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潤無聲的經典散文

來源:才華庫 2.79W

家風就是父母之風。有什麼樣的父母,就形成什麼樣的家庭作風。我的父親去世已經14個年頭了,現在每每提起我的父親和行動不便的母親,我就想起父母留下的良好家風。

家風潤無聲的經典散文

上個世紀70年代,農民的生活非常困難,生產隊一年分的口糧都滿足不了家庭一年的食用,尤其是遇上了天災糧食失收,生活那就更加困難了。為此,很多家庭又沒錢買糧,只好向左鄰右舍借糧。當時我家人口多,爺爺走後,奶奶、父母親和我們兄弟姐妹一共10人。由於我父母親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勤儉持家,常年在自家的自留地裡種些番薯補充,所以每年都會有些餘糧。記憶猶新的是我村上有這麼的一家人,生了很多孩子,三頓餓兩頓飽,十分飢寒,每年都到我家借米借谷。我父母親善解人意,在我家餘糧不多的情況下,掏盡缸底給他,卻從不要他還。當時我家宅邊種了很多山竹,他需要時就來砍,我父母也從沒要過他一分一釐的,我深感不解,母親對我這麼說:“我們雖窮,但還有比我們更窮的,幫助窮苦的人是應該的!”長大以後,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母親這幾句話。

我的父母親非常勤勞,也非常節儉。父母親整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很少有閒著的時候。每天天未亮父母親就起床了,父親挑水母親做飯,父親劈柴母親餵豬,總是忙個沒完沒了的。到了生產隊開工的時間,父母親又扛著鋤頭挑著畚箕去勞動了。父母親的節儉,在我們這個地方也是小有聞名的。在我的記憶中,在那個年代,我從不見父母親穿過一條像樣的衣服。父母親總是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來教育我們;對吃剩餘的飯菜,父母親總捨不得擲掉,除非是壞掉不能吃外,都將剩飯剩菜盛起來熱起來,留到下一頓再吃。父母親還常常教育我們要節約,不浪費一粒飯一滴水。對父母親的身教言傳,我銘記在心,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難。”不亂花錢也是父母的一條家風。記得小時候父母親幾乎不給錢我到外面買零食,說外面買食不衛生,既費錢又影響健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我還是秉承家父家母留下的家風,不亂花一分錢,可花可不花的一律不花。

我的父母親務實善良、寬容大度。在生產隊集體勞動,我的父母親總是第一個到位,從來沒有偷懶的現象。特別是我的父親是村中犁園犁田拖車的好把手,這些重活苦活髒活他總爭著去幹,從不計較工分的多少。他當過生產隊會計,賬務記得分釐不差,也從不佔生產隊的便宜。村中大事小事的,只要有人要他幫忙,他總是愉快答應。上世紀六十乃至八十年代,家家戶戶住的都是茅草房,每臨年關,本村或鄰村都有人請他去“押屋”。因為我的.父親懂得押茅草屋的手藝活,但他幫襯別人從不收人一分錢一兩物,甚至連飯都不吃一頓。他做好人一輩子,但也受到不知好孬人的欺負,但我的父親總是那麼包容、那麼忍耐,寧可自己吃虧,寧可自己受罵,也不與之鬥氣,父母親常對我說:“‘忍’字值千金,不要隨便和人結仇”。我想,這句再普通不過的話,就是父母親留給我最值錢的家風!

父母親對我們子女要求特別嚴格,從不讓我們滲染不良惡習。記得有一次我在生產隊穀場上和幾個小朋友賭錢被父親發現了,他把我趕打得走投無路。從此,我就向父母親保證以後絕不參與任何了。也就是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使我領悟了父母從嚴教子的家教風格。

有了慈母嚴父,才有如雨露的家風。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受父母親潛移默化的家風薰陶,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都秉承了父母親留下的良好家風,這些家風是無價之寶,是我們享不盡、用不完的精神財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