算機的發展是不夠的。我們大學生現在都擁有自己的電腦。無論是為自己選購機器還是幫同學參考。於是瞭解當代電腦的主流配置是有必要的。老師用ppt講述了每一種硬體的主流配置,來幫我們進一步瞭解計算機。

我們要多瞭解相關知識,讀思考,多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學以致用,計算機網路使學習、生活、工作的`資源消耗大為降低。我們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隨著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不過有時也要動我們的腦子,要個人親身去體會 ,去實踐,把各項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記熟,做熟。提高我們整體的知識,打好基礎

我瞭解了計算機的硬體與系統軟體的安裝,維護知識.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授課老師深入淺出,讓我們自己積極動手操作,結合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同時也學習了一些解決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相信這次學習,會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運用電腦時能夠得心應手.通過這次學習我真正體會到了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來充實我們的專業技能,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以後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也渴望能夠多學關於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大眾對計算機進行商務、學習、工作等需求的增長,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學習不可缺少的高科技產品之一。現在,計算機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計算機,同時希望掌握計算機組裝和維修技術。

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後,我覺得受益頗多。下面來談談我對計算機組裝與維

護方面的認識。

:

CPU(中央處理器)是微機的大腦,進行各種資訊處理、指揮整個系統執行。當前的CPU產品主要有奔騰系列、賽揚系列、凌動系列及當前主流的酷睿系列(Core i2/i3/i5/i7)等幾種型別。。歷經了從4位到8位、16位、32位到64位的發展過程,

2. 主機板:

(1)插槽

插槽有插卡式的Slot型別和針腳式的Socket型別。

(2)軟、硬碟介面 :軟盤驅動器介面、硬碟(光碟機)介面、SATA(序列ATA)硬碟介面

(3)主機板電源插座

(4)跳線、跳線開關、排線插針

跳線是電流小開關,改變跳線位置,使主機板支援不同的CPU、CPU的工作電壓、CPU的頻率,清除CMOS口令等。

(5)外設介面插座:鍵盤介面、滑鼠介面插座、序列介面插座、並行介面插座、USB介面插座、機箱開關按鈕及指示燈插針。

(6)主機板晶片組。晶片組是主機板的核心。複雜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的整合。一般2-4片積體電路組成。如果把CPU比喻系統心臟,那麼主機板晶片組就是整個身體的軀幹。有Intel系列晶片組、VIA晶片組、AMD晶片組、SIS(矽統科技)晶片組、nForce晶片組。

(7)南北橋晶片

北橋晶片:儲存器控制;連線CPU、儲存器、顯示卡、南橋晶片的樞紐

南橋晶片:多種I/O裝置的控制;I/O匯流排(PCI匯流排) ;提供了各種I/O介面

3. 記憶體條:

記憶體條是用來存放計算機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資料或程式。我們平常據說的動態記憶體(即DRAM),指的是當我們將資料寫入DRAM後,經過一段時間,資料會丟失,因此需要額外設一個電路進行記憶體重新整理操作。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臨時儲存器,掉電後資料會消失。目前主流記憶體容量為1-2G,工作頻率為800MHZ以上。記憶體條的印刷電路板(PCB)最好是6層。另外,好的記憶體條表面有比較強的金屬光潔度,部件焊接也比較整齊。

4. 硬碟:

硬碟是計算機的資料儲存中心,我們所使用的應用程式和文件資料幾乎都是儲存在硬碟上,或從硬碟上讀取的。它包括儲存碟片及驅動器。特點是儲存量大。硬碟是計算機中不可缺少的儲存裝置。目前硬碟的容量一般為250-320G,快取一般為2-16M。

5. 顯示卡:

顯示卡也叫顯示卡、圖形加速卡等。主要作用是對圖形函式進行加速處理。顯示卡通過系統匯流排連線CPU和顯示器,是CPU和顯示器之間的控制裝置。實際上是用來儲存要處理的圖形的資料資訊。目前主流顯示卡的視訊記憶體為512MB以上,介面一般為PCI-EX16型。顯示卡生產廠商主要有華碩、技嘉、昂達等。

7. 音效卡:

音效卡的主要功能是處理聲音訊號並把訊號傳輸給音箱或耳機,使後者發出聲音來的硬體。音效卡的選購同網絡卡、顯示卡的選購有些相似,都要選大廠家及售後服務好

的產品,還要注意介面型別是否與自己的主機板相匹配。顯示卡的音質是判定一塊顯示卡好壞的標準,其中包括信噪比、取樣位數、取樣頻率、總諧波失真等指標。目前音效卡的信噪比大多達到了96db,取樣位數為16bit以上,取樣頻率為44.1kHZ以上(值越高越好)。理論上44.1kHZ就可達到CD音質。

在教我們認識完硬體以後,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軟體,又延伸到了手機。 學習總結

雖然這門選修課跟專業課幾乎沒關係,並且學習的內容也是淺嘗輒止,但總的來說,對計算機組裝相關的學習對我還是有很大用處,這些知識將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