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學習心得

來源:才華庫 5.16K

鋼琴學習中的素質培養

鋼琴的學習心得

目前,中國鋼琴教學陣地有三大板塊,一是音樂學院鋼琴系及附中附小的教學,其目標是培養演奏家或專業教師,教學有嚴格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國際化標準。二是高等師範院校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必修課和主修課,目標是培養音樂教師,施教特點有兩種:1、針對鋼琴基礎好、樂感強、興趣濃和毅力堅的學生所開設的鋼琴主修課。2、針對廣大非鋼琴主項學生所開設的鋼琴必修課,具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鋼琴基礎應用能力,造就“一專多能”的中學音樂教師。三是社會鋼琴教學,其目標大致有兩種:1、應試鋼琴教學,指為升學或“考級”學生而進行的教學。2、素質鋼琴教學,是指為獲得藝術特長和提高音樂修養的學生所進行的教學。在上述三大陣容中,後兩者效仿前者教學模式的現象,仍十分突出。本課次僅就社會(包括高師)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加以研討。

鋼琴演奏是一項需要大量時間練習方可掌握的技能。社會鋼琴教學的物件是普通中國小生,他(她)們是利用課餘時間學琴習琴,練習時間相對有限,面對複雜的技術性內容和豐厚的鋼琴作品文獻,需做到合理取捨與科學施教。社會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可從下面六個方面探索實踐。

一、將素質培養貫穿於鋼琴教材的具體選用之中

選材是一項頗為困難的任務,好的音樂教材應該“是那些能夠充分掌握或接近掌握的音樂,是那些遠超過他們的理解能力但又使他們受到豐富教益的音樂,是審美上得到滿足但複雜程度足供較長時間學習的音樂”①。社會鋼琴教學在精選傳統精典教材內容(如車爾尼練習曲、巴赫復調曲、古典奏鳴曲等)的基礎上,可關注中國作品(民歌、傳統器樂曲改編曲、新作品)和外國小品的選用。例如:彈奏《兒童團變奏曲》(甘壁華等編曲),在訓練多種彈奏技術和變奏手法的基礎上,還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彈奏《沂蒙山小調》(王震亞編曲),在訓練復調思維與技術的基礎上,可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彈奏莫扎特的《風笛舞曲》,在訓練跳音與小連線彈法的基礎上,可進行認識樂器風笛和熱愛藝術的教育。這些內容的選用,對提高學習興趣,增加鋼琴音樂的求知慾望,瞭解不同民族文化風格均可產生良好效應。

二、將素質培養貫穿於鋼琴教學方法的時代革新之中

“音樂中的‘實質中心’就是表現性的聲音,而音樂教育中的‘實質中心’就是去幫助每個兒童儘可能地充分體驗這種表現性的聲音”②。鋼琴藝術發展的三百年曆史,形成了一套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針對普通中國小生學琴的實際情況,樹立“把樂曲當練習曲練、將練習曲當樂曲演奏”、“四級作品奏出六級水平”的教學思想;採取把樂曲中的技術難點改編成相應的輔助練習,加以“慢練”及“分手練”,從而達到攻克難關的目的;把練習曲中抽象的技術內容或織體特徵彈奏出感人的音樂形象,以實現技術訓練與藝術修煉同步並進的新教育目標等,是社會鋼琴教學需要探討的課題。

三、將素質培養滲透於鋼琴教學的德育過程中

通過視譜讀譜(包括主調和復調音樂作品的多聲部關係等)的長期訓練,培養學生做事認真的好習慣;通過對新樂曲指導訓練,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通過對技術難點的科學“慢練”攻關,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自強感;通過對保留曲目的不斷精練完善,鍛鍊學生的毅力,培養崇高理想;通過巴赫、貝多芬等大師經典作品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與藝術的高尚情感。通過家庭演奏會和學生交流音樂會的實踐,使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成就感。

四、將素質培養滲透於鋼琴教學的美育過程中

學彈鋼琴不僅是技藝訓練,同時是審美教育。“音樂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純的感情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李斯特語),“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拿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柏拉圖語)。學生長期演奏優美音樂,自然會引起激動、共鳴以及聯想與想象,這種奏樂過程中的潛移默化作用,也自然會帶來精神品質、意識觀念和情感心靈的昇華,使人們提高思想境界。在鋼琴音樂學習中,對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作品的認識,有助於開闊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提高藝術審美趣味與能力。

五、將素質培養滲透於鋼琴教學的智力開發之過程中

音樂教育具有德育、美育、智育功能,早已被音樂教育學和心理學所證實。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具體實踐基地,也具有開發智力的優勢。例如:雙手彈奏所引發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諧美;演奏主調和復調多聲部音樂中的立體感思維;雙手可彈出三至四個聲部層次的織體效果(同時可“一心二用”的綜合能力);演奏中用力與鬆弛的身體協調平衡感;演奏中的藝術聯想與想象能力;背譜演奏所需要的精神集中與大腦記憶能力等。都可以有計劃地貫徹於不同教學環節之中。

六、將素質培養切入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綜合點”上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非矛盾,在專業對口的人文環境中,成績好的應試者肯定是素質高的,高素質者肯定是應試適應者。為升學和“考級”而學鋼琴是國情與人情所在。在應試鋼琴教學中,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人文和音樂本身的)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對一般彈奏技術作分類訓練或分佈於樂曲中“集訓”,並將彈奏的技術“材料性”內容貫穿於日常練習中,因為應試與素質鋼琴均需要彈奏技術作保障。2、加強對音樂形象內容的認識與理解,使演奏打動人心。3、應試教育中的精練與素質教育中的泛練相結合。把泛練內容作為應試鋼琴中的視奏訓練,開闊藝術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因為應試與素質鋼琴均需要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崇高的藝術境界。4、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與不同環節。通過聆聽、鑑賞和分析鋼琴大師CD或音樂會欣賞,指導學生建立音樂作品的藝術目標及努力方向,5、針對學生的文化與音樂基礎,指導欣賞交響樂、民族器樂曲、器樂獨奏曲和民歌戲曲等,提高學生對音樂世界的整體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

[注:①②引自《普通音樂課的審美教育》(美)賴默著、(中)普凱元譯,載於《中國小音樂教育》1993年第1期,第20頁。]

七、學習鋼琴的四種方法

約瑟夫·霍夫曼是波蘭著名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霍夫曼生於音樂世家,3歲半時就開始接受音樂教育並跟姐姐、姑母學習鋼琴。由於進步非常快,後由父親繼續任教。俄國偉大的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聽了他的演奏後驚歎不已,稱之為“音樂的奇蹟”,並且收為學生。霍夫曼曾為《婦女家庭》雜誌撰寫鋼琴的演奏方法、鋼琴的練習方法等多篇文章連載,後經過整理、加工寫出了有影響的鋼琴理論專著《論鋼琴演奏》。霍夫曼在他的這本專著中,談到了學習一首鋼琴曲的四種方法,這四種方法無論對鋼琴的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程度演奏者,都會從中獲益匪淺。

1. 在鋼琴上看譜:

這是一種邊視譜邊彈琴的視奏能力的培養。視奏會發展眼睛的功能,即“一目數行”的能力。

2.離開鋼琴看譜:

這是一種視唱能力的培養。這種練習“一舉兩得”,既提高了視唱識譜的能力,也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指揮家都有這種讀譜的能力(據說小澤征爾每天凌晨四點鐘,就開始看總譜,幾十年持之以恆)。

3. 在鋼琴上不看譜:

背奏對於一個演奏者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演奏家上臺演奏時帶了樂譜,然而他們還是憑著記憶彈奏的。他們帶上樂譜僅僅是為了加強安全感。

4. 離開鋼琴不看譜:

這是一種心裡默讀樂譜的方法。試圖在腦海中描繪樂思的程序,“此時無聲勝有聲”。

以上第二種與第四種是思想上最吃力、最勞累的方法,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它們卻是最有利於發展我們所說的“見識”的,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才能。

八、業餘學習與專業學習鋼琴的異同

這是個多有誤解的問題。

在一些人的頭腦裡,以為既然是“業餘”,似乎一切都可以不那麼正規。於是,不符合規範的觸鍵,不準確的節奏,不正確的分句,不好聽的音色,不好的音樂表現等等,以為都可以原諒、可以允許的了。他們往往把所有不正確的彈奏和不嚴格的教學都用“業餘”二字掩飾過去。彷彿存在一種鋼琴的“業餘彈奏法”和“業餘彈奏教學法”一樣。 這都是有害的誤解。誤解的根源在於把“業餘”二字與彈奏的教學法聯絡起來了。

其實,所謂“業餘”,雖然也是指時間上是在業餘時間裡學習鋼琴這層涵義,但主要還是指職業上,是種不以演奏鋼琴為主要職業目標的鋼琴學習。至於鋼琴的彈奏法和教法並不能因為是在業餘時間裡進行而有根本性質的改變。在鋼琴藝術的技術技巧、藝術表現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觀念、原則、原理、規律上,只有科學與不夠科學、正確與不夠正確的區別,並無專業與業餘之分。正如一位醫生在業餘時間裡給人治病與在正式工作時間裡給人治病,同樣要準確診斷、對症下藥一樣。

業餘鋼琴學生應當明確,並不存在鋼琴的業餘彈奏法與學法。相反,應當樹立起這樣的觀念,那就是,一位業餘學生彈奏好一首小曲,與一位鋼琴家彈奏好一首大麴,就其面對的技術、技巧與音樂的藝術表現的諸多關係來說,在藝術規律、藝術真理上,並無本質上的區別。正因為如此,“業餘鋼琴比賽”、“業餘鋼琴考級”,才都要由真正的專家擔任評委和主考人。

當然,業餘學生最後所能達到的鋼琴彈奏程度,所學曲目的廣度、深度,彈奏的精緻度、完美度等方面,與專業學生在規格、標準上肯定是會有區別的。其中,程度的差別最為明顯。一般來說,大多數業餘學生不能達到專來學生那麼高的程度。但是,在他們所能達到的某級程度上,必須堅持藝術、技術的基本要求。雖然這個要求的標準也有一個浮動幅度,但不能越過低限。過低,就不成其為鋼琴藝術了。

總之,鋼琴學習的業餘與專業,有量的不同,但鋼琴藝術的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少業餘學習者對這點認識不清,一開始就從質上降低標準,致使學了多年,收效甚微。這正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若取法乎下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