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潭集》的原文及賞析

來源:才華庫 3.27W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潭集》的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贄因受排擠,辭去雲南姚安太守職務,從雲南來到湖北黃安講學,後又移居到湖北麻城縣的龍潭。本書就是他初到龍潭以後不久,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編纂成的,故取名為《初潭集》。

初潭集

原文

姚崇、張說同為宰輔,不相能。姚既病,誡諸子曰:“張丞相少懷奢侈,尤好服玩。吾歿後,汝其盛陳吾平生服玩,寶帶重器,羅列於帳前。若不顧,汝速計家事,舉族無類矣。目此,吾屬無所虞。便當錄其玩用,致於張公,乃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登時錄進,先礱石以待之,至便鐫刻。張丞相見事常遲,數日之後,必當有悔。若卻徵碑文,以刊削為辭,當引使視其鐫刻,告以聞上可也。”姚既歿,張如之,目其玩服三四姚氏諸孤悉如教誡不數日文成敘述該詳時謂極筆。後數日,果使使取文字,以為詞未周密,欲重加刪改。姚氏諸子乃引使者示其碑,乃告以奏御。使者復,說嘆曰:“死姚崇猶能算生張說。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也遠矣。”

(《初潭集·君臣八》)

譯文

姚崇與張說同為宰輔,感情不和睦。姚崇病了,告誡兒子說:“張丞相年輕時就奢侈腐化,尤其喜愛服飾珍玩。我死以後,你一定要把我平生置辦的服飾珍寶、玉帶古玩都排列在帷帳前。如果他不看,你趕快安排家事,整個家族將被殺戮淨盡。如果他看,我們就不用擔心了。可以選一些珍玩送給張公,順便請他撰寫神道碑。得到他撰寫的碑文後,立刻謄清進呈皇上,預先磨好碑石等待,拿回碑文就命令刻在碑上。張丞相對事情反應慢,幾天以後一定會反悔。如果他以修改為藉口,索回碑文,可邀請他看刻好的碑,並告訴他已經請皇上看過了。”姚崇死後,張說果然前來弔唁。他看中了三四件珍玩,姚氏的兒子們完全按照父親教誨的去做。不幾天,神道碑文寫成,敘述詳盡完備,一時被推崇為絕筆。過了幾天,張果然派人來取文稿,說是文辭不周密,想重新加以刪改。姚氏的兒子們就領使者看刻好的碑,並告知已經奏請皇上看過。使者回復後,張說悔恨萬分,拍著胸膛說:“死姚崇還能算計活張說,我今天才知道才能遠遠不及姚崇。”

譯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翻譯一

譯文 邴(bǐng)原是三國魏國人。小時候,他經過學堂,聽到清脆響亮的讀書聲,於是忍不住哭泣。老師說:“小孩子你因為什麼哭啊?”他說:“凡是能入學堂學習的人,都有父親。”老師詢問他的緣故,邴原說:“我小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是羨慕他們不是孤兒,二是羨慕他們能夠學習,我心中十分悲傷,所以才哭泣。”老師同情地說:“如果你想要學習,不需要付學費。”邴原於是進入學堂學習,最終成為了國家傑出的人才。

翻譯二

邴原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幾歲時,從書塾經過就開始哭,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孩子,你為了什麼哭?”邴原回答說:“凡是能夠讀書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羨慕他們有父母親,第二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到十分悲傷,所以就哭了。”老師哀憐地說:“孩子如果你想學(我傳授你知識)不收學費。

翻譯三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路過書塾,(聽見琅琅的`書聲)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孩子,你為什麼哭泣?”邴原回答說:“失去親人的人容易悲哀,貧窮的人容易傷感。那些讀書的人,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有親人(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地說:“(你)想要讀書,就去讀吧!”邴原說:“(我)沒有錢交學費。”老師說:“你如果有志讀書,我可以做你的老師教你,不收一分錢。”於是邴原就開始學習。只過了一個冬天,就能背誦《孝經》和《論語》。

註釋詞:

1.少孤:幼時喪父。

2.書舍:書塾。

3.泣:小聲哭。

4.何:為什麼。

5.孤:幼年喪失父親。

6..傷:悲哀。

7.感:傷感。

8.親:父母。

9.羨:羨慕。

10.其:他們,指代書舍裡的學生

11.得:能夠。

12.中心:內心裡。

13.故:所以。

14.惻然:憂傷的樣子。惻:憂傷。

15.苟:如果,要是。

16.徒:白白的,此處指不收費。

17.資:費用。

18遂:就。

19.就書:上書塾(讀書)。就:靠近,此處指就書,即上學。書:讀書。

20.誦:背誦。

出處:

邴原泣學《初潭集-卷十二》

《初潭集》·十二卷(內府藏本) 注:《初潭集》

《初潭集》明李贄撰。贄有《九正易因》,已著錄。此乃所集說部,分類凡五:曰夫婦,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類之中又各有子目,皆雜採古人事蹟,加以評語。其名曰初潭者,言落髮龍潭時即纂此書,故以為名。大抵主儒、釋合一之說。狂誕謬戾,雖粗識字義者皆知其妄,而明季乃盛行其書,當時人心風俗之敗壞,亦大概可睹矣。

什麼是初潭集

解釋一

按:李贄,左派王學的最激進的先鋒,因何心隱被冤殺事和耿定向交惡,於一五八五年由湖北黃安移居湖北麻城縣龍潭。《初潭集》即是他初落髮龍潭,於萬曆十六年戊 子即一五八八年編撰而成。他將《世說新語》和好友焦竑初編成的《焦氏類林》兩書的材料重新分類編輯,通過批點、評論來闡發自己思想的作品。

李贄在書裡利用一切機會抨擊“道學”,或笑或罵,厭惡之情溢於文中。看完之後,我覺得李贄這人太實,太真,太童心了!他抨擊的那些道學的醜惡現象,其實誰心裡不明白?而獨獨他李卓吾揭而彰之,以為得了真道學,狂傲不羈,終因破壞了潛規則,殂死獄中。死後雖名聲日彰,但終究為正統的士人不齒——黃宗羲《明儒學案》根本忽略暸掉李贄,沒有立傳。世人當然以為他不智,自討苦喫,但在卓吾自己看來,又不得不發。真是性格悲劇!

書裡比較重要評述包括《夫婦篇總論》:

夫婦,人之始也。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兄弟,有兄弟然後有上下。夫婦正,然後萬事萬物無不出於正矣。夫婦之為物始也如此。極而言之,天地,一夫婦也,是故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則天下萬物皆生於兩,不生於一明矣。而又謂“一能生二,理能生氣,太極能生兩儀”,不亦惑歟!夫厥 初生人,惟是陰陽二氣,男女二命耳,初無所謂一與理也,而何太極之有!以今觀之,所謂一者果何物,所謂理者果何在,所謂太極者果何所指也!若謂二生於一, 一又安從生也!一與二為二,理與氣為二,陰陽與太極為二,太極與無極為二。反覆窮詰,無不是二,又惡覩所謂一者,而遽爾妄言之哉!故吾究物始,而但見夫婦之為造端也。是故但言夫婦二者而已,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一尚不言,而況言無;無尚不言,而況言無無。何也?恐天下惑也。夫惟多言數窮,而反以滋人之惑,則不如相忘於無言,而但與天地人物共造端於夫婦之間,於焉食息,於焉言語,斯已矣。《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資始資生,變化無窮,保合太和,各正性命。”夫性命之正,正於太和;太和之合,合於乾坤。乾為夫,坤為婦。故性命各正,自無有不正者。然則夫婦之所繫為何如,而可以如此也夫,而可以如此也夫!

解釋二

《卷十一·師友一》後評論:

儒釋道之學一也,以其初皆期於聞道也。必聞道然後可以死,故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非聞道則未可以死,故又曰:“吾以汝為死矣。”惟志在聞道,故其視富貴若浮雲,棄天下如敝屣然也。然曰浮雲,直輕之耳,曰敝 屣,直賤之耳,未以為害也。若夫道人,則視富貴如糞穢,視有天下若枷鎖,唯恐其去之不速矣。然糞穢,臭也,枷鎖,累也,猶未甚害也。乃釋子則又甚矣。彼其 視富貴若虎豹之在陷阱,魚鳥之入網羅,活人之赴湯火然: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一如是甚也。此儒釋道之所以異也,然其期於聞道以出世一也。蓋必出世,然後可 以免富貴之苦也。堯之讓舜也,唯恐舜之復洗耳也。苟得攝位,即為幸事,蓋推而遠之,唯恐其不可得也,非以舜之治天下有過於堯,而故讓之位以為生民計也。此 其至著者也。孔之疏食,顏之陋巷,非堯心歟!自顏氏沒,微言絕,聖學亡,則儒不傳矣。故曰:“天喪予。”何也?以諸子雖學,未嘗以聞道為心也。則亦不免士 大夫之家為富貴所移爾矣。況繼此為漢儒之附會,宋儒之穿鑿乎!又況繼此而以宋儒為標的,穿鑿為指歸乎!人益鄙而風益下矣。無怪其流弊至於今日,陽為道學, 陰為富貴,被服儒雅,形若狗彘然也。夫世之不講道學而致榮華富貴者不少也,何必講道學而後為富貴之資也?此無他,不待講道學而自富貴者,其人蓋有學有才, 有為有守,雖欲不與之富貴而不可得也。夫唯無才無學,若不以講聖人道學之名要之,則終身貧且賤焉,恥矣。此所以必講道學以為取富貴之資也。然則今之無才無 學,無為無識,而欲至大富貴者,斷斷乎不可以不講道學矣。今之慾真實講道學以求儒釋道出世之旨,免富貴苦者,斷斷乎不可以不剃頭做和尚矣。

解釋三

其他攻擊道學的不勝列舉。比如《卷十九·師友九·篤義》中評論:

自 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學也,豈講道學者所能學乎!既不能學,又冒引聖言以自揜其不能,視融之六嵗便能藏張儉,長來便能作書就盛孝章,薦禰正平,必以不曉事目之矣。嗟乎!有利於己而欲時時囑託公事,則必稱引“萬物一體”之說;有損於己而欲遠怨避嫌,則必稱引“明哲保身”之說。使明天子、賢宰相燭知其奸,欲杜此術,但不許囑託,不許遠嫌,又不許稱引古語,則道學之術窮矣。

解釋四

《卷二十·師友十·道學》後評論:

故世之好名者必講道學,以道學之能起名也。無用者必講道學,以道學之足以濟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講道學,以道學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謀也。噫!孔尼父亦一講道學之人耳,豈知其流弊至此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