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週記400字:理智的撤退

來源:才華庫 6.91K

時間不知不覺,我們後知後覺,轉眼一週又結束了,這一週裡,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週記400字:理智的撤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週記400字:理智的撤退

撤退,一向是被人們看做是不光彩的事,誰都不想灰溜溜的走,誰都想抗爭到最後一刻直至能佔山為王。然而,材料中提到:“有一種成功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佔領。”意在警醒我們:面對困難,可以理智地撤退,以退為進,未嘗不能收穫成功。

我們知道,在熊市中佔著一隻正在下跌的股票,只能是虧本。美國出兵伊拉克,佔著別人土地不走,結果恐怖主義照舊抬頭,國內怨聲連連,還要增兵斥資,不能說這不是一種失敗。佔領,只能讓人得到了事物的表象,表面上對你點頭哈腰,背地裡出陰招損你。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理智地撤退,認清事物的本質。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是的,《孫子兵法》的第三十六計也是“走為上”。毛主席在面對國民黨多次的圍攻時,選擇了撤退,實施戰略大轉移,漫漫長征,到達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據地。假如毛主席在圍攻時不撤退而去死守井岡山,敵我兵力懸殊,很可能招架不住。正因為毛主席在戰亂中能理智地分析形勢,規劃好軍隊,做好一切撤退準備,星星之火才能得以燎原,革命才能保住力量以便東山再起。毛主席的.理智撤退讓革命獲得成功,而諸葛亮的七擒七縱更是收穫了別人的心悅誠服。諸葛亮每抓住一次孟獲都將他放了,讓他重新再戰,直至七次,終使南蠻王降服。回國時,又不設一兵一卒駐守,退回西蜀。正因為諸葛亮不想著佔領土地,以退為進,多次釋放孟獲,撤下兵來,這才使孟獲心服口服地投降,不再滋事,正因為諸葛亮理智地分析了形勢,蜀國才會得到片刻安寧。理智地撤退並不是指一遇困難就選擇迴避,那只是懦夫。我們要做的是分析形勢,總結得失,權衡利弊,靈活地變通,決定是否撤退,這樣才能更加周全。比如,我們在競爭中要努力面對,畢竟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時退避是算不了成功的。而面對歹徒威脅勒索時要理智度量,撤退並不是一種壞辦法。

因此,當我們面對兩難局面時,不要急於佔領,而應理智地分析,客觀地評價。有一種成功叫撤退,理智地撤退,讓自己儲存實力,也使自己明白形勢,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以退為進,也是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