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明節感懷徵文三篇

來源:才華庫 2.47W

摘要:馬上又到清明節了,突然有一種想要盡情宣洩的感覺,積攢了許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種強烈的念想驅動著,靈魂深處隱忍的痛處,還有那總會不由在夢境中出現的回憶,似乎終於可以在某一個日子裡,獨自默守著一座刻著親人名字的石碑訴說了。

  篇一:杏花煙雨話清明

2015年清明節感懷徵文三篇

杏花次第開放,紛飛的細雨便隨之而來。日子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清明。

拂開兩千多年曆史的晨霧,散入五侯家的青煙早已不知所蹤。唯有那深刻的民俗,印在黃面板上,代代傳承,在細雨的氤氳中,在柳梢吐綠的期待中,不負眾望,成為一筆民族深厚的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終於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翻開古書今文,你可以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清明。這是一個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的節日。

自秦漢以來,掃墓成為清明不可或缺的禮儀活動。上三五鮮果,酹幾盞淡酒,捧一抔新土,燃兩對紅燭,點幾枝嫋嫋的青香,採路邊素白的野花做一個花環,雙手合十,恭敬地獻上。寄託著對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讓孝意在無言中流淌,世世承載。掃墓的人中,多半是心情比較平和的,但遇上多愁善感的或是剛經歷生離死別的,想起墓中人在世時帶給自己的歡欣,成了永久的紀念,也不知道他們在另一世界過得可好,那心裡貯存的淚啊,不由自主噴湧出來,比起天上飄飛的春雨有過之而不及了。

在春和景明的清明節踏青、踏青、盪鞦韆、植樹、放風箏、插柳等活動,事實一大樂事。試想,陽春四月,大地回暖,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走出去能看見嫩綠的葉,各式妖豔絢爛的花,黃鸝的動人啼鳴,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在這樣清新的空氣中多走走,多看看,能讓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幽暗心情頓時得到釋放,內心的歡暢自是不言而喻的。放風箏也是小朋友喜愛的,天上的風箏在飛翔,地上張張稚嫩的臉上,幸福一波一波的綻放開來,在和煦的春風中拔節。

說起插柳的習俗,有人認為是源自《詩經 小雅 采薇》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在親人、朋友離別時,用贈送柳枝的方式來表示難捨難分,不忍相別之意。柳葉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柳枝,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一詞,就蘊含著“大地新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也寄寓著希望親朋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的祝福。

清明一到,也意味著忙碌的春播季節到了。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正好適合農作物生長。於是,在霏霏細雨中,農民們牽牛帶耙,荷鋤挑擔,開始了辛苦的勞作。寫到這裡,我又看到了年邁的父母在田間勞作的身影:花白的頭髮被如飛針般的雨滴淋溼,粘連在一起,滿頭水珠,挽起的褲管上沾滿了黃泥,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的液體滲進了深深的皺紋。我心裡不由得緊緊震動一下,一陣有力的疼痛感襲來。我決定,在今年清明節的時候,一定推掉所有的應酬,回到老家去看看父母,呼吸一下泥土的氣息,哪怕是幫不上他們什麼忙,也可以讓我再次學會感恩。

清明時節雨紛紛,杏花煙雨感恩心。當我們真正地走進清明,就會明白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定的節日,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能在滾滾紅塵中,昇華我們的心靈。

篇二:遊園不值

有一年春天,南宋大詩人葉紹翁在酒足飯飽後,想其去年春天到朋友家的花園中游園賞花的歡樂場面。直到現在,他都還回味無窮。他想:“正好我現在閒著沒事,不如再到朋友家的花園中去看看。”想到這裡,他就走出了家門。悠閒地朝著朋友家的花園走去。

在隨風飄來的花兒的芬芳中,葉紹翁好像每走一步就比走上一步時更加地興奮。不知不覺地,自己就站在朋友家花園的門前。他走上前去,用手輕輕地敲了敲門,但過了很久就是沒有一個人來給他開門。原來,葉紹翁的朋友早就隱約地看到葉紹翁來了。他想:“不好!花草長得剛剛好!如果讓他進來,他穿的木底鞋一定會把我的花園裡的花草踩個稀巴爛。”就悄悄躲起來啦。站在門外的葉紹翁好像也明白了朋友的心思,嘴上微微一笑,心想:朋友是害怕我穿的木底鞋會踩壞園裡地上野生的青苔和道路兩旁的花草吧!他可真愛惜花木。此時葉紹翁也感到非常地掃興,本來懷著高興的心情,想到朋友的花園中去賞花,可到了花園門口朋友又不來給他開門。真是鬱悶!

就在葉紹翁失望之際,忽然看到離門不遠的牆上伸出了一枝長得歪歪斜斜的杏樹的枝條,上面還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地開著粉紅粉紅的杏花,真是美極了!特別是枝頭的那幾朵杏花,各有各的姿態。有一朵杏花花苞全都展開了,就像一個燦爛的紅紅的笑臉;還有一朵杏花中間還夾雜著幾片樹葉,真可謂是紅裡透綠。剛展開幾片花苞的杏花,就像春姑娘在向我們招手呢!

此刻,葉紹翁又從掃興變得很欣喜。雖然他沒有進到朋友的花園中盡情地觀賞春色,但他從那一枝歪歪斜斜探頭出牆的紅杏可以看出,種在朋友花園裡的花一定都開了。有像一串串黃澄澄的鈴鐺似的迎春花;有雪白的散發芬芳的七里香;還有開得滿樹是飄飄揚揚的櫻花。而那些柳樹嫩綠的枝條在微風中飄飄揚揚飽含春意。

葉紹翁又帶著微笑,久久地看了看鑽出牆的那枝紅杏,然後又邁著悠閒的步伐,朝著自己的家走去。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篇三:山坡上的爺爺

永遠不知道爺爺長什麼樣子。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就是故鄉山坡上的那堆長著野草的土墳。

清明去那裡掃墓,奶奶常帶我同去。先是清理野草,從墳前的土坪,到墳後的水溝,奶奶的動作很輕、很緩。總覺得那是她在為爺爺理髮、刮臉。

把周圍清理得乾乾淨淨,奶奶把竹籃裡的祭品在墳前擺開。滷豬肉、油豆腐、九重粿,是每年必擺的。一邊擺,一邊就開始呼喚爺爺的名字,聲音低而柔,彷彿是要把還在睡覺的男人叫醒,請他披衣起身吃飯。一會兒,奶奶對著土墳拉開話匣,絮絮訴說著一年來的變化。兩個兒子家誰家又添新了,誰家又蓋房子了,糧食今年分紅了多少,地瓜今年收成了幾擔,嫁到他鄉的幾個女兒誰過得好,誰的孩子結婚了,甚至村子裡哪條路修通了,哪裡又架了一座新橋,都是她的話題。

“奶奶,您看到爺爺了嗎?他長什麼樣子?”對著說個沒完的奶奶,我搖晃她的手,這樣問她。奶奶沒有理會我,只是繼續說她要說的話。直到覺得該說的話說完了,她才對我說,“你爺爺長得很高呀”。她告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才三十出頭,由於是途中遭土匪毆打而死的,臨時連做個棺材都來不及,只好把原來準備給曾祖母的棺材用來為他入殮。按常規尺寸做的棺材,居然裝不下他的軀體,後來只好把棺材頭尾的木板削薄,才能勉強把他裝進去。可以想象爺爺生前是很高大的,所以他能經常獨自趕著馱貨的騾馬,往返於通往城裡的那條密林夾道的山路。靠自己的力氣,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七口。

 

更多作文範文:

1.我眼中的清明節作文

2.清明節祭英烈作文600字

3.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集錦

4.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00字

5.國小生清明感懷徵文600字

6.記清明節下莊掃墓_敘事作文

7.清明節感懷徵文800字(精選五篇)

8.國小生清明節作文:緬懷先烈 報效祖國

 

爺爺的墓地很安靜,周圍只有山林和幾片田地。除了偶爾有人在附近砍柴、種田,這裡便只有鳥叫蟬鳴。把墓地選擇在這樣的地方,不知是不是奶奶的決定,反正,奶奶珍愛這座墓,勝過珍愛世上的任何寶物。倘要尋根究底,爺爺和奶奶都是異鄉人,爺爺是抱養過來的,奶奶小時候是一個不知孃家在哪裡的童養媳。爺爺去世之後,寡居的奶奶日子過得悽苦,族裡的一些人還打算把她改嫁,以便不佔有祖上分給的、爺爺打拼出來的那些家產。那時候的奶奶,孩子還小,又沒有孃家可依靠,沒有兄弟姐妹可交談,山坡上的這個爺爺的墓堆,也許是她唯一可以傾訴的物件。在別人面前無法言說的苦,她要在這裡說。在別人面前不敢流的淚,她要在這裡流。對奶奶來說,爺爺的墓地絕不是沉默的土堆,那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撮土、每一棵草都是有溫度有情感的。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土堆,默默助推著奶奶繼續前行的腳步,讓她勇敢地走過那些艱難的歲月。

第一次跟奶奶一起來看爺爺,覺得爺爺好孤單。那時候還小,不知道爺爺已經在那裡孤單幾十年了。奶奶臉上的皺紋一年年地增多,爺爺的墳堆也添上越來越多歲月的斑痕。“今年,你爺爺是56歲了。”“今年,你爺爺是57歲了。”對那個30來歲就離他而去的男人,奶奶喜歡在這邊繼續算他的年齡。她一邊唸叨著,一邊用微微顫抖的老手,來回撫摸著墓堆前的砌石,就如撫摸著爺爺那張被風霜磨礪的臉龐。也許這樣會讓她覺得,男人一直在陪著她,她也一直在陪著男人,在相互陪伴中,他們一起慢慢變老。

如今,爺爺已經90多歲。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已經與奶奶相聚好多年了。這一次相聚註定不會分離,因為他們的血肉與情感,已經一起永久地融入故鄉的土地。清明節來了,故鄉的山坡開滿鮮花。那是凝聚了祖祖輩輩無數生命情感的故鄉土,用寬厚的胸懷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