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產有疾原文及翻譯

來源:才華庫 6.18K

引導語:鄭子產有疾是出自《左傳》的一篇歷史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鄭子產有疾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鄭子產有疾原文及翻譯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雚)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與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文章說的是,鄭子產得了疾病,對子太叔說,我死了以後,你肯定能執掌大權,屆時你不能實施嚴厲害民的政策,因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用寬厚愛民的政策才能使人民服從,只有使用寬厚愛民的政策才會讓人們愛戴你,擁護你的決策,國家也才會穩固。沒過了幾個月子產就死了,在子產死後,子太叔就採取他的建議用寬厚的政策,但鄭國出現了很多盜賊,並且聚集起來了,子太叔很後悔,於是採取強硬措施,抓捕盜賊該殺的就殺掉,才使得盜賊勢力被遏止。

孔子也說道:太寬厚的政策會使得人民肆無忌憚,太嚴苛的政策會讓民眾收到傷害,只有寬厚的政策和嚴厲的政策一起使用,相互補充相互調和才能是國家得到穩定。

其實我們做人也是一樣的,性情不能太過於柔軟,這樣難以決斷大事,反而會失去很多機會,也不能太過暴躁,這樣會做出錯誤的.決策,也會傷害到別人的。我們應該剛柔並濟,以一顆寬厚仁慈的心去面對一切,該果斷時刻就不能猶豫,這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說到子產受騙這個話題,有人便想子產不是很厲害的人物嗎,非常善於外交,定當是個很聰明的人為什麼會被人騙呢,到底是什麼人能騙到子產呢?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來看看子產受騙的故事吧。

子產受騙這個故事原文如下: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是這樣的,有朋友給子產送了一條活魚,子產便讓下人把這條魚養在池塘裡,但這人卻私自把那條魚煮著吃了,然後對子產說我把那條魚放進池塘了,但看到它很困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便遊走了。子產聽後說到:這條魚找到合適的地方了。那人回去後對人說:都說子產聰明有才,我悄悄把魚煮著吃了,他卻說魚去了該去的地方了,這還聰明嗎?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子產真的被那個人騙了嗎?真的像那個人說的一樣,子產名不副實嗎?其實不然,我們看看子產說的話:那條魚去它該去的地方,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子產的智慧了,顯然可以看出他是知道下人在撒謊的,魚去了該去的地方,魚該去什麼地方呢?當然是人的肚子了,只有人吃了它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可見子產不是真的被騙了,還是大智若愚。

子產不毀鄉校體現什麼思想

子產不毀鄉校是一篇文章,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是人名,他姓姬,鄭氏名僑,據說是鄭穆公的孫子。鄉校指的是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古代鄉里人娛樂商量事情的地方,不毀鄉校就是不願意不同意毀掉鄉校。包涵著集體主義公共關係思想。

故事是這樣的,子產同鄉裡的人蔘加聚會,議論公共設施的好壞,鄭國大夫對他說:拆掉鄉校怎麼樣?子產說不能毀掉,人們幹完活回來在這裡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為什麼要拆掉呢。不能因為統治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推行什麼,統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長久的,也不會從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議論,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來他用了一連串的生動比喻來比喻民主存在的好處,比如要防止人們的議論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樣危害很大,等到河水決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還不如開個下口慢慢對它進行疏導。這樣做對國家的危害很大,如果不毀掉鄉校,讓人們都參與議政,鄭國就有希望了,將來就可以成就大事了,受利的不光是我們這些百姓,這樣是利大於弊的。就連孔子也稱讚子產說的非常有道理。

其實子產建議的鄉校制度很像古代希臘的那種比較民主的政治制度,讓普通民眾都能在勞作完後集體議論政治得失是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雖然在那個時候在那個傳統森嚴的等級制度下有些不太可能,但我們從子產身上看到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思維,如果真能讓普通百姓參與到國家政治中去,那麼國家確實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