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閻良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1.61W

朋友約請我去一趟閻良。我問啥事,他說沒事,就是瓜下來了,來嚐嚐。

去一趟閻良的散文

瓜是甜瓜,我小時候叫它梨瓜,又稱小白兔,香而脆。在城裡多年,很少能吃到香而脆的小白兔,多是那種瓷實的北京梨品種,皮厚實,沒味道。閻良的甜瓜,讓我找回了童年的滋味。我只知道閻良出飛機,這才明白這裡還是甜瓜基地,田野上是瓜的海洋,道路旁甜瓜堆積如山,車水馬龍,風也是甜的。廣告上牌子叫“蜜霸”,霸氣十足,可見是甜到家了。

生長甜瓜的這片土地,也生長過苦澀與悲壯。戰爭與和平,曾經在這裡交替重複,是雄奇的歷史,也是民族的記憶。關山、武屯、櫟陽,一座座歷史文化名鎮,蘊藏著大秦帝國和大漢王朝的遺風。關山不見山,是取關隘要塞之意吧。倒是有北原,也叫荊山、荊原,桃園中的農家飯,有一種野餐的快活。武屯,無疑乃兵家必爭之地,有商鞅塑像傲然屹立。車行過櫟陽舊城,綠野阡陌,只能遙想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劉邦的傳說。在舊城西邊尚有一座低矮的古橋,以為在滄桑中河床已淤塞,仔細看卻依然有涓涓流水,歷史一樣似乎從來沒有斷流過。就像在關山中學看學子們表演民間蹩鼓,沙場之魂魄,遺風不減。

鄰近的富平是個大縣,上世紀50年代曾劃歸銅川管轄。因為它鄰近,我的親切感卻疏忽了對它的造訪。在舊縣城,那些柱礎一類老石頭,在訴說著已經灰飛煙滅的廣廈曾經有過的輝煌。阿宮腔在頹敗的舊院裡一聲聲飄流,我似乎聽到了宮女的哀號。計程車駛過磚鋪的巷道,現代人也還沒有完全與舊夢斷絕關係。不忍登上望湖樓,因為那荷花掩映的湖水早已乾涸。旅遊開發,老縣城潛力無限,隨處都是寶啊。

到了陶藝村,讓人開了一回眼。綠樹叢中,有民間陶藝作坊,有美國、日本、澳洲等陶藝展館。民間藝人在現場勞作,外國藝術家把他們的藝術主張用中國的泥土揉合在一起,民族的,外來的,傳統的,現代的,在這裡展示得琳琅滿目。連同陶窯形的建築,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與腳下的土地貼得多麼近。

太陽很熱,我們一行沿繞關中高速公路回城。帶了閻良甜瓜,還有當地的精神土特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