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現代散文

來源:才華庫 1.48W

每逢節假日,總想回老家住上幾日,不為別的,就為那份難得的寧靜、悠閒。

家現代散文

我土生土長在農村,更準確的說是一個居住著百十來口人的小山村,三面環山,所以從小與山有著不解的情緣。記得從孩提時邁出第一步的蹣跚始,出門不是爬山就是下坡,從未走過平坦的大道。地方雖偏僻、坎坷,但卻山清水秀。

山清,白日可見巖峰曉雲蒙,戶外野花香豔豔;夜晚促織助尋路,又見待月叫門開。

水秀,白日可觀山泉溪水流,青山綠水潭中影;夜晚宿鵲驚不起,卻見天際彩雲間。

下了車,看著眼前滿山的松柏野花,靜靜流淌著的河水,深深地吸了一口帶著泥土花香氣息的空氣,心裡感到無比的親切、熟悉。漫步在回家的土路上,環視著生我養我二十多年的地方,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讓我又想起了自己快樂的童年,那時的自己會和夥伴們在山上玩的忘了吃飯,一天到晚土眉土眼卻滿懷歡喜。

田裡已經快要播種完了,時不時看見山地裡有自己熟悉的面孔在不停的勞作。“放假了?”老伯們熱情的打著招呼,露出一臉憨笑。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村口,一抬眼便看見自家門前足有兩米多粗的大槐樹已是滿枝槐花。這棵老槐樹已經八十多歲了,樹枝粗壯繁茂呈圓形,在村裡也最顯眼。村裡人對院落有一種講究叫“前槐後榆”,說是吉利,所以從我記事起就覺得這棵樹是一棵神樹,非常敬畏。

進了自家略顯破舊的四合小院,用石頭鋪成的院子,打掃的乾淨整潔,母親在簷底看到我進門,高興地說:“回來了。”話雖不多,卻掩飾不住內心喜悅的心情,兒行千里母擔憂呀,看著母親因操勞而略顯彎曲的背,心裡不由的有點酸。母親為人善良、謹慎,從小吃苦耐勞,身體雖不好,卻一刻也閒不住,一早起來便在屋裡屋外忙個不停,營生總也做不完,瘦弱的身體覺得有使不完的力。

晚上八點多父親才從學校回來,平時父親是住校的,今天知道我在,特意回來的。父親是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我從學前班至國小五年級一直是父親的學生,父親很嚴厲,教學也很嚴謹,近三十年了,學生雖然不多,但教出的成績總是在聯校名列前茅,所以多次都被評為模範教師,一直至去年,縣裡試行國小寄宿制,父親也被派到了村外任教,五十多歲了仍然那麼認真,他常說:“教國小就得有耐心、有辛苦才行。”

父親為人很正派、耿直。和人相處寬厚實誠,也很大度,在我們村裡乃至他們聯校威望很高,人緣也很好。自己從小到大,耳聽目染的在父親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父親平時囑咐我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事,今天也不例外,一進門就詢問我工作上能不能勝任,接著又吩咐出門在外要能吃苦,待人要真誠、熱情,一席話,總能使我浮躁的心情變的平和、安靜。

如今,我已初為人父,對於父母給我們子女的愛感受更為確切、更加深刻。細細品味感覺父愛更像丁香,淡淡悠長,只有當歲月走過,才漸漸品出那淡淡的父愛中所蘊含的深遠韻味,像微風細雨,潤物無聲,在我靈魂深處撐起一片綠陰,供我歇息,使我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更加深刻的領悟血脈的奔騰……;母愛則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夠滋潤乾涸的心靈。它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著驚人的偉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份沉甸甸的愛,有誰能夠掂出它們的分量,又有誰能夠真正償還呢?

每每想起父親、母親總是讓我感動不已,他們給我的愛讓我一生受用不盡;他們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樣,也是我一生最敬重的人,在父母跟前,家的感覺真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