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九勢原文及翻譯

來源:才華庫 5K

《九勢》又作《九勢八字訣》,東漢蔡邕著。論述運筆規則,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儲存流傳,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下面為大家帶來了蔡邕九勢原文翻譯,歡迎大家參考!

蔡邕九勢原文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九勢翻譯

凡下筆結構字型,都要使上部覆蓋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型形遞相照應關聯,不要使形勢相背離。

轉筆,應使筆毫左右圓轉間斷又注意相連續,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來。

藏鋒,表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筆跡是,筆畫欲左行先要右,到筆畫運至左盡頭亦向右回筆。

藏頭,筆毫逆落藏鋒後順勢按捺下去,平鋪紙上,令筆心常在點畫中執行。

護尾,畫點筆勢盡時,用力回收筆鋒。

疾勢,出於短撇和波畫之中,又在那豎畫的緊趯之內。

掠筆,在長撇的趲鋒和峻趯中用它。

澀勢,在於緊張快速戰鬥向前推進的辦法之中。

橫畫,如現魚鱗平而實不平,豎畫如勒馬韁放鬆中又時時緊勒,這就是橫畫、豎畫的規則。

這些名叫九勢,得到它雖無尊師傳授,也能與古人相妙合。必須筆墨功夫深厚,就可進入妙境了。

簡介:

《九勢》又作《九勢八字訣》,東漢蔡邕著。論述運筆規則,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儲存流傳至今,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蔡邕在《九勢》中主要提出了關於書法線條的三個美學概念,即“力”、“勢”和“藏”。“力”是蔡邕書法美學思想的中心,著重強調“力”是結字、用筆、佈局的基礎,“下筆用力”方能使字型具有“肌膚之麗”的美感。“勢”則是被賦予了方向性的.“力”,常常用來指創作過程中具有一定方向的運筆,是謂“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藏”源於“君子藏器”的哲學思想,強調書法創作需要沉著含蓄,具體到運筆,則要“藏頭護尾”,突出書法線條的張力。這些書論思想,為書法線條的美學意義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

蔡邕個人資料: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yǔ)(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後人稱他為“蔡中郎”。最初拒徵召之命,後為司徒橋玄所徵辟,出任河平長。徵召為郎中,參與續寫《東觀漢記》。遷任議郎,參與刻印熹平石經。因直言被宦官誣陷,流放朔方。後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舉為高第,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為侍中。後拜左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還有四千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嚴可均《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評點

《九勢》是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對於當時書法審美,以及書法用筆的總結和理解。蔡邕在九勢中提出來著名的中國書法早期審美——“肌膚之麗”。是如精緻細膩的肌膚般美麗,說明當時書法在追求精緻美麗的古典美。同樣,書法之美也來自於用筆的變化多端,姿態萬千,而中國書法獨特的這種藝術形式,蔡邕也在此總結了其根本之一“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因為中國書法使用的工具——毛筆,是柔軟多姿的。相對於蔡邕所寫書論《筆論》,《九勢》更加具體的講述了九種用筆方式,這幾種用筆方式均是以中鋒用筆的情況下進行,“藏頭護尾,力在字中。”而這種用筆方式是篆隸筆法,在東漢時期篆隸盛行,楷行草均處於萌芽狀態,用筆力求渾厚中正,藏頭護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