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保護議論文

來源:才華庫 1.17W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像一望無際的大海,能容下各國的文化,又像一位慈善家總是在不停的支援各國文化的發展但是其他國家可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足以說明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而我國的文化在近年來卻卻屢受破壞,但是我們國家並沒有拿其他國家的文化在我國發揚事件做為原因,而是一直在尋找病因,而且還一直在電視廣告、公益節目以及一些活動中去發揚中國文化。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我國一些社會組織也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為國文化傳承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中國文化的保護議論文

記得去年春節期間騰訊新聞報道“年味變淡”,也是,近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失去了以前的氣氛。而西方的“聖誕節”在我不但國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愛好。而且也成為商家們促銷產品的一種手段,而且西方公曆每月14號的情人節也廣受青年人們的青睞。在我的心目中西方的節日的確比我國的節日好玩的多,尤其是聖誕節是小孩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他們都知道聖誕節的晚上會有聖誕老人送禮物來。而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約束的,例如春節時不能把自己家門前的垃圾掃走,不能與別人發生衝突,要和藹可親,在端午節時不能說端午節快樂,應當說端午節安康,因為這一天是為紀念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雖然這些節日都充滿了快樂,但是卻有這各種的約束,因此對於小孩,成年人來說這些是比效難克服的。

在我國雖然有很多國家的文化館和宗教的寺廟等,但是在其他國家卻不一樣,因為他們只允許本國的.宗教文化等以及世界三大宗教文化的發揚,對於他國的文化也不是很歡迎。因此聖誕節又是基督教所創,所以聖誕節流行了世界,而且一些人也認為過聖誕節是一種潮流。而我國的節日也只有海外華僑才會過,就連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在我國的地位都與世界三大宗教不相上下,因此我想年味變淡的問題應該就是這樣來的。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不是紀念偉人就是紀念祖先等,而其中又有很多的規章、約束。這對於小孩來說,在我國應該只有春節比效好玩,因為那時候會有壓歲錢。但是在他們的心目中,聖誕節可以超越一切,在孩子心裡都是玩,而孩子有是家長的心肝,所以年味變淡跟這點密切相關。

春節、端午節……都是紀念偉人、祖先養育之恩的節日,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育。而我國的傳統節日就是傳承感恩的思想,因此我國的節日不緊不能“丟”,而且還要對他發揚廣大,最好是能引入其他國家,讓國外的民族一起度過中國的節日。如今在世界各地,各海外僑胞也在不停的傳承的中國的節慶,還有在近年來我國的春節、農曆七月七日情人節……已流傳到國外,逐漸得到國外有人的認可。這表明我國的文化正走向世界,也說明我國是一個開放性的、不計前嫌的國家,能與各國共享文化。但是,僅此一點還不夠。我國的文化不管是物質也好,還是非物質也好,我們應當好好保護、傳承。因為只有政府保護是不行的,因為它更需要國人的支援和傳承。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神,我們應當為它發揚光大,好好的保護它。要不然我國就稱不上是“文明古國”得中國了。因為文明源於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