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散文詩名作

來源:才華庫 2.11W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

寫景散文詩名作

臨安初雨

初雨盈盈春意動,小閣繡窗溼青紅。

霧輕雲薄江水淺,滿樓花香惹春風。

—— 題記

瀟湘雨過,步履微塵,行在潮潮溼溼的小徑上,清風微拂,不覺心怡神爽。料得江南已入梅雨紛飛之季,心中的那個小鎮,也隨著記憶而彌盪開來……

江南多雨,猶在烏鎮。即使在風和日麗的午後,也偶爾會看到飄飛在空中的淺淺淡淡的雨絲,但烏鎮的雨多是給人以清冷、孤寂與悲慼的滋味,恰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徘徊其間,心頭便縈繞了幾絲憂愁,幾絲惆悵,幾絲淒涼。再壯志凌雲的少年豪情,也經不起江南冷雨的三番吹打。

相較於烏鎮,臨安的小雨則是歡愉暢快而明亮的。

臨安隸屬江南,但它與烏鎮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臨安的大街小巷都為平整齊滑的石板鋪成,房屋雖未臨水而建,卻也錯落有致。路面明明晃晃,寬闊而又齊整,這與烏鎮曲回紆徐而幽深的`小巷有完全不同的韻致。

在臨安,最喜歡的是初春的一季煙雨,細細密密的雨幕瀉下,樹木輕輕搖曳,葉兒輕輕舞動,娉娉婷婷,嫋嫋依依,枝枝杈杈懸掛著串串平平仄仄的韻律,漸漸奏起一曲初雨的韻調,奏響了臨安,彈落了初雨。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只能融入雨中,淡在煙裡,久久不散。

雨霧氤氳著花朵的香氣,在小鎮房屋的簷角、窗前、階下,都瀰漫著花兒被胭溼後散發出的淡淡清香。花朵的香氣,隨著一季初雨舞過,與一襲絲雨連天的美麗遺落在臨安小鎮。嗅嗅聞聞,幽香淺淺淡淡,清清爽爽新新,像是女子身上自然的體香,清爽自然,毫無有意裝疵飾瑕、扭捏造作之嫌。

聽雨也是一種享受。在臨安,只要不是狂風驟雨,聽起來都有細細縷縷的詩意。倚欄望雨,柔雨淅淅瀝瀝,浸浸漫漫,渾圓的雨珠織成薄薄的雨幕,齊齊的掛在簷下。初春的小雨,恬靜委婉,一派洗盡鉛華的氣質,安詳恬淡。倚櫺聽雨,雨絲懶懶地下,細水緩緩地流。綿軟的細雨輕輕叩著臨安的青磚黛瓦,細細屑屑,叮叮咚咚。這時若斜倚案前,指尖牽起古音柔軟的琴音,徜徉著一絹嫋嫋的雲緒,悠遠的琴音與柔潤的雨滴在臨安奏響了初春的韻律。

雨驟然落,乍然歇。初雨過後,只見柳絲搖曳,柔柔淡淡的新綠漸漸綴滿了臨安。行在其間,連呼吸吐納都是明淨纖柔的綠。

江南,因有了臨安而籠在煙雨中半醉半醒;因有了雨季而浸在詩章裡無語嫣然。從此,臨安,一水秀美,使得仙臨世間,惹得愛落紅塵。

念風念雨,好想浸入那詩一般的意境。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顧,只想抱一罈烈酒,醉入臨安,永不醒來……

良 鄉

早聽說“良鄉”是個好地方。因為學習培訓有幸來北京師範大學分校區---位於良鄉的京疆學院,耳聞目睹了良鄉的繁榮與美麗。

良鄉鎮位於北京西南20公里,是首都的西南門戶。自秦朝建縣以來,因“人物俱良”而得名,是“首都西南郊明珠”,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

良鄉底蘊厚重。良鄉積澱了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諧文明、淳樸熱情的良鄉精神。除了眾多歷史文物古蹟,還新建了昊天廣場、太平莊文化廣場等現代化的文化體育場所,多彩的文化活動,傳遞著文明的火種,愉悅著群眾的身心。

良鄉風景優美。昊天塔(多寶佛塔):位於房山區良鄉東北1公里燎石崗上。相傳建於隋朝,現存塔是遼代建築,為五層樓閣空心式,磚木結構。郊勞臺:位於良鄉大南關村,俗稱接將臺。是清乾隆皇帝郊迎犒賞出征凱旋將士舉行盛典之所。1860年雖遭英法聯軍燒燬,僅存御碑亭的內外各八根漢白玉八稜石柱框架和御碑,仍巍然屹立了140多年。樂毅墓:與郊勞臺隔京廣鐵路東西相望,是戰國時代名將樂毅的墓地。三國時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因樂毅號望諸君,所以樂毅墓名望諸君墓。

良鄉人淳樸善良。遠離家鄉,異地求知,儘管學習、生活條件不錯,可心裡總是酸溜溜、沉甸甸的。想家人、親戚、朋友、同事。

週六同行者結伴出校遊玩。我因來過北京看過幾個景點故而沒有同行。一人從圖書館出來,獨自在寬闊的校園裡散步,心裡更是空落落的。

“妹子,是這次來學習的吧?”一位在校園打掃落葉的清潔工大姐笑呵呵地和我打招呼。

“是啊,來我幫你”。我走過去雙手撐開碩大的魚皮袋子,和她一起裝起落葉。

“出門在外,一切都不方便。你們住5號樓吧,你看那是綜合樓、那是藝術樓,那兒是科技樓,你們學習都在這三個地方......”大姐像個內行的校導,“餐廳在那,三樓是回族食堂。我今年54了,兩個孩子打工掙錢,家就在附近的村裡,你有空我帶你去我家裡玩玩......”大姐滔滔不絕足有六七分鐘。

我被大姐的熱情所打動,心裡頓覺暖呼呼的。仔細打量,一雙粗糙的雙手,圓圓的臉盤,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歲月剝蝕,刻在臉上的道道褶子足以證明她是一個勤勞、能幹之人。

週日上午,我又碰見她在樹下掃葉子。不時用搭在脖子上的圍巾擦著流淌的汗水,灰色的外衣仍在袋子旁邊。我悄悄地走進餐廳,買了十幾個熱乎乎的包子遞給她。

“妹子,這可使不得,你們發的錢是有數的......”她一個勁地推讓。

“吃吧,大姐。”我硬是塞到她的手裡。

“我吃過了,你們快吃吧,別涼了,肉餡的,是一個來學習的妹子買的”她提著包子跑到周圍四個同伴面前,挑好的遞給她們。那四個女人嚷嚷著、推讓著,我靜靜站著,默默地看著她做人做事。

這時一個拉三輪車的老漢過來,她迎上去,把最後的三個包子連同塑料袋子放到車前的小袋子裡,自己又去把裝滿樹葉的袋子往三輪車上扛。

我分明看著她一嘴包子也沒有償。

我慢慢地走向住室,一路想著,嘆著。

在餐廳,餐飲人員笑容可掬,耐心給帶著方言的學員解釋。飯後,忙著為一些忘記自送餐具的學員收拾碗筷.......

走出餐廳,我回味著、感嘆著。

良鄉,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一輪輪滾燙的太陽,為人們發著光和熱。

良鄉,我不會忘記。

良鄉的人,我一直記得。

不是故鄉的良鄉,我一直一直都會記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