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傳統文化的作文

來源:才華庫 1.12W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裡有著許多的“寶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守望傳統文化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守望傳統文化的作文一

在長期以來,中華文化的古老與豐富、“鬱郁乎文哉”的繁榮與氣概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屈辱,前所未有地打擊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尊嚴。

從革命思潮從而興起,如火如荼。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掀起了“庶民革命”的高潮,也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高潮,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世界先進文化的中國化,表現了中華文化自我調整、自我更新、迎頭趕上的願望與能力。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同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毛澤東同志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培育這種“高度文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看待世界、社會、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世紀後期,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進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都只看好中國的改革。他們明確指出,自己之所以看好中國,原因在於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那獨特的價值體系、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華文化不會成為其他文化的附庸,而能在獨立自主的軌道上實現自我革新和發展。

當然,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決不能固步自封、閉目塞聽,它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鋒。在這個過程中,應努力避免非理性的排外,或對自身全盤否定、對外來文化簡單照搬。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是要實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對接,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對當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學習吸納,實現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與現代民主、法治、文明等理念的對接。

守望傳統文化的作文二

或許,那古老的鐵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駕著歷史的戰車悄悄逝去,但是,負載其上的中華民族燦爛而輝煌的傳統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復返?

春花秋謝,雁陣南移華夏民族從歷史的硝煙中一路走過來,她徘徊於'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長城前,縱橫於大唐盛世的舞榭歌臺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鐵騎太硬,晚清末朝的統治者太軟弱,西方侵略者的槍炮太利,風風雨雨,悽悽慘慘慼戚的近代民族史化為無數仁人志士的花冢,懷抱傳統經典,胸懷文化末節而含恨長眠!

時至今日,遠去了刀光劍影,逝去了血雨腥風,安詳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為傳統文化的守墓者與送終人先不說麥當勞文化在神州達地氾濫成災,法蘭西的名貴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華,英吉利的流行樂瘋狂席捲樂壇,還有日本的動漫腐化我們的青少年,單是那情人節朦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動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團圓之月更美麗。

難道,蘊育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已行將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樣,在傳統文化被遺忘西化之日,也是華夏民族滅亡之時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一個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深深融於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的不竭動力。

欣喜的是,近年來掀起的國學熱,古典文化研究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沉淪於歷史長河深處的文化經典開始浮現於人們面前于丹的論語'心得',將孔子的思想精華用美麗易碎的語言編織成現代人心靈的搖籃;易中天以幽默調侃的話語演繹了一部部超現代的《史記》、《三國》  片片感人,劇劇精彩且不說功利主義的解說違背了嚴肅的學術研究,但究其對傳統文化傳播的貢獻卻是難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個人的聖人,而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守望者;'三國'也不是易中天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傳統文化的迷失與復活,將見證我們古老民族的崛起與復興。

盛世歌者蕭條人,悵望千秋一掬淚',讓我們守望心靈的文化淨土,駕起歷史的罡風,仰天長嘯,看巨龍騰飛!

守望傳統文化的作文三

“鄉賢文化”根植鄉土、貼近性強,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為繼承和弘揚有益於當代的“鄉賢文化”,我縣評選出一批“新鄉賢”,他們或推動鄉村治理,或帶動村民發展致富。其中陳漢鄉的“新鄉賢”——85歲的梅笑春則將自己的大半輩子都投入了守望和傳承傳統文化中來。

在陳漢鄉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梅笑春位於縣城的家裡。家門已經打開了,一進屋裡最先看到的便是客廳牆上掛滿的書畫作品,而此時的梅老正在臥室裡翻找自己的作品集和文字稿。因為聽說有人要來,他早早地便開始準備。

“我自小就愛詩詞,現在也算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吧!”一坐定,梅老就滔滔不絕地與大家聊起了詩詞。抱著這份對詩詞的喜愛,梅老先後著有《笑春詩集》、《鄉土遺珠》、《師朋墨友》、《敝帚自珍》、《還珠集》和《古韻新聲——古詩集句三百首》。其中後三部被國家圖書館、臺北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等一百多家圖書館編號收藏,並頒有正式收藏證。

梅老的作品集中,《鄉土遺珠》最為人津津樂道,裡面是他走遍了整個宿松,甚至前往太湖、黃梅等多個地方蒐集而來的資料,有故事,有詩歌,有當地傳說。其內容囊括了近千條之多,而這當中很多宿松地方歷代才俊的珍聞軼事都是為地方性史料所難見的,而這中間的收集過程則長達60餘年。說起這些漫長的蒐集整理的歲月,以及歲月裡為了儲存資料而經歷的種種故事,梅老更多的有一種欣慰感,這些珍貴的遺留財富將因為他的努力傳承得更久更廣。

雖已是耄耋之年,梅老仍舊筆耕不輟,讀詩寫詩更是一天不落,且猶愛舊體詩歌。“我喜歡舊體詩,但我寫詩的內容都是與時代掛鉤的。”梅老邊說邊翻開自己的文稿。隨便挑幾首便能看到時事熱點話題,大學聯考改革等新聞一出,他都會寫上幾首。在他看來,只有古今結合,傳統文化才能夠有新的內容,也才有了繼續傳承下去的可能和意義。

不僅是內容上聯絡當下,就連作品的傳播方式梅老也能緊跟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