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家風的作文5篇

來源:才華庫 2.5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家風的作文5篇

家風的作文 篇1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我高高興興地和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吃晚飯。光頭強的電視快要開始了,我把還剩半碗的飯放一邊,說剩下的飯我不吃了。爺爺很不高興,說不能浪費糧食,這些飯我是可以吃完的,不能因為要看電視就剩飯。

我的爸爸這時候和我講起他小時候的故事。我的爸爸小時候在長大,爺爺上班要按時出門。我的爸爸就把碗裡剩下的米飯倒到水溝。後來被爺爺發現了,我的爸爸被爺爺狠狠地懲罰。

原來,爺爺小時候,國家比較窮,糧食經常不夠吃,常常吃不飽飯,卻要做很多事情。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飽飯,所以爺爺特別珍惜糧食。爺爺說,米飯來之不易,那天看到我的爸爸浪費糧食就特別生氣。我的爸爸挨罰後,就記住了不能浪費糧食。

我的爸爸說,現在國家富強了,家裡不再擔心吃飽飯的問題,但是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傳統不能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對我會很有幫助。

這時候,奶奶說起以前的事,買東西要憑票,買米用糧票,買肉用肉票……逢年過節,更要起個大早,天不亮就要趕到鎮上去排隊,起碼要等四五個小時才能買到定量的菜。特別時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不愛惜糧食,結果糧食被浪費完後,沒有吃的,大家只能餓肚子,去山上挖樹葉吃。現在想來,真是艱苦啊!

聽著聽著,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時吃飯還總是挑三揀四。現在想想,爺爺奶奶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這兒,我看著桌上的飯菜,慚愧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吃了起來,恍然間發現原本不愛吃的食物原來也是那麼的可口。

在特別的日子裡憶苦思甜,雖然那個時代的灰暗早已遠去,但我們的光明生活確是要需要我們的“成長”才能一直到永遠!

家風的作文 篇2

“賣帶魚——”

騎著一輛老式的自行車,按著車鈴,車後馱著兩框沉重的帶魚,“咯吱咯吱”快要壓垮的車輪接觸著地面,這聲音在寂靜的小巷中顯得特別清晰。這是三十年前的爺爺。每天夜幕降臨,爺爺就騎著著自己心愛的老爺車,乘著夜色,沿著彎曲的小路,翻山越嶺去紹興城裡批發帶魚,然後又披星戴月往回趕。當東方微微泛白時,大家剛剛在睡夢中醒來,爺爺剛好回到村裡。再次出發,走街串巷,走過一個又一個村子,一路吆喝……

很多年過去了,爺爺用這樣的勤勞責任養活了家,同樣也把勤勞和責任傳承給了爸爸。

每天當第一縷陽光射進操場的時候,學校裡顯得那麼的寧靜,但總有一個身影沉浸在這份寧靜中,那是我的爸爸,一個國小的校長。每天第一個來到校園,視察校園一週,他正彎著腰著腰撿起地上的廢紙,或許剛剛六點鐘,但誰也不知道他來了多久。東方的紅日剛露臉,校門口逐漸熱鬧起來,他又來到校門口,面帶微笑注視著學生們進入了學校。太陽漸漸身高,校園中飄揚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他循循善誘的講話迴盪在校園裡,迴盪在孩子們的心中。下課了,操場上,走廊中,又出現了他那熟悉的身影……

爸爸一直用這份勤勞和責任工作著,把自己奉獻給了學校和孩子,有時卻忽視了我和媽媽。但我卻不會埋怨,因為我喜歡爸爸的勤勞和責任,我也想傳承下去。

當視窗射進兩三方斜斜的陽光,我就會自己醒來,自己穿好衣摺好被子,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準備。早早來到校園開始我一天認真的學習。放學回家做好作業,幫助媽媽做一些家務,然後自己練琴,練字……

今後我長大了了,我也依然會把我們家的勤勞和責任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的作文 篇3

我的家是一個和睦、溫馨的大家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和我。

我的爺爺、奶奶是兩位勤儉節約的老人,他們穿舊了的衣服總是不肯扔。有一次,媽媽看到爺爺、奶奶的毛衣洗舊了,洗薄了,不保暖了,她就去商場給他們每人買了一件新毛衣,但是舊毛衣爺爺、奶奶還是不肯扔,媽媽給他們買的新毛衣呢,只是偶爾穿穿,為這件事,媽媽沒少“埋怨”他們,爺爺、奶奶總是說:“你們的孝心,我們知道!”

我生活在一個尊老愛幼的家庭裡,我時刻感受著大家庭的溫暖。爺爺、奶奶每天很早就起床去早市上買新鮮的蔬菜,回家後給我做可口的飯菜。因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扛不動重物了,所以,家裡買米麵都是爸爸去,乾重活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不讓他們插手。姑姑雖然工作很忙,但是經常來看望爺爺、奶奶,還給他們買來愛吃的東西。每當吃飯的時候,我總是把椅子、碗、筷擺放好,然後幫媽媽端飯、端菜,叫爺爺、奶奶吃飯。因為常年的操勞,奶奶落下了背痛的老毛病,我經常給她捶背,媽媽有時候還給奶奶按摩呢!

我身為家裡最小的成員,得到了所有家人的呵護。爺爺、奶奶總是變著法兒地給我做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還給我買我最愛吃的水果。我生病的時候,我的媽媽晚上總是不能很好地休息,尤其是我發燒的時候,她總是細心地給我量體溫,讓我喝水,餵我吃藥,等我一場病好的時候,媽媽總是瘦了一圈兒。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融洽、快樂的大家庭裡。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愛我的家。

家風的作文 篇4

何為“家風”?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即為家風。我們家,也是一個擁有好家風的家族。

聽媽媽說,我們家的好家風是從姥爺開始養成的。那時,媽媽他們居住在一個北方的小鎮上,姥爺是那個小鎮上的一名赤腳醫生。媽媽對我說,她小時候,有一次,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來找姥爺看病,他渾身上下散發著臭味,媽媽聞到了,連忙躲得遠遠的,似乎怕被染上臭味似的;但姥爺卻同往常一樣耐心地給老人診治著。診治完後,姥爺得知那位老人沒錢買藥,卻一邊把藥塞到他手上,一邊對他說道:“老人家不要緊,先把藥拿著,病可不能拖”。事後,媽媽曾不解地問過姥爺,而姥爺卻只是笑著說:“把病人的病治好,才是最重要的。”她還對我說,姥爺曾經夜裡送急診病人進城,當時天黑路滑,姥爺不慎摔倒在地,石子嵌入了他的膝蓋,他卻忍著鑽心的痛,繼續趕路。而且在摔傷的第二天,他還繼續堅持給病人看病。姥爺的事蹟使我很感動。

而我的媽媽,也是一個敬業的人。有一次,我夜裡突發高燒,第二天中午脖頸歪斜,送到了急診室。媽媽得知這個訊息,心急如焚,但她當時正好在組織一場大型招標專案,只好咬咬牙,繼續工作。直到工作完畢,才飛奔到醫院。當時我還小,不知道她的不容易,哭著問她為什麼不早點來,是不是不要我了。她咬著嘴脣,沒有說話,眼圈也紅了。而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她的不容易,知道她那時的糾結。也看出她舍小家為大家的敬業精神。

媽媽和我之間,就如之前的姥爺和她,並沒有太多言語的說教,但善良、責任、感恩這些溫暖的品質,靜靜滋養著我的成長,這些好家風的傳承,成為我們家溝通的橋樑。或許是因為受到家風的薰陶,我也成了一個懂禮貌,有愛心的人。我利用假期去科技館做過義務小講解員,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天樂公園撿垃圾、做公益、用自身行動宣傳環保,乘公交車或者過馬路時我會幫助行動不便的人,我還會把吃剩的飯菜拿去喂流浪貓狗……

這種好家風,我會讓它代代相傳下去。

家風的作文 篇5

從我自己的`成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良好的家風對下一代成長的重要性,而從兒子鼕鼕的成長過程中我更加感到,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大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更加陽光。

我們的家是一個正統而又溫馨的大家庭。父母親均已八十高齡,相親相愛。我們姐妹兄弟6人,最小的一位是小弟,其他5位為姐姐,現在連最小的小弟也四十多歲了,大家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到第三代就有了8個孩子,這8個孩子中,如今已有5人畢業於名牌或重點大學,僅北大畢業就有兩人,還有兩人在大學讀本科。我的兒子鼕鼕就是這8個孩子中的一個。

這些孫子輩是我母親最為自豪的事情。老媽常說:“家有萬貫不如有個好孩子,咱家這幾個孩子可是全家的傳家寶貝。”

在自己的成長中,我體會到良好的家風對於下一代的重要性,而從兒子鼕鼕的成長過程中,我更加感到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大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更加陽光。

父親的正直向上、勤奮好學和堅韌不拔曾經是我們姐妹學習的榜樣,也造就了我們同樣的性格。母親的熱情善良、堅強勇敢和勤勞節儉也從小影響教育著我們。長期的家庭薰陶和父母的培養教育,讓我們繼承了父母親的優良品質,學習、生活和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紮實。

當第三代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們就有意識地注意到要把這一良好家風傳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而要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就要從每一家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剛出生的孩子做起。“對第三代所有的孩子都要負起責任”,這是全家人的共識,大家也都是這樣做的。

因此,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培養孩子是全家上上下下最關注的事情,是頭等大事。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聚到一起,討論交流的都是孩子培養教育的問題。

姐姐是學教育的,也當了十幾年老師,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自己的幾個孩子都教育得很好,這就為我們姐妹樹立了教育孩子的榜樣。

看到姐姐的小女兒聰明好學,四歲半就上學了,我自然很著急,對兒子的培養就抓得更緊了,於是經常向姐姐取經,而姐姐也經常面對面地對各家孩子進行智力開發,這使我們姐妹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融入大家庭中。

後來姐姐又停薪留職開辦了幼兒園,我和妹妹都曾把孩子送去進行智力開發和培養教育。

每逢寒暑假,孩子們就會和父母一起齊聚姥姥家。這個時候,誰的學習如何、考試成績怎樣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話題。考得好的孩子會得到表揚和獎勵,考得不好的則會懊悔慚愧,於是小哥哥姐姐馬上當上了他的小老師,開始為弟弟妹妹補習。

姐的兩個孩子考上重點大學後,特別是只比鼕鼕大兩歲的小姐姐考上北京外交學院後,他們就成了兒子的榜樣,進北大就成了兒子的目標。而鼕鼕考上北大後,他又成了弟弟妹妹們的學習榜樣。

好好學習成了孩子們努力的動力,奮鬥的目標。就連最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感嘆再不好好學習在這個家裡就沒臉待下去了。

良好家風對孩子的薰陶還體現在孩子的品德培育方面。

孝敬老人一直是全家人推崇的行為。姐姐的公公和妹妹的婆婆喪失勞動能力後都曾被他們接到家裡來常住,我們逢年過節也會領著孩子去探望。

鼕鼕6歲快上學時,我和愛人一起調到省城。在家裡只有兩間住房的條件下,我們把公公婆婆接來一起住了,因為他們當時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5口人擠住在一間常年見不到太陽的北屋裡,還是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廁所。爺爺奶奶接來後,兒子一直和老人住在朝陽的大房間,一住就是幾年。

除此之外,我們這個大家庭裡也隨時隨地充滿了濃厚的教育和學習氛圍。

老爸每天手不釋卷,讀書看報,吟詩作畫,經常揮毫潑墨,練習書法,還時不時地給孩子們出上幾道智力題,來個腦筋急轉彎。逢年過節的時候,全家圍棋大賽更是競爭激烈,即使是祖孫三代也非要賽出個你輸我贏來。

如今好的家風成就了一群好孩子,而孩子們又繼續在傳承著新一代的好家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