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礪,字夢臣”閱讀答案附譯文

來源:才華庫 1.96W

閱讀下文,完成第4-7題。

“張礪,字夢臣”閱讀答案附譯文

張礪,字夢臣,磁州滏陽人也。礪幼嗜學,有文藻。在布衣時,或睹民間爭競,必為親詣公府,辨其曲直,其負氣也如此。唐同光初,擢進士第,尋拜左拾遺,直史館。會郭崇韜伐蜀,奏請礪掌軍書。蜀平,崇韜為魏王繼岌所誅,時崇韜左右親信皆懼禍奔逃,惟礪詣魏王府第,慟哭久之,時人皆服其高義。及魏王班師,礪從東歸。至利州,會康延孝叛,回據漢州,圜奉魏王命,回軍西討延孝。時礪獻謀於圜,請伏精兵於後,先以羸師誘之,圜深以為然。延孝本驍將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聞圜至,又睹其羸師,殊不介意,及戰酣,圜發精兵以擊之,延孝果敗,遂擒之以歸。是歲四月五日至鳳翔,內官向延嗣奉莊宗命,令誅延孝。監軍李延襲已聞洛中有變,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決,礪謂圜曰:此賊構亂,遂致凱旋差晚,且明公血戰擒賊,安得違詔養禍,是破檻放虎,自貽其咎也。公若不決,餘自殺此賊。任圜不得已,遂誅延孝。

未幾,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礪以久侍先人,頗亦敬奉,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礪疑其事,詢於同僚,未有以對,礪即託故歸於滏陽,閒居三年,不行其服,論情制宜,識者韙之。

高祖起於晉陽,唐末帝命趙延壽進討,又命翰林學士和凝與延壽偕行。礪素輕凝,慮不能集事,因自請行,唐末帝慰而許之。及唐軍敗於團柏谷,與延壽俱陷於契丹,契丹以舊職縻之,累官至吏部尚書。會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蕭翰自東京過常山,乃引鐵騎圍其第。時礪有疾,方伏枕,翰見礪責之曰:爾言於先帝,雲不得任蕃人作節度使,如此則社稷不永矣;又先帝來時,令我於汴州大內安下,爾言不可;又我為汴州節度使,爾在中書,何故行帖與我?礪抗聲而對,辭氣不屈,翰遂鎖礪而去。《遼史》:礪抗聲曰:此國家大體,安危所繫,吾實言之。欲殺即殺,奚以鎖為!

礪平生抱義憐才,急於獎拔,聞人之善必攘袂以稱之,見人之貧,亦倒篋以濟之,故死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嘆惜焉。

4.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唐同光初,擢進士第,尋拜左拾遺,直史館。 擢 :選拔

B.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害:妨害,傷害

C.不行其服,論情制宜,識者韙之。 制:制定,決定

D.契丹以舊職縻之,累官至吏部尚書。 縻:束縛,

5.礪平生抱義憐才下列材料說明礪抱義的一項是 ( )

①惟礪詣魏王府第,慟哭久之②請伏精兵於後,先以羸師誘之,③礪以久侍先人,頗亦敬奉,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④礪素輕凝,慮不能集事,因自請行,⑤在布衣時,或睹民間爭競,必為親詣公府,辨其曲直,⑥礪抗聲而對,辭氣不屈。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6.下列對文章內容概括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張礪愛學習,有文采,唐同光初年進士及第,未做官的時候,有時看到百姓之間爭辯不止,一定親自去公府,爭辯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跟隨郭崇韜奉魏王命,掉頭率軍向西討伐,出謀劃策,利用敵人的麻痺思想,派發精銳的士兵來進攻對方,取得勝利。

C.父親的妾死了,礪猶豫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向同僚詢問,沒有人能回答,礪就找了個藉口回到,閒居了三年。

D.礪對國家大計一向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贊同任用少數民族的人做節度使,也不贊同他們在皇宮內駐守;愛惜人才,急於做獎勵和提拔的事。

7.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⑴此賊構亂,遂致凱旋差晚,且明公血戰擒賊,安得違詔養禍,是破檻放虎,自貽其咎也。(5分)

⑵此國家大體,安危所繫,吾實言之。欲殺即殺,奚以鎖為?(5分)

參考答案:

4.B (害:嫉恨) 5.D(②是有謀略;④是希望建功立業) 6.B(跟隨郭崇韜奉魏王命,不是郭崇韜)

7.⑴這個人圖謀作亂,導致勝利略微晚了些,況且你通過浴血奮戰抓到了敵人,怎麼能違背君命豢養禍患,這是打破籠子放出老虎,自己遺留禍患啊。(大意2分,差:略微;貽:遺留,留下;致:導致。各1分)

⑵這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安危,我實話實說而已,想要殺我就殺吧,為什麼用鎖來綁我呢!(第一句話的判斷句,系:關係到,相關。奚:為什麼。各一分,大意2分)

翻譯:張礪,字夢臣,磁州滏陽人。礪幼年十分愛學習,很有文采。在做貧民百姓的時候,有時看到百姓之間爭辯不止,一定親自去公府,爭辯是非曲直,他如此看重氣節操守。初年,選拔為進士,不久授予左拾遺,直史館。正值郭崇韜討伐蜀國,他上奏請求礪掌管軍中文告。平定了蜀國,崇韜被魏王繼岌所殺害,當時崇韜左右親信都害怕招惹禍患奔走逃命,只有礪到魏王的府邸大哭很久,當時人都佩服他的高尚節操。等到出征回來,跟隨副招討使任圜回到自己的領地到達利州 ,正值康延孝造反,返回佔有了漢州,圜奉魏王命,掉頭率軍向西討伐 。當時礪為出謀劃策,請求在後面佈置精銳的軍隊,首先用羸弱的軍隊來引誘對方,圜認為很對,延孝本來是驍勇善戰的將領,任圜是讀書人,延孝聽說圜到了,又看到對方的羸弱之師,很不在意,等到戰爭打得很激烈的時候,圜派發精銳的士兵來進攻對方,延孝果然失敗了,於是捉拿到了延孝回朝。

那一年的四月五日至鳳翔,內官向延嗣奉莊宗命令,下令誅殺延孝。延襲聽說洛中有變化,所以留下了延孝,同時也是妒忌的'功勞的緣故,圜不知怎麼辦,礪對圜說這個人圖謀作亂,導致勝利略微晚了些,況且你通過浴血奮戰抓到了敵人,怎麼能違背君命豢養禍患,這是打破籠子放出老虎,自己遺留禍患啊。你如果不下決心,我親自殺了這個壞蛋。任圜沒有辦法,於是就殺他了。

不久,父親的妾死了,她在世的時候,礪已經很長時間侍奉她了,也很孝順,每個孩子也都跟她叫祖母。等到她死了,礪猶豫這個事情怎麼辦,向同僚詢問,沒有人能回答,礪就找了個藉口回到 ,閒居了三年, 沒有穿喪服,按照實際情況來決定事情該怎麼辦,認識的人認為做得對。

高祖在晉陽起兵,唐末帝命令趙延壽進行討伐,又命令翰林學士和凝和延壽一起同行。礪一向看不起凝,考慮不能夠成就事業,於是自己請求前行,唐末帝安撫並答應了他,等到唐軍在被打敗,和延壽一起失陷與契丹,契丹拿舊職位束縛他,升官到了吏部尚書的官職。正值契丹君王去世,永康王回北方,從東京經過,就率領騎兵包圍了他的住所。當時礪生病正躺在床上,見到礪就責罵他說:你在先帝面前說,不能任用少數民族的人做節度使,用他們就國家大業不能長久了;先帝來的時候,讓我在皇宮內住下,你說不行,還有我做汴州節度使,你在中書省,為什麼發文告給我?礪大聲以對 言辭沒有屈服,翰就用鎖綁住了礪離開,《遼史》:礪高聲說:這是國家的大事,關聯到國家安危,我實話實說而已,想要殺我就殺吧,為什麼用鎖來綁我呢!

礪一生胸懷氣節愛惜人才,急於做獎勵和提拔的事,聽說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撩起衣袖來讚美他,見到有人貧窮就傾盡所有去幫助,所以死的那一天,朝中的士大夫都感嘆惋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