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清明感懷徵文600字

來源:才華庫 1.81W

清明節感懷徵文-篇一

國小生清明感懷徵文6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大家從小就開始背的一首詩,相信大家已經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並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於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為時間關係,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曆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感懷徵文-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媽媽在回家鄉的路上剛教給我的詩句。現在我已經站在南方一個小鎮的土地上,這是媽媽的老家,但是這裡可沒有雨紛紛,只有明媚陽光。今天正舉行踏青賞梅大會呢,我興致勃勃的跟著爸媽去了梅園。

這裡的梅花可真多!黃的、白的、粉的'、大紅的,還有一種黑裡透紅的,媽媽說這可是稀有品種:墨梅。漫山遍野粉粉嫩嫩,一眼都看不到頭。這裡的梅花可真美!一堆堆、一簇簇,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真跟課本上《春到梅花山》中寫的一樣,每一朵都晶瑩透亮,在微風中顫顫悠悠的,像正在舞蹈呢。來這裡賞梅的人也不少:有的全家老少齊上陣——還不會走的小嬰孩、像我一般大小的國小生,還有坐在輪椅上的老爺爺也來了,每個人都在花叢中指點著、說笑著,一派溫馨的景象。

我問媽媽:為何選在清明時節賞花啊?媽媽告訴我:清明是祭奠革命先烈的日子,也是踏青的日子。梅花不怕寒冷,性格堅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家鄉把這一天定為賞梅的日子,就是告訴大家別忘了梅花,別忘了那些像梅花一樣英勇的革命烈士們。原來是這樣的,我看著一朵鮮豔的梅花,臉色不覺嚴肅起來。

清明節感懷徵文-篇三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我的好同學張思妍一起去四中校園看櫻花。

一進校園,我們就看見了粉紅粉紅的櫻花。一朵一朵的櫻花落到地上,就像天女散花一樣。那櫻花鋪在地上,就像粉紅色的地毯。樹上的櫻花一叢叢,一簇簇,有的還是小花蕾,有的只長了三四片花瓣,有大部分的櫻花已經全部開放了!啊,真美呀!人們都拿著照相機,咔嚓,咔嚓,把這美麗的瞬間記錄下來,我們也飛快地跑去和櫻花留戀。我們走呀走呀,又看見了一種紫色的花,它長滿了休息亭,就像一把紫色的大傘。後來我們才知道那種花叫“紫藤”。觀賞完櫻花我們告別了張思妍,又來到了襄陽公園玩。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今天劃了一次電動船。上船之後,我發現了方向盤和控制器。今天我來當船長,在河中央我們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鴨子,我們不停地追呀,可是它一會兒飛,一會兒鑽到水裡,我們怎麼也追不上。媽媽說:“小鴨子一定在說你們幹嘛老追我呀!”我和爸爸聽完哈哈大笑。

今天我玩的很開心,也很有趣。希望下次還來看美麗的櫻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