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心得體會(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6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改革心得體會(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革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改革心得體會 篇1

一、強化教育,不斷打牢官兵思想基礎。

教育是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和軍隊一系列重大改革問題明顯增多。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解決和處理,只有堅持思想為先的原則,才能取得管理工作的主動權,為此在吸取去年我營管理工作成功的基礎上,重點在“四個教育”上下功夫,加大條令條例、法紀教育、安全常識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紮實打牢官兵講安全、講服從的思想基礎。一是嚴格落實教育時間,確保教育的經常性。堅持每月落實法紀教育,增強官兵法紀意識;落實每週星期六上午第一個小時進行條令條例和安全常識的學習教育,強化官兵條令觀念;結合官兵思想實際,適時進行隨機教育,確保官兵思想不滑坡,安全樹的牢。二是嚴格教育制度,增強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前都要認真進行備課示教,並由營領導嚴格把關,堅持備課質量不過關的不上臺,教案不熟悉不上臺,確保教育效果的落實。三是嚴格規範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採取“日記一條,周學一節,月考一次”的辦法,本著“牢記本職的,掌握共同的,熟悉基本的,瞭解相關的”的原則,搞好條令條例和安全規定的學習。通過教育學習達到營隊按條令執行,幹部按條例帶兵,戰士按條令辦事的良好氛圍。

二、落實制度,嚴格執紀,在從嚴治軍上狠下工夫。

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證,執紀是前提,加強營隊的管理教育,其核心是依法從嚴治軍,嚴格執行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一是加大人員的管理,尤其是在八小時以外人員的管理上,實行“三控一管”;對臨時外出人員嚴格實行“兩證一條”管理;在重大節日和節假日派出糾察,實施全程監管;對重點人員實行分負責,責任承包,誰出問題,板子打在誰身上。二是嚴格紀律規定,決不遷就照顧。連每週,營每月召開《安全形勢分析會》和《兩個經常工作分析會》大力表彰在管理教育中敢管,會管的先進個人,對不服從管理的個人亮黃牌,對屢教不改的和管理方法簡單粗暴的骨幹實施必要的紀律處分,不留面子,不縱容。三是堅持營門值班和營區巡邏制度。堅持營門值班和營區巡邏,能夠堵塞管理漏洞,確保人人都在組織中,人人都在紀律中,人人都在管理中。四是深入開展“學職責,盡職責,查職責”活動。堅持制度重在落實,我們將嚴格從落實目標責任制入手,把責任明確到人,堅持按級負責,充分發揮各級各職人員的作用,對官兵執行規定的情況,堅持每天一小查,每週一大查,每月一考核講評。

三、用心培養,加強士官隊伍建設。

加強士官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士官素質,是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項新課題。把士官“按幹部培養,當戰士管理”是我營加強士官隊伍建設的有效做法,在實際執行中效果較好,今年我營將進一步研究完善。一是加強教育,提高認識。使之明確自己不再是普通一兵,要認清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引導他們做履行職責的模範,做遵規守紀的標兵,做鑽研本職業務的尖子,做尊重領導、服從管理的榜樣。二是抓好學習培訓,提高能力素質。結合旅團士官培訓計劃安排,從士官成長進步和能力素質的提高出發,鼓勵士官自學,函授,積極參加培訓。在平時工作中,注意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從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幹;對上級培訓的士官,要求他們必須帶著成績回來;把每月的第一週定為士官培訓周,針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難題,組織幹部授課輔導,或集體進行難題會診。三是嚴格管理,不遷就照顧。我們制定《士官量化管理細則》採取營連考,群眾評,履行職責,完成任務等全過程對士官的日常表現進行量化,每季度公佈一次,結合每月對士官的德、能、勤、績民主評議的結果進行講評,與士官的成長進步掛鉤,以促進士官認真履行職責。四是充分信任,大膽使用。士官一般政治素質好,有熟練的專業技術,在兵中有一定威信,因此我們注重發揮他們的特長,敢於把艱鉅的任務交給他們,讓他們在專業訓練中傳知識,當參謀,在經常性管理教育中當助手,當幹部缺編時,讓他們代理職務,負責工作,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特長。

四、正規秩序,注重養成,提高官兵的文明素質。

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既是管理教育的核心內容,又是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規範化管理的關鍵。我們將嚴格以旅(團)《管理教育工作指示》為依據,規範連隊“四個秩序”,從幹部到戰士,從硬體到軟體,每個環節,每個部位,逐一規範統一。在內容上,重點規範生活秩序,在時間上以八小時以外為重點在物件上,重點加強“三部一班”秩序的正規。在官兵中牢固樹立“我是標兵,全連正規”的思想,積極開展評比競賽活動。每月樹立一批秩序正規的班、排、個人,每季度評出一個“四個秩序”正規的連隊。

管理教育貴在養成,也難在養成,為此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在規範養成上狠下工夫。一是抓“十五個三”的養成訓練。營成立“十五個三”養成動作示範班,讓官兵示範觀摩,以點帶面,帶動全連;每週安排兩個早操時間進行養成動作訓練和會操,打牢養成基礎,提高養成標準。二是從抓幹部、士官入手,帶動養成。幹部、士官形象的好差,最具說服力,為此我們將開展“周賽月評”活動,每月評出1-3名養成好的幹部和3-5名養成好的士官,並對養成較差的幹官、士官進行曝光,以此推動營隊養成水平的提高。三是從檢查督匯入手,推動養成。嚴格的養成,必須加強檢查和督導,否則就會時斷時續,就會失去真正的意義。我們將採取“三糾”方法,即官兵互糾,連隊自糾,門衛隨糾的方法,來促進官兵日常養成的自覺性。充分利用板報、櫥窗、標語、小廣播等手段進行宣傳,並積極開展“文明帶兵、文明服務、文明值勤”和“讀好書、唱好歌、做好事”等活動,大力營造文明養成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事故案件的預防工作。

安全工作不是中心,影響中心;不是乾坤,左右乾坤;不是全域性,牽涉全域性。做好安全工作,同時可以帶動和促進全面建設。我營將從以下入手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一是健全安全組織。營連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排有思想骨幹,班有安全員。班每天對安全工作進行小講評,連每週對安全形勢分析,查問題,找原因,尋對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牢牢把握安全防事故。

改革心得體會 篇2

“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的核心價值是在不增加警察數量的前提下,通過對公安機關現有警力資源的挖掘與重新配備,將警力下沉、警務前移,增強公安派出所警務實戰能力。其運作模式為:在派出所成立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群警務隊、治安隊、刑偵隊,加上縣局在派出所下設的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即稱為“一室一站五隊”輔以機制、制度和裝備設施,保障它有序高效地執行,它的出現順應了社會現實需要和公安工作改革的要求,體現了警務改革突出實戰化的特點。

概述所謂“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是指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治安需要,根據公安派出所的職能定位和改革要求,將各種警力資源重新配置,充實和調整派出所警力,使得警力向基層一線傾斜,警務前移到社群和街面,將下沉到派出所的警力整合成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群警務隊、治安工作隊、刑偵隊、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分別賦予各隊室相應的職權與責任。使派出所工作既有明確分工,又能相互協同的一種警務運作模式。“一室一站五隊”模式在全國各地內涵、稱謂不一,有的叫“一室一站三隊”,也有為“一是一站四隊”,還有“一室三隊”、“一室四隊”根據派出所工作實際而定,各地內涵、稱謂雖有差異,但警力的基本架構與運作機制大致相似,故不作細微區分。最早實行“一室一站三隊”警務模式的是在廣州市的一些公安派出所,之後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城市派出所,現在西安市公安派出所也在探索推行,形式和內容上一直在完善。

“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主要是針對城市治安特點和要求提出來的,當前我國城鄉"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城鄉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治安狀況有著巨大差異,而且城市和鄉村還存在地區差異。在全球化和資訊化浪潮下的今天,城市中人群居住密集,人員構成複雜,交通發達,資訊交流和人員流動頻繁,財富集中,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導致治安狀況和治安要求複雜多變,對於城市公安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相比傳統“劃分警區,包片負責”的警務方式,能較好地實現打擊有力,防範嚴密,管理有序,控制有效的工作目標,由於鄉村村落分散,人們大多以同族同姓聚居在,經濟以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為主,交通戰線長,人員流動緩慢,因而鄉鎮派出所警力投入較少,警力構成簡單,職責許可權大都集中在縣城或市區的派出所,其警務運作方式顯然不可搬用“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即使同是城市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在警力構成和勤務方式也存在明顯差別,不可死搬硬套。

公安派出所實行“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警力資源按“打,防,管,控”職能目標進行專業分工,根據每一名民警的工作特長,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成立“一室一站五隊”即: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群警務隊、治安隊、刑偵隊、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其職責是:指揮研判室負責戶政管理,情報資訊收集上報,警務分析研判指揮,對外宣傳、檔案管理與警務保障;街面警務工作站負責街面、人流聚集區、主街主幹線的人員盤查、現場應急服務、諮詢救助、堵截查控;社群警務隊負責社群警務室、安全防範宣傳、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點人員管控和服務群眾工作;治安工作隊負責110接處警,信訪維穩、維護公共秩序,查處治安案件;受理群眾在危難時刻的報警及接警;刑偵隊負責轄區內簡單刑事案件的偵破,配合刑偵部門破案;巡邏中隊負責轄區內的巡邏,盤查及應急處突增援,工作可採用“網格化”包時段的網格化巡邏,增加見警率;法制中隊負責執法工作培訓教育、案卷審閱流轉、執法質量考評、執法公開等工作。

“一室一站五隊"既分工又協作,由所長統一指揮,副所長及派出所領導班子成員兼任主任、站長、隊長,與室站隊民警責任繫結,各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指揮研判室掌“情”,街面警務查報站管“面”,社群警務隊攻“防”,刑偵隊主“打”,治安隊突“調”,巡邏中隊司“控”、法制中隊提“質”,各警種分工明確。戰時指揮研判室統一指揮;街面警務查報站負責攔截查控、穩控社會面;巡邏隊、治安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先期處置案件;刑偵隊迅速展開調查,確定偵查方向和工作物件;社群民警隊積極配合,摸底排查、收集挖掘破案線索;法制中隊負責執法質量把關審批,這樣就避免了多個警種各自為政,出現各幹各,重複乾的局面,而是捏成一股繩,整體聯動,形成合力。

“一室一站五隊”模式在執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沒有賦權賦能的前提下,只是將派出所的警力簡單劃分成幾塊,被基層民警戲稱為“換湯不換藥”。二是派出所隊伍建設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機制,不能把轉移的警力真正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三是綜合配套措施跟不上,有關“一室一站五隊”不是簡單的機械組裝,要使新的警務模式長期有效地執行起來,必須使“一室一站五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派出所警務改革是一項全域性性的系統工程,絕不是簡單的警力、機構重組。

一是爭取上級組織應全力支援。現今城區一個派出所加上警務輔助人員(輔警、文職、專職協勤)大多超過40人,僅靠當地黨委組織部門任命的“兩正一副”管理上顯然有疏漏。“一室一站五隊”的負責人應由基層推薦,上級任命,縣局賦權,派出所賦能。二是建設有效的激勵機制。城區派出所一般為正科級建制單位,省會城市大多數為副處級建制,按照2名領導配備1名非領導職務的原則,城區派出所可爭取一些享受科級待遇的非領導崗位,以此調動基層民警積極性。三是健全相關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工作職責》、《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執行操作規範》、《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考核制度》、《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指揮研判制度》等。四是試點派出所應儘快通過實戰效果來檢驗改革成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試點派出所應儘快通過“打防管控”的實際效果向上級公安機關、當地黨委政府和轄區群眾交上一份放心地、高質量的答卷,贏得認同、讚許、推廣。

改革心得體會 篇3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回顧十年來課程改革的歷程,我認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就談談課改十年來我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與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改革心得體會 篇4

xxx月26日本人蔘加了縣委中心組理論擴大學習會,認真聆聽了南京大學洪銀興書記的講座,對中國經濟新常態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結合工作實際,本人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現將學習體會彙報如下: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即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就應當以科學而冷靜的態度直面現實:

第一,要從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結中掙脫出來,以平常心態對待一個並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確實有效的'增長速度。要重塑經濟增長的心理底線,認清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清楚地把握當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創新,是調結構,是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即通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提升帶動經濟發展,而不是水平結構,即平面複製原來的產業結構。更不能迎合錯誤的速度情結而盲目刺激。必須明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重視就業,但這種就業應當是貨真價實的就業,而不應當是偽就業。

第二,在“新常態”下 應當抓緊完成旨在建設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任務。經濟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微觀層面的事,是經濟規律自發作用使然。要正確處理巨集觀調控和制度建設的關係。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看,相當多的巨集觀調控是顧此失彼、按了葫蘆上來瓢,我們切不可過高估計了巨集觀調控的作用,更不能讓巨集觀調控耽誤了我們的改革。

第三,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激發大眾的創新。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一個產業空間很大,跟到人家後邊模仿著做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創新就不能發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安排,例如平等進入、公平競爭;保護智慧財產權;淡化官本位;鼓勵適當的冒險;包容各種創新伊始的“異端”;杜絕各種尋租的機會,把企業家精神引導到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官商的勾結的尋租。

改革心得體會 篇5

“當前,我們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仍然突出,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仍然很多。全省廣大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定的長遠意義和戰略考量,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把改革事業推向前進。”

——在近日舉行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王東明要求全省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充分認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進改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引起與會者強烈共鳴。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標誌著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入到新階段,必將強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刻變革。在我們滿懷信心地加快發展的時候,有必要對當前的形勢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以便全省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堅定謀求新突破、實現新跨越。

各級領導幹部要認清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明確改革的重點,堅定發展信心。要將自身素質能力提升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以此夯實轉型跨越發展的著力點,站穩為人們群眾謀福祉的落腳點。務必破除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障礙,樹立腳踏實地、實幹為民的務實作風。真正把功夫用在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上來。

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從生搬硬套的教條束縛中解放出來,只要有利於科學發展的,任何路子都要敢於去闖,任何方法都要勇於去試。唯有如此,才能抓機遇、贏得先機、掌握主動,實現更加奮發有為,以新的理念和方式,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動改革向前邁進。

改革心得體會 篇6

近日,我司全體員工在公司領導的主持及帶領下於公司會議室召開會議,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釋出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切實統一思想,結合企業實際,推動各項改革程序,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

該意見從改革的總體要求到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優良環境條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指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意見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國資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原則、目標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檔案,為國企改革指明瞭方向。《指導意見》全文35次出現“市場”一詞,開宗明義指出,改革是要適應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形勢,通過改革促進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學習貫徹《指導意見》,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真正市場主體這樣一個貫徹全文的大邏輯。

學習好、貫徹好《指導意見》,對於堅定搞好企業資訊,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中央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順利推進,推進公司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具有重大意義。對公司堅持問題導向,把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加快轉型升級,增強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儘快步入質量更高、效益更好、機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軌道,尤為緊迫和重要。

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紮實落實《指導意見》的內容,嚴格按照上級部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執行工作,管理創新,堅定信心,公司上下齊心協力,相信公司通過改革發展,定能做強做優做大。

改革心得體會 篇7

對青聯改革的原因,全國青聯負責人是這麼說的:與形勢和任務相比,青聯還存在著青聯委員中名人名流多、基本群眾青年代表少、新領域新群體代表少,聯誼交流活動多、思想引領和行動引領的活動少,委員自己聯絡多、聯絡和服務廣大青年少,青聯組織整體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青聯改革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了25項改革措施。

聚焦青聯存在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方案提出嚴格程式標準,增強委員的廣泛代表性;明確到2020年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時,基層和一線代表在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中的比例分別提高到75%、70%以上,繼續提高工人、農民、農民工和服務業一線勞動者委員的數量。積極吸納新媒體從業人員、青年社會組織骨幹、留學歸國青年、自由職業者等群體中的青年代表。與此同時,建立委員履職規範及履職評價制度,建立委員退出機制。

針對委員自己聯絡多、聯絡和服務廣大青年少,方案提出,調整退出部分不符合形勢任務需要的會員團體,主動培育吸納有廣泛影響力的新興青年社團,拓寬會員團體在青年中的覆蓋面。同時,建立委員直接聯絡青年制度,完善委員服務青年工作機制,建立委員提案建議制度,加強兼職青聯工作者隊伍建設。

方案還提出,擴大普通青年直接參與青聯工作的渠道,創新扁平化工作方式,邀請青年代表列席青聯全委會和常委會,代表和有序表達青年的利益訴求。吸引更多青年參與到青聯改革中來,工作設計聽取青年意見,改革過程接受青年監督,改革實效請青年評議。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確,由團中央書記處將青聯改革納入共青團中央改革範疇,一體謀劃、整體推進、統籌實施。在改革過程中將強化共青團引領,鞏固共青團在青聯中的核心會員地位,切實發揮共青團在把握正確方向、主導委員提名、確定工作主題、物色工作骨幹、協調會員關係方面的主導作用。

改革心得體會 篇8

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明確要求“同步推動青聯、學聯、少先隊改革”。少先隊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全國少工委負責人介紹,當前,少先隊組織和少先隊工作脫離少年兒童實際、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不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程度不夠,少先隊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不夠。

針對問題,改革方案提出,在領導體制機制方面,重點是完善少先隊代表大會和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制度。縣(區)級及以上少代會代表中,少先隊員代表比例要佔50%以上,成人代表中一線代表比例要佔60%以上。各級少工委基層一線委員比例要佔50%以上,健全少工委執行和決策機制,完善議事建言和日常工作機制。

在建設上,方案提出鞏固中國小少先隊組織基礎,完善中國小少先隊基本組織制度,規範基礎隊務,加強學校少先隊標準化建設;實施活力工程,活躍少先隊大、中、小隊。加強國中少先隊和團隊銜接,以團前教育、推優入團為重點開展工作。

在專業支援上,方案提出構建“專業輔導員+志願輔導員”基本工作隊伍;制定少先隊輔導員專業標準,規範輔導員選拔、配備、聘任和調整,完善任職資格、工作考核、專業發展相關政策,推進輔導員職稱評聘“雙線晉升”。

不僅如此,方案還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援保障,提出推動將少先隊工作和改革納入黨委、政府相關制度安排;將少先隊工作納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範疇,納入各級政府教育督導,納入學校工作總體佈局。

改革心得體會 篇9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著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新課程必須對教學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髮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一、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

新課程構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提高全國民族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著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二、著眼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全面提高。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於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性。新課程的功能定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引導學生生動活波地活動地學習。

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否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才能有針對性地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再出現問題後,不要急於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這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達到或做學習的最佳效果。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表達獨立的觀點。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合作以獨立為基礎,如果小組成員盲目聽從“優生”,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千人一面,合作就沒有意義。學生有自己的觀點,這個本身就是價值,不管論證結果是實是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是受益者。

傳統的教學觀師生隨師轉,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可是,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不留神,合作學習就會變成“優生”挑大樑,“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有的學生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常樂於表達不倦;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又羞於開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習小組車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欣賞的和諧氛圍。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就能從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為人民服務意識,也就是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促進知識、技能的迅速掌握。

新課程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新角色,不僅使學生的引導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一起交流,同學一起討論,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一個榜樣效應。

在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不能只是積極的旁觀,更應積極地參與,在參與中放下“師道尊”、“嚴權威心理”,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參與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保護兒文化,呵護學生的理想精神,讓學生爭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要牢記自己是和學生一起學習,只是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不能以“傳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使學生認為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認為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產生超越的自豪感。資訊時代的發展迅速,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渠道,常常會讓我們自嘆不如,學生知道我們未必知道,學生的疑問我們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她們的不學無術。”在合作學習時,遇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師不能礙於面子,怕難為情,應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要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或失誤,留給學生課外思維的空間,也留給自己重新思維的機會。因而讓課堂煥發活力,必將是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改革心得體會 篇10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把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要害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解題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裡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熟悉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聰明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四、讓學生“玩”得愉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學生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自己親手製作教具,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分子與原子這些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同學動手製作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物質分子模型,製作材料各式各樣,有的小組用紙製成的紙團來製作,有的小組用玻璃球製作原子,有的小組用橡皮泥自作原子,還有的小組用筆畫出原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