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20篇)

來源:才華庫 9.58K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講究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性,表達要求準確、鮮明。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議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20篇)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

我覺得,90後與80後、70後沒什麼兩樣,都要經過從小大到大、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過程。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段都是難得的記憶,也是一路美麗的風景。

人生的旅程很長,只能靠腳下的鞋子一步步地走,不能跳過哪裡而直接到達下一站。作為90後的“老大”,在將要開始人生的另一站的時候,總愛留戀,留戀少年時的美好時光;有時也愛嚮往,嚮往成年後的獨立自由。或許,我們應該時而環顧四周,看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中到底是怎樣的風景。

課堂上的90後,吸氧式地接受素質培養而完善自我;生活中的90後,用“舶來”與時尚裝點自己的高傲。這聽上去或許令人難過,但卻是少年真實的想法,叛逆而怪異。我們也時常吟上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來抒發內心的鬱悶與不滿,或者把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劃在桌上來激勵自己要始終抱有積極和熱情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90後的我們總以為有這麼一片天地,能讓我們沉迷其中而樂不思蜀,也執著地認為那種快樂在其他年齡的人永遠無法領會。

生活的碎片裝點著沿途的風景,90後的我們快樂於當下的學習,從第一次走進陶淵明起,從第一次掌握簡單的微積分開始,我們常常為又掌握了一點曾經自以為神祕的東西感到驕傲。我們面對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偶爾會心生惡魔而暗地詛咒,但也終究明白是他們才能使我們在今天變強,因為90後不是油鹽不浸的石頭。我們時常懶惰,會找出各種藉口當家裡的“皇帝”,但也不願依偎在父母的臂灣下沒有盡頭,因為90後不想被人視為長不大的一代。我們有夢想,我們也愛衝動,我們總想跑,卻常常在平坦的道路上跌倒。我們總覺得,前面的路很寬,樹很高,花很豔,風景很美麗;但更經常的是,我們忽略了前方的一草一木實際上都是曾經在成長過程中種下的種子,在另一個地方發了芽。

大學聯考過後,我們這些90後的老大就要邁出那段沒有被定義的日子,而可能漸漸被社會格式化,那時會偶然發現這段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你正值成長的年齡,請停下腳步,時而看看路旁的花草。因為在人生的路上,成長的季節,風景這邊獨好。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2

有瑕疵的才是真實的。——題記

曾幾何時,我們見過這樣一則廣告:畫上有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頭奶牛正悠閒地吃著草,旁白說著“提取優質原乳……”畫面轉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運作中的流水生產線上,一罐罐鐵盒生產了出來,旁白說著“無菌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管理,上千道檢測程式……”畫面轉向一個個似乎很先進的裝置,最後畫面轉為一個個母親倖福的笑臉,旁白說“××牌嬰幼兒奶粉,國家免檢產品,媽媽們最好的選擇!”廣告到此為止。

所有的節目都會把最重要的東西放到最後,因此“國家免檢”就被放在廣告的最後。

誠然,要獲得這一稱號實屬不易,只有十分優秀的產品才能獲得國家信任,允以免檢。所以免檢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沒有問題,這也是一種問題。

有人說過一句話:幹一行,毀一行。當獲得了國家的信任後,為了利益,他們拋棄了良知。

好一個“國家免檢”!好一個媽媽們最好的選擇!當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興高采烈地買下這些奶粉時,陰霾便籠罩在她們的頭頂,若干年後,越來越多幼兒腎結石的病例發生,心力交瘁的母親們終於發現頭頂上的陰霾了,上面駭然寫著兩個字:“三鹿。”

當專業人士指出三聚氰氨絕不可能通過檢驗的時候,母親們憤怒了:“什麼1000道檢驗程式?什麼國家免檢?”她們的怒吼也無法使他們的子女恢復健康。名叫三鹿的奶白色的陰霾連成一片,籠罩著整個中國。

“我們究竟該吃什麼?國家免檢產品?名牌?哼……”一個母親冷笑著說道,一滴眼淚滑落。

沒有問題也是一種問題,在這場奶粉風波中,小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沒有被波及,正是因為他們不“免檢”。

在獲得了免檢稱號後,得到的是無上的榮譽和群眾的信任,同時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後更為豐富的利潤。我們已經無力質問“這些老總們難道沒有自己的孩子嗎?”但在這場風波過後,我們實在應該思考一下。

所謂樂極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沒有問題所造成的問題,比曾經存在過的任何一個問題都來得嚴重。我們希望聽到的是“我們還存在不足,我們會改進”,而不是“我們沒有問題,請放心”。俗語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這個道理我們寧願不懂。虛偽的完美令我們膽寒,有瑕疵的東西我們反而能接受。

近日,國家取消了食品類免檢制度。我彷彿聽見一聲嘆息,哀怨而悠長,令人動容……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3

如果你隨便找一箇中學生,問他什麼是對數,什麼是洛侖茲定律,什麼是原子核式結構,他一定可以把這些東西給你講得頭頭是道,讓你驚歎當今青少年個個都是科學家的料。但是,你找個尖子生,問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麼辦,他也許會搔搔腦袋瓜,苦想各類化學反應式,然後淡茫地對你說聲“不知道”。那麼,“青菜多少錢一斤?”“不知道!”“被子怎麼疊”“不知道!”“為什麼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現狀:對科學知識抓得狠,也把各類奧賽搞得紅紅火火,但卻似乎對常識的教育力度不夠。學校的課程包羅永珍,可以獨缺“常識”。學生們便因此被擱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著高階學問。當今中國要強國,靠的是飛機、大炮、火箭這些高科技,似乎就應該給學生“餵飽”科技知識。“常識那些小事兒,何足掛齒,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每當看到這些言論,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謬矣,別拿常識不當乾糧!”

常識是一門指導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無一不需要常識的引導。我們現在洗衣煮飯等家務活可以由父母包辦,各種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勞,儼然一個個不問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們一輩子,長大後還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識,將來豈不是要處處碰壁?難道還事事都找個電話問父母?而連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塗,又怎有心思搞學問?

常識也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廣生於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實踐與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從葉子會割傷手的常識中發明出鋸子。離開常識而空談高科技,就像蓋樓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觀之,在素質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識的普及,是很有意義的。應做到常識與科技知識兩手抓。但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在平凡的常識中總結出科學規律,又或者讓他們大膽質疑常識,不要囿於常識。當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正是在對常識的質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歷史也證明了他的這一大膽質疑是正確的。

常識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其對於人的意義堪比干糧。別拿常識不當乾糧,用它來“填飽”學生的腦袋,用它來支起科學大廈的腰腹吧!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4

微笑,恰如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掛的一刀新月,皎潔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著萬般力量……

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堅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自信滿滿,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心頭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動山搖,高樓大廈瞬間成為一片瓦礫,多少生命在廢墟下呼喚求助。當解放軍戰士將一個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單(擔)架時,他輕輕地一笑,用滿是灰塵的左手向戰士們敬禮!這是一個孩子的微笑,也是災區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笑。它傳達了太多:樂觀堅強地活著,感謝所有關心災區的朋友們,我很好!

也許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陽光的,而微笑,是給自己最好的犒賞。

我們喜歡微笑,喜歡嘴角的翹起,喜歡那彎起的弧度,更喜歡它所傳達的一種力量。

奧運會的志願者們,無論在何種場合,面對何種膚色、國籍的人,總是抱以微笑。這不僅展現了一個大國的風采,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包容的姿態。它在向全世界傳遞著一種力量,一種海納百川,擁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2008張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臉,同樣傳達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充滿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紅顏一笑……這些笑,或太狂放不羈,或太剛烈頑強,抑或充滿嫵媚。而我們需要的,不過淺淺的會心一笑。

人們很容易記住溫總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滿滿的他發自肺腑的微笑。面對金融危機,從容不迫;面對外國記者的犀利問題,他依舊笑對。他正如一代儒者,溫文爾雅地處世待人。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種力量麼?這是笑對人生的一種力量!

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藍的天空下,一直傳遞著……

當人們幫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滿懷深情的力量;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寬容大度的力量;當厄運侵襲了你,而你卻抱以微笑時,微笑便成了堅強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滿愛,充滿微笑,將不再會有伊拉克戰爭、巴以衝突以及朝核問題。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將肩負著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那就是將微笑作為一種力量,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5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雲:“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矇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為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瞭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為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為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才有一覺醒來的精神,才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藉常識,憑藉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繫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6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學大師發自肺腑的吶喊,它曾在勾心鬥爭、爾虞我詐中變得不名一錢。它曾是無數飽學之士終生恪守的行為規範,它曾是陰險狡詐之輩賴以飛黃騰達的外衣。它太簡單,簡單得連伢伢(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複雜,複雜得讓有些人將它遺失得無怨無悔,無影無蹤。

它,就是誠信。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承諾;才有了五關之前“赤兔胭脂獸”的一騎絕塵,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豐功偉績。因為誠信“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服)眾”的宋江才能坐上聚義廳的頭把交椅,將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風飄揚。因為誠信,平遙小城誕生出來的“日開(升)昌”,才將分號開遍大江南北,將半個中國的財富會(匯)集一堂。同樣是因為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之約,嘉興南湖的微波,井崗(岡)山頭的星火終於匯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捲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個年青政黨走過了八十載的漫漫征程。

然而,歷史不會忘記,在一次次烈火硝煙中,在一場場血雨腥風下,誠信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無可奈何……

宋襄公追求誠信,可在群雄逐鹿,弱肉強食的戰國,靠誠信他屢戰屢敗,在失利與孤獨中無力迴天,憂憤而死;宋江追求誠信,為了它,他率領108名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直到長江水盪滌著張順的碧血,蓼兒窪埋下李逵的冤魂,這份忠貞,至死不渝,留下的只是無數仁人志士的扼腕嘆息。終於,蘇州才子金聖嘆背棄了這條路,一個大手筆,腰折了宣揚忠孝節義的教科書,也許從那時起,誠信開始擺脫了封建枷索(鎖)的桎梏,一種嶄新的人文精神開始悠然自立。

當一場春風吹遍大江兩岸,中國開始敞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我們驀然發現,時代已經賦予了誠信以新的內涵,它變得獨立了,堅實了。在它的指引下,萊茵河畔,蕩起了滾滾的“海爾”潮,聯合國的講壇,開始有了中國人字正腔圓的“吶喊”,就在昨天中國“入世”問題取得重大進展,站在世紀潮頭,我堅信,新世紀的中國將以誠信、務實的形象,傲然挺立於太平洋的兩岸。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7

法國作家讓季奧諾寫過一篇著名的小說《植樹的人》,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

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戰爭,也不知道1939年的戰爭,他天天和樹打交道,和樹相依為命,他用心靈的語言和樹談心,默默地交流,過的是“淡泊生活”。他通過親身經歷證實了孤獨者“找到了過得美滿幸福的好辦法——愛讓生活多份陽光”。

這位牧羊人幾十年置身於荒無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就又多了一個親人。他的事業是“堪與上帝比美的事業”。由於充滿了改造現實世界的強烈願望和對樹的極度熱愛,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現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深深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為他人、為後人造福。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人生充滿忙碌,但人們依然可以選擇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瑣而艱辛,但寧靜的心靈和滿腔熱忱會彈奏出精彩的樂章!

愛是人生之源,一個人的心中倘若沒有愛的泉水,那也就不會有人生的綠蔭。有了愛,縱然是滿眼陰雲、遍地荊棘,你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迷戀和神往。愛造就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動物,物質的貧缺只會導致人生的艱難,而愛的匱缺則會使人生空虛和靈魂孤獨。

令人心痛的是,在這個越來越崇拜物質的年代,一些人變得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物質左右著他們的心靈,其心靈世界猶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則身不累,有人說,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這樣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陽光般燦爛炫美。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可以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即積極的心態還是消極的心態,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8

有一個幸福的小家,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愛他們。至於他們兩個之間的愛,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發現,原來愛在我家中默默地傳遞著。

到了高三,爸爸媽媽對我更是寵愛,無論多貴,只要對我有好處,買!我開始喜歡上吃一種蘋果,只有在大超市才買得到,且價格不菲,但蘋果好啊,所以爸爸還是有空就買給我。爸爸愛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爸爸每次買蘋果回來總會被媽媽罵,原因是十個裡面總有四五個是碰壞了的,這麼貴的東西還不買好一點兒的,媽媽當然生氣。好的由我吃壞的我媽吃,每次都這樣,因為媽媽愛我。

慢慢地我開始疑惑,爸爸又不笨,為什麼每一次都買幾個不好的蘋果回來呢?那一次一個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發現原來爸爸真的聰明瞭,每一個蘋果都很好,肯定不會被媽媽罵,但當媽媽回家後還是又罵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媽媽的蘋果又有幾個碰壞了。當爸爸正在“碰壞”另一個蘋果時,我才知道原來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門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臉上甜蜜的笑容。這了一會兒,媽媽來拿“壞蘋果”吃。

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裡又酸又甜,原來爸爸是這樣愛媽媽,我是這樣被愛的。我明白了,徹底明白了。貴蘋果當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壞的蘋果出現了,媽媽就會吃。原來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我看到了。

有些感動,又有些自責,於是決定以後有好東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蘋果一分為二,我不能永遠被愛,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我也要學會去愛,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所有愛我的人。

就這樣,這樣一份靜悄悄的,沉甸甸的愛在我家傳遞著,以前、現在、將來,綿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個夢,夢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個人手中有一個蘋果,全中國,全世界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個蘋果。

原來愛到了大家中傳遞,一個和諧社會。

醒來發現夢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樣一份愛能在每一個小家中傳,更在一個大家中傳。

愛在家中傳!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9

我們沒有選擇地降臨人世,時間、環境、親人,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如果人生是一場沙漠之旅,是一次必須要完成的旅行,雖然我們無法迴避沙漠,但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如何走下去,我的人生我做主。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滿目蕭瑟的荒原上,沙駝追逐著夕陽。當別人爭相退步時,當別人嫉妒她的美貌時,王昭君卻選擇了無悔的奉獻。沙海何懼,朔風何懼,再大的風沙也阻擋不了昭君的腳步,因為她的內心再也沒有任何懼怕與負擔,她的心早已迎向大漠。大漠的沙石聆聽過她對國家不捨的琴音,塞北的寒風見證過她對民族與諧的期盼。“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歷史成就了昭君的忠誠剛烈,她的心靈飛向了人性的至高點。

是什麼維持了漢匈五十年的與平與安定?是昭君的選擇,昭君的愛。

東晉名士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渴望施展抱負與才華,“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但是黑暗的官場始終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陶淵明從田園中找到了心靈的寄託,“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最終在彭澤任上他發出了“安能為五斗米折腰示鄉里小兒”的感嘆,選擇辭官歸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的生活樸素自然,詩情畫意。

是什麼成就了田園詩的開創?是灑脫無羈的田園生活,是陶淵明的選擇。

因為父親病痛的疾苦,魯迅來到日本仙台學醫。那時,他信奉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青年必勝於老年。一次課間時播放日俄戰爭時的幻燈片,給了魯迅非常大的震動,自那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他認為首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應首推文藝,於是就倡導文藝運動了。從此,中國多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是什麼成就了魯迅的棄醫從文?是魯迅的責任感,魯迅的選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搏擊,前方的路並非坦途,遭遇荊棘與坎坷時,要迎難而上,時刻以前人為榜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0

生活不是一場戲,它確定不了生命的盡頭是完美還是缺憾。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沒有片頭和片尾,有的只是那些情絮飄零的日子,那些——隨波逐去的年華。

小浪花就像連綿不斷的雨,經久不息,不曾斷絕。生活不是靜止不動的站臺,而是長鳴而去的列車。如果把生活比作天堂,這天堂裡卻沒有陽光;如果把生活比作地獄,生活卻還不至於如此絕望。時間就像被撒旦的魔杖一帶而過,回首往事。才發現——流動奔湧的才是生活。

有些人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秋季裡一個灰濛濛的背影。汽笛響了,列車開了,站臺上悽悽涼涼,只剩下離別的悲傷。徐志摩說:“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淡淡的悲傷,淡淡的愁,我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那些——情緒飄零的日子。

情緒飄零的日子,天,是灰色的。漂灑著點點滴滴的憂傷。每個人都有失意的日子,但生活還是繼續著。所以在那些日子裡,我們告訴自己:“沒有離別的憂傷,又怎會有重逢的喜悅。”輕輕的把一片落葉拾起,輕輕地不留下一絲嘆息。每個人都會有那個——心靈中的天堂。

最真實的東西,往往離生活最近;最美麗的東西,往往離自然最近;最想要的東西,往往離夢想最近;而最樸實的東西,卻只記在孩子的心裡。無奈是生活的必需品。每個人面對無奈時,都會做出無奈的選擇。有些人他選擇了墜落。在人世沉浮中,他們將純真如泥沙般埋入心靈的湖底,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們將自私裝進了那即將帶走的行囊。可我總相信這個世界告訴我,昏暗的天地中總有一放淨土,一片碧海藍天,不信——你聽,淚滴的聲音。

聽到心跳的聲音,你感覺到生命的存在;而聽到淚滴落的聲音,天使說,那裡心靈最緊處的震撼,可悲的人沒有任何情感而言。天使說,那就是他們生命的——尾聲。

生活不是一場戲,生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生活既像一首詩,又像一首歌,它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放飛的風箏離開那條線就不會飛得太久;生活走出那個圈卻走不到盡頭。牽著你還是那條線,圍繞的還是那個圈,生活就是這樣的生活,那就讓我們幸福的期待,期待著幸福生活的來臨吧!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1

理性與浪漫常作為兩種基本的打量世界的方法論,充當我們價值觀的梁木,支起人生的蒼穹。

理性的求真與思辨本就是人之本性,無論是對浩瀚星辰、物理準則的追問,還是對人作為個體應處之位置的拷問,都是理性在人的精神中閃耀的憑證。無理性,十八世紀的啟蒙家們無法為歐洲解除封建王權的束縛;無理性,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無法建造如此偉大的科學王國。可信的是,由人猿進化到當代,理性始終是人紮根的土壤。

而浪漫的審美與詩意則更關注人的情感,行事處世適心隨意,最終“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熊培雲“在時間的溪水邊垂釣”,周國平“煮豆撒鹽”的恬然淡泊,和東坡“朝嬉黃泥之白雲,暮宿雪堂之青煙”,未嘗不是中國士大夫對浪漫二字最生動的註腳。浪漫大抵可為川端康成所傾心的`生命的海棠,於無聲處沁香。

諸如以上,二者立場看似對立,實則不然。便是如濠水之畔的那場傳世辯論,惠施的理性邏輯,與莊生的人情宇畝,又何必分個高下,爭個勝負?

理性不是美杜莎的眼睛,流雲與霓虹不會因其存在而石化僵化;浪漫亦不是伊甸園的蛇,破壞世間的規則與秩序。恰恰相反,無理性,浪漫成為“馳於虛聲、騖於空想”的不切實際;無浪漫,理性成為一板一眼、功利至上的不合時宜。因而最理想的方法論是糅此二者合一——於理性土壤之上,海棠花開!

盧梭想必是極有發言權的,他在推崇政治理性的同時,也重視生於浪漫的寬容與和諧。若說莊子不重理性只重浪漫,似乎也有失偏頗,其對“逍遙”的拷問與沉思不也綻放著理性的沉靜的光輝。愛因斯坦在物理理性上的造詣可以說無人能及,但其秉持著一顆浪漫且搏愛的心,以實際行為述說人性的尚尚與和平的輝芒。

世界並不是偏狹的,它容許和諧與包容,為理性與浪漫都預留各自的位置。這也並不是二者必擇其一的抉擇,而是如何將其統一貫徹的思考。

或許我們只需在紙上寫下一個函式,再仰首望一輪明月。在理性的土壤上耕耘,靜待海棠花開。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2

輕煙縈繞的虎門,黃沙漫天的戈壁……多少次,我從睡夢中,透過兩處閃耀著太多歷史光輝之地,看到了一位中華民族的英雄,一位中華民族的精魂……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的吶喊,也應該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所共同發出的聲音。一八三九年,林則徐,他在虎門用翻滾的石灰水,親自組織銷燬了二百多萬斤的。正是在這一年,中國近代最屈辱的戰事,堂皇地找到了它的藉口。

輕煙在虎門的上空氤氳許久,這並非硝煙,而是一種比硝煙更為複雜的煙氣。硝煙僅僅是摻雜了戰爭的氣息,而在這煙裡,除了戰事,更多的則是一位仁臣的血性,一位愛國者的痛楚以及一位中國人的決絕。

時勢,造就了林則徐這樣的英雄,而一個沒落的王朝,也是產生這樣時勢的根本原因,自然,在這樣一個王朝裡的林則徐,終究是不會太得志的,所以,在痛快地了結完虎門的後,他被謫到了落後而又遙遠的西部——伊犁。

林則徐是一個在時局的洪流裡逆流而上的勇者,這一次,他本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接受了一項名為“改革”的考驗。

那個遙遠的如同隔世的地方,林則徐在改革,確乎是改變了那裡的。他推行“坎兒井”,這使得乾旱的戈壁潛來了一股隱隱的綠色,一股隱隱的清涼。因為擁有了極度匱乏的水,伊犁的老少對這位大清朝最後的仁臣感恩戴盡;也因為這身有鳥獸圖案的官服,伊犁的百姓慶幸迎來了一位賢官。

烏紗帽上羽翊,終於一如“坎兒井”裡的漣漪一樣,迎來了難得的光輝,這是屬於林則徐的,而林則徐的這點光輝,也在屈辱的中國近代史上烙上了一塊屬於中國的奪目亮點,以驅散了不少難堪的歷史細碎,進而盡其一生,以其偉大的靈魂,贏得了後世無限的敬重與目光……

通過林則徐徐堅強的身軀,我看到的,是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做為一箇中國人最基本的責任心。正是這簡單而又高尚的心靈和傳統的儒家底蘊拌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則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格與一生。

為此,我想今天每位中學生都應敬仰這我們常人所望其項背的心靈,都應該努力與這平凡質樸不過的心靈看齊,因為雖然時代變了但我們始終都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點亙古不變。

逝去的時光流為歷史,今天也即將成為明日的歷史,在這個怪異的時間漩渦裡,總是有一些像林則徐一樣,值得我們永遠在心底為之弔唁的人。

所以,我們永遠不能讓這些古人離我們遠去,因為虎門上空的輕煙還在瀰漫,伊犁土地上的綠洲仍然豐茂……

今天,時光的水滴叩響了歷史的大門,我們真的應該和自己談談;我們的古人,離我們有多遠?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3

門是什麼?路是什麼?它們代表了太多太多。我走過的路、開啟的門對嗎?這個問題也許唯有走到人生終點的人才能回答。

門後的世界是怎樣的,門後的路通往哪裡,不開啟它,不走一遍你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太多太多的門,那麼應怎樣抉擇?

有人說,在人生的路上,要多開啟一些門,因為總有一扇門是屬於你的。我的父親就是這樣做的。事實證明,正是由於他從小廣泛的愛好,他才知道長大後真正喜歡和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種小麥的時候,一個坑裡多撒些種子,總有幾棵會發芽。大學時,父親已經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了,他寫的文章常能被報刊採用,能輕鬆和外國人交流,數學論文也總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他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幹什麼都行。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後來,父親逐漸意識到,手掌想要有力必須十指緊握,要出拳頭,學習和工作也是這樣。一個人不可能在多個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績,因此必須捨棄一些多餘的理想,專攻一門。

父親常常對我說:“你看田地裡的小麥,它們發芽後,農民就要把一些長勢不好的芽拔掉,讓剩下的麥芽得到充分的營養,這樣好的麥芽才能長得更高。”知道了這個道理,接下來就是選擇,選擇對哪一扇門也是一項技術活。父親常常喜歡跟我開玩笑說:“自己種的苗自己最瞭解,選擇是你自己的事,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父親選擇開啟網路這扇門,走上網際網路研究的路,才有瞭如今自己的事業。

選擇屬於自己的門和路就是這樣,自信、果斷與堅持永遠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不要被路途上那些華麗的門迷住,永遠堅持找尋自己最初就想要推開的那扇門。外婆少年時曾是淮安市的會考狀元,很多所謂的“高收入”專業向她開啟大門。可外婆是個固執的人,她喜歡地理,發誓要做一個浪跡天涯的地質人。提起這段往事,外婆常說:“不要說我了,就說雕塑大師羅丹吧,他完成了一件作品,學生們都說那雙手雕得惟妙惟肖,他卻拿起一把斧頭,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因為他想要表現的是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不是那雙手。”外婆選擇了她熱愛的事業,併為之奮鬥終生,她很快樂。

現在,我也面對著很多的門,它們有的富麗堂皇,有的裝飾簡陋,我應該開啟哪一扇呢?但是我相信無論我開啟哪一扇門,走哪一條路,無論這扇門這條路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康莊大道還是曲徑通幽,只要是我自己選擇並喜歡的,我會一直走下去,相信總能走出一段彩色的人生。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4

看到這個題,我有一種莫名的近乎落淚的感動。

禁錮已久的已逝的與我憧憬著的閃著光的日子不知從哪裡湧出來,讓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早晨起床,對爸爸媽媽感慨一句:“這麼著,我就要大學聯考了。”他們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經認為漫長的大學聯考路已到盡頭,我記得懷揣著分班成績踏入教室時的躊躇滿志;我記得第一節化學課校長坐在講臺上我們的小心翼翼;我記得發了高燒數學老師允許我睡一節課我的心滿意足;我記得無數個夜晚我的挑燈夜讀;我記得無數個清晨我的聞雞起舞……現在回想,這一切或成功或失敗的努力,或欣喜或憂傷的經歷,於不經意間早已一寸一寸地為我鋪平前方道路,承載著我最初的夢想讓我堅強地前行了。

而今,我在路上奔跑著,我看到了不遠處的那扇門,雖然我仍只是望著它遐想,但是我知道,那是與未來,與更廣闊天地的連線點。門口,有自由的風氣,有大師的思想,有無所畏懼的新的征程。我渴望著在一片更廣闊的領空翱翔,然後在我所最鍾愛的一片綠蔭中停歇;我渴望著在更遼闊的海洋遨遊,然後在某處深潛下去,去與其他魚兒嬉遊爭食,去與海底的珊瑚問好。門後,是又一塊如此適合我的夢想的起飛之地。而現在,我已正在不遠處眺望著它,過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腳夠到它了。

門與路,真是天生一對如此玄妙的組合。路上揮灑汗水,門後收穫驚喜;路上風雨兼程,門後自有既定的目的之地,作為對執著的人最好的回報。路給了我明確的方向,門給了我拼搏的動力。而即將走完一程路、推開一扇門的我,無疑是個最滿足的人了。

我的路上有溫暖同行,我收到了媽媽關切的電話,我也看到從不參加什麼祭拜的父親在普陀雙手合十給我許願時彎下的寬闊脊背。那些時刻,我便握緊拳頭,更奮然而前行。

我的門需要我自己推開。有一刻我終將試練我的鋒芒,在另一個聖潔的地方,仰望頭頂燦爛的星空,我將依然微笑著面對一切,亦會如偉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邊玩耍。

但是我知道,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因為大學之門後,自有另一條充滿挑戰的路,那裡有我未來的陰晴雨雪,路的盡頭,一定會在夢的渡口閃光。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5

當我走進考場的門時,我不禁回頭看了看來時的路。我今天能走進考場的門,走過了一段坎坷的路。

我的爸爸是一個農民,含辛茹日出而作、日落未息、弓腰駝背、未老先衰,為的就是讓我考上大學,出人頭地。我爭氣的考上了重點中學,不幸的是,一件突發的事,差點讓我被學校開除。

我的一個同學,外號叫“小局長”,他爸是我們縣的李剛局長。不知為何,小局長對我橫挑鼻子豎挑眼。

一次,我感冒了,第二天小局長也感冒了。小局長找到我,痛罵我傳染了他,踢了我一腳。又一次,小局長在學校玩自帶的遊戲機,被老師發現。小局長說是我借給他的。老師沒收了遊戲機,叫來我爸爸。爸爸二話沒說,摔掉了遊戲機。沒想到小局長哇哇大哭不依不饒,一定要我賠,最後爸爸賠了250元了事。看見爸爸駝著背一聲未哼的離去,我默默流淚。從此我沒有心思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我用零花錢買了一本小說書,偷偷在寢室看。小局長是我們的寢室長,發現了叫我把書借給他。拿到書以後,小局長奸笑著說:“你必須聽我指揮,不聽我指揮我就把書交給老師,讓你爸來學校。”我拿著熱水瓶,爭論了幾句,他一腳踢過來,踢到水瓶燙到了腳。這下闖禍了,學校以暴力打同學為名,要把我開除。班主任還算好心,告訴李局長老家是我們隔壁村的,讓我爸自己找一找“門與路”,看看局長有沒有惻隱之心。

媽媽給爸爸買了蟲草燕窩與香菸,讓爸爸送去。沒想到倔犟爸爸,偷偷把好東西都給了爺爺奶奶,往空包裝盒裡放了一把菜刀,送去了。一家人在緊張不安中度過了一星期,啥事沒有,小局長卻轉學了。

當然,菜刀的同學與老師都不知道,只知道我有“門路”,從此他們對我刮目相看。而我也有了自信,成績突飛猛進。

不久前,大家都在傳說李局長自殺了,用的是一把菜刀。據說,他因為抑鬱,砍了自己18刀。痛苦難忍的他,最終跑出家“門”,縱身一躍,從18層樓頂走向“馬路”。我真替爸爸捏了把汗,幸好李局長寫好了遺書。

送我來大學聯考的路上,爸爸慈愛的摸了摸我的頭;而小局長,據說早去了美國,也沒來送他爸爸上路。爸爸慈祥的對我說:“兒啊,一定要相信黨,相信正義終會來臨,相信明天,相信敞開的大門,相信腳下的大路。”

李局長的路,擋住了他的腳步,連線已知;大學聯考後我會走出老校門,門是我路的起點,走向未知。

門與路,既有人生的痛苦,也有人生的幸福;門與路,可能是我們的天空,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6

門是通往路的起點,也是路通往的終點,它可以阻隔你,也可以讓你通往世界,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中間徘徊,從未有走出過這一條路,但這條路卻是唯一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我們要走這條路。有些人卻被墮落關上了通往這條路的門,他們放棄了通往勝利的路,而走向了那些羊腸小道;有些人則戰勝了重重困難成功的走向勝利;還有一些人雖然墮落,但是他們捲土重來,再次衝擊那成功的大門,有一句話說得好“成功的人不是未曾被擊倒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他們往往有著超強的自信心。”,經歷了這一次失敗,他們終於衝破了那道成功的大門。

雖然通往勝利,但是假如你不珍惜這唯一通往勝利,你也會墮落,渾渾噩噩,一事無成;有些人珍惜了機會發憤圖強,精益求精,通往了這條路最後的終點,通向了那道通往世界的大門。

最終的門也會阻隔他們,但是他們通過了勝利就有了信心,絕對能通過這道阻隔。

牛頓小時候在國小中成績非常的差,老好搞一些小製作,連老師都不認為他能有什麼成績,牛頓也是被墮落關門的人,但他卻捲土重來,一次次的衝擊,一次次的探索,終於他成為了讓人敬畏的物理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創造了牛頓第一定律。

還有愛因斯坦小時候語言表達方面有障礙,老師認為他沒有學習能力,但是他卻老好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在不斷地問問題下,不斷的一次次衝擊下,他成功的發現了光電效應,並提出了質能關係。

還有貝多芬,早起它的老師說他絕不是當作曲家的料,可是經過貝多芬的不懈努力,他成為了著名的作曲家,編寫了好多歌,可上天卻又關閉了他的聽覺,晚年失聰的他,竟依舊作曲,創作了《田園》、《命運》、《英雄》等著名歌曲,我們最近學的《月光曲》也是貝多芬創造的。

門和路是相通的,門是路的起點,也可以是路的終點,而路就像我們的人生,我們從生命的大門走出,你雖然可能會被世人淡忘,但是你必須要走過你的人生,但是也可以創造你的人生,跑啊!跑啊!跑向引指著這最終死亡的大門。

門與路是相通的!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7

有時門是路的終點,在你出去時你要再回家,這就是你的路終點;而有時出去時,門就是你得起點,讓你從這裡出發。

生活中門和路是我們經常隨意可見的,路就是我們大家走的就是路。門,每一個家庭都有門,當然門也是不一樣的,有門是鐵的,有的是木的,有的是就是鋁的,門有各式各樣的。路也是各式各樣的。有的人喜歡走上坡路,有的人喜歡走下坡路,還有然就喜歡走平路;有的人喜歡有木頭門,有的人就喜歡用鐵門,還有的人喜歡用鋁門。當然每個人的愛好不同當然,選擇的路和選擇的門都會不一樣的。

我們的路是由你自己來選擇的,你起點的門是怎樣的,那麼你想成功是更加精彩,你終點的門就要做的,而要靠你自己的手去做更好。這樣你的終點門才會更好。

正所謂人做事就要腳踏實地的去好好的做,這就像我們在路上時,要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地走,這樣回去時好找到路;不要像走在暴風雪裡面,走完一個接著腳印接著就被暴風雪給蓋就沒了,這樣再回去時你就迷茫了,這也就像我們在學習時。

所以,我們蓋門時要一點一點的好好去搭門。要認認真真的去幹,不要三心二意,當然這也少不了我們的知識與力量、智力與勇氣。所以我們每次學習就要腳踏實地的去學習。不要想《學弈》那邊短文裡面的第二個的學子,有人就問雖然一塊學,但不如第一個人的棋藝好呢?那是因為第二個小孩上課時不專心致志,不好好聽講,所以就會會學得不好,就比第一個人差。假如他好好聽講就可能會比第一個人還要學得好。

當然蓋門就像一次考試,假如路是學習的話,那麼門就是檢驗你學習的牆壘,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走路,腳踏實地的走路,這樣好嘴一個屬於自己的黃金“門”。

門與路就是一個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一個東西;假如要研究起來就會十分的神祕、深密的哦!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8

何謂“親親”,即關心你的親人朋友,何謂“明理”,即通曉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經典裡,君子的修養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謂"孝梯,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在那則《韓非子》的寓言裡,我們看到了二者之間矛盾的一面。

說的是宋國一富人,牆被大雨淋壞。兒子與鄰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竊。果然,富人晚上丟東西了,於是他覺得是鄰居偷的,而又很以為兒子聰明。我想:倘若是兩個毫不相識人提醒他,結果又會不一樣吧。由此可知:感情的親疏對人的判斷,影響不可謂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構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陳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淚,不僅當時打動了皇帝那顆威嚴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動了無數後世讀者。何以至此?不正是因為一個情字嗎?"文為心聲",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傳後世啊,文學如此,藝術亦如此。藝術大師倘若沒有激情沒有足以讓觀眾共鳴的激情,而大師則淪為工匠、藝術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無時無刻不為感情而"呼吸"。這正為受感情所困擾埋下了伏筆。

當感情與真理並行不悸的時候,感情則成為激勵人去奮鬥的"催化劑";可當感情與真理髮生衝突的時候,卻又如何呢?林覺民在《與妻書》裡說:即是愛汝之心,使吾敢勇於就死也。在這裡情感昇華了,困擾消失了。"愛汝之心"與"助天下人愛其所愛"合而化為一股浩然之氣,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可以說:林覺民的《與妻書》就是在面臨情感與真理的衝突時最驚心動魄的答卷啊!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19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討厭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湧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美好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可以將對事物的判斷遊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鉤,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裡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終於滅了西楚霸王,成為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為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可以矇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為秦國所吞併。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為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不過,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篇20

尼采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巴黎大學的圍牆也刷著“生活在別處”的字樣。我曾經長久地喜歡這些閃光的句子,它們無不闡述著一個道理:生活需要樂觀,需要微笑。

悲觀者愁眉苦臉,認為他們從天空飛過,天空卻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他們看到的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樂觀者微笑生活,認為天空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但他們已經飛過,他們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打來,在它的身上,腳下碎開”,在那段紅色動亂的文化大動盪中,艾青被扣上反動的帽子,受盡折磨,但他卻始終微笑著。在大興安嶺,你經常可以看到正在勞動卻依舊哼著歌的他。即使前路是無盡的黑暗,但他始終追尋著心中的光明。他說:“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因此,縱然他被困在窗臺,卻依舊能夠構想著海洋。他說:“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亞歷山大市的海蒂在實驗室裡度過了她23歲的生日。這個女孩,從一出生就待著科學家為她製造的無菌室裡,因為她有一種奇怪的病,她的面板對外部環境過敏。她從出生開始,母親沒抱過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為鹹鹹的淚水會腐蝕她的面板。多麼孤獨的人啊,但是她笑著說:“我喜歡上網,那裡有我喜歡的天堂。”

因為不可以哭泣,海蒂選擇了微笑。然後,那個寫下“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顧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卻因為不會微笑而走上了極端的自殺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看見什麼取決於你的心態。同樣是半杯水,悲觀者說:“只剩下了半杯水。”而樂觀者則會說:“還剩半杯水。”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人生的際遇也許會因此而不同。

樂觀,就似是寒冷季節的一絲陽光,就似是炎熱夏日的一縷清風,給予你的永遠是希望、信心和勇氣。生活需要微笑,那麼便微笑面對生活,懷揣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面對的不再是懸崖峭壁,而是棧道橋樑——越過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徑。

微笑是一塊磁鐵,吸引並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號角,使你振作起來勇敢面對生活。我非常想告訴米蘭?昆德拉,我見過一種微笑,比上帝本人還要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