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無聲記敘文

來源:才華庫 1.11W

國慶長假的幾天一直下雨,最後一天突然出了太陽。暖暖的陽光晾晒著潮溼的心情,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和寧靜。

秋月無聲記敘文

吃了晚飯,信步走下樓,一股馥郁的香味撲鼻而來,張開雙臂,做一個深呼吸,頓覺全身通泰,心曠神怡。呵,原來桂花正在“鬧秋”!

路燈不太亮,遠遠望去,一棵棵桂樹在忽明忽暗的光線中呈現出千篇一律的墨黑,無法判定香味來自於哪一棵桂樹,哪一個枝條。停下腳步,抬起頭,就會發現茂盛的葉子下擠擠挨挨地躲著米黃色的細細柔柔的小花,密匝匝,粉嘟嘟,像成千上萬個相約下凡的精靈,在深秋的某一個夜晚,一同奏響了這個季節最動聽的旋律。

桂樹下,幾輛小車靜靜地臥著,車頭、車頂和車尾不經意地點綴著一層米黃,或疏或密,或濃或淡,像寫意派畫家逸筆草草的文人畫。

桂花!車上居然落滿了桂花!秋風無意間製造的這份“詩意”讓我驚喜不已。伸開五指,朝車頭的縫隙處輕輕一撮,就掬起一掌心的花骨朵,掬起了滿懷的金色的憧憬。小小的花觸動了我堅硬外殼下柔軟的內心,我剎時有了一種莫明的激動。

月亮不知什麼時候從雲層裡鑽了出來,大片大片白雲像棉絮堆著,像蓮花開著,漫延了大半個天空。月華如水。柔和的光輝從高樓和樹木的空隙間漏下來,撩撥起無限的心事。“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這首曾在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明快亮麗、富有鄉土氣息的民歌,後來被《城裡的月光》所代替。“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總有著最深的思量……”許美靜舒緩優美的歌聲帶著些許頹廢和憂傷,暗合了當代人心靈彷徨的心境,因而倍受中青年階層特別是“客居”在城裡的“農村人”的歡迎。

而我這個“客居”在城裡的“農村人”有多久沒有留意“城裡的月光”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從鄉下來到了城裡,便日復一日地奔波著、焦慮著,為了所謂的“理想和信念”,也為了內心深處農村人的那點虛榮和自尊,在佈滿暗礁的河流裡拼命地遊弋,艱難地堅持著自己,也艱難地改變著自己。那些“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之類的感慨和幽思已隨著時間的流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些清晰而又模糊的意象。

少年的月亮是懸掛在頭頂的一盞燈,絢爛著繽紛的理想。很多個“雲破月來花弄影”的晚上,我獨自漫步在鄉村小道上,任清風拂面,聽秋蟲唧唧,只覺得世界純淨而美好。那時候還那麼年輕,人生的路才剛剛開始,我有充分的理由編織夢幻、遐想未來,憧憬一條錦繡著鮮花的人生之路。

會考時,我以高於縣高中錄取線130分的成績,成為鄉村孩子的一個“奇蹟”。因了這個奇蹟,我的人生從此有了堅定的自信;也因了這個奇蹟,我的命運開始急轉直下。由於考得太好,我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教育局工作的一位遠房伯父,打電話把我和父親叫到了縣城,他先是勸說我放棄地區高中讀縣高中,後來又建議我放棄縣重點高中讀中師。父親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既怕我讀了高中將來考不上好大學,又怕我這麼好的成績讀了中師耽誤了前程。當時月亮正圓,我清楚地記得父親在月光下的巷子裡逢人便問讀高中好還是讀中師好。我就在這場毫無遠見的猶豫中,接到了中師的錄取通知書,失去了拼搏大學聯考的機會。青年的月亮成了長在心頭的一顆硃砂痣,豔麗中盪漾著無法拂去的惆悵和憂傷。

現在看來,讀了中師未必就是不好。但在那個時候,年少輕狂的我是很為沒能上高中讀名牌大學而耿耿於心的。

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我讀到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意象飽滿的文字,開闊雄渾的意境,一下子讓我醍醐灌了頂,心靈的荒郊剎時灑滿了澄澈的月光,隱藏在胸中的某一處激情被悄然點亮。“邂逅一首好詞,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個人,眼波流轉,微笑蔓延,黯然心動。” 若干年後,當我在一個作家的文章裡讀到這樣的句子時,一直懷疑是在描寫那個晚上的我。那晚的月光讓我與文學完成了“驀然回首”的契合,文學從此成為我寂寞人生中的靈魂慰藉。

後來,為了渴望已久的“大學夢”,我到了首府的一所教育學院脫產進修,在老鄉聚會的中秋晚會上,我遇到了屬於我的愛情。畢業後,我結婚、生子,為生計而奔波,古典詩詞中的月亮被鍋碗瓢盆所代替,我終於從虛幻回到了真實。

再後來,我改了行,在不同的角色轉換中重複著自己,也“證明”著自己,塵世的喧囂讓我變得浮躁和焦灼,我漸漸淡忘了那枚照耀過心靈的'月亮,淡忘了在月光下的吊水田裡吊水灌溉稻禾的雙親。

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積勞成疾的母親撒手離去。故鄉的天頓時塌了一半。我心被掏得空空的,長久地沉浸在愧疚和痛苦中。我不敢回到母親忙碌過幾十年的老屋,不敢走過灑滿母親汗水的稻田,甚至不敢看到母親親手栽種的那片橘林。留在記憶中的那枚溫馨的月亮,成了心頭永恆的痛。

中年的月亮像今夜的桂花,溫不增華,寒不改色,去留無意,寵辱不驚。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品嚐了那麼多的成功和失敗,四十多歲的人生已變得淡定和從容。不再把浪漫激情當做生活的底色,不再相信每一個承諾都能變成現實,不再計較生活的得失,不再在意世俗的評價。半世紅塵,早已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攀比,知足長樂,隨遇而安。認真工作,但不再把“事業”當作生命的全部;渴望友情,但也不害怕孤獨。“凡事有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坎坷艱辛必然,歷盡滄桑悟然。”這“六個然”成了中年的普洱茶,夜夜品嚐,日久彌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