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盛滿中秋月抒情散文

來源:才華庫 1.78W

有人說,思念是由心和距離釀製的。她屬於相思、屬於愛、屬於兩地人共同才能擁有,並能夠讀懂的由日子煮熟的情。這思念一點一滴積攢起來,正好盛滿中秋和中秋的月。

思念盛滿中秋月抒情散文

三祖母就是這樣,她一年又一年地積攢思念,58年了,眼花了,但思念是清澈的;腰佝了,但思念愈發剛強。她雖然識字不多,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還是爛熟在胸:“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儘管發音不準,但背誦起來聲音還是響亮的。每一年的中秋前夕,她都會倚著門框,面向臺灣方向,等待郵遞員。她默默地忍受了58年,也許58前三祖父匆匆一別是註定了的,她居然記住了當時他擁抱她的姿勢。那最後揮手的力度猶如一重磅榔頭狠狠地砸在她心裡,一直砸了她58年,而且還在繼續……

她在夢想中期待,在期待中夢想。每當送走一個期待的時候,她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來安慰自己,然後理直氣壯地開始新的期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她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她要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藉此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這正是:“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節的思念是屬於心上人的。中秋節源遠流長,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廣博的華夏大地,在悠久的歷史國度,有太多的悲歡離別,更有太多的思念懷想。人們把思念和懷想積攢起來,在中秋節這一天進行大盤點。長城內外,不管叫月夕、秋節、仲秋節,還是叫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思念和遙望都是兩地人的情感交叉的空間;大河上下,不管叫玩月節、拜月節,還是叫女兒節、團圓節,思念和寄託都是兩地人的心靈集合的感應。

李白在《月下獨酌》裡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中秋節的月最圓,那是被濃烈的思念盛滿的緣故啊!中秋節的月最亮,那是被懷想和祝願重新整理的緣故啊!有情人把酒問月,“千里共嬋娟”,慶賀美好的生活,遙祝遠方的人健康快樂,寄託思念,更寄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思念是屬於故鄉的。在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擺上月餅,邀月共度。遠方的親人彷彿就在身邊。三祖母就是這樣想的。每當中秋節來臨,她都要買一塊大月餅,一邊讓堂叔讀著三祖父的`信,一邊將月餅切成完全一樣的幾等份。三祖父在信裡總是說:別急,我很快就會回來的,我們這些老軍人都在盼望這一天,因為,我們的根在大陸,我們的愛在大陸。三祖母總是重複著幾十年的一句話:我等著你,我相信你一定會回來的!而此時陪伴她的只是堂叔、月餅和她臉上兩行淺淺的濁淚!雖然兩岸“三通”了,但三祖父一直沒有回來過。大前年的這一天,堂叔讀著讀著流淚了,因為,那封信是堂叔仿造的。三祖父此前已經過世,堂叔他們不忍心把此訊息告訴耄耋老人。“海上生明月”面對團圓的月餅,兩岸親人“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刻,明亮清澈的月亮彷彿暗淡了許多。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的《中秋月》雖然表現出無限的傷感,倒也是此時一種無奈心境的真實觀照!

中秋節的思念是屬於祖國的。當中秋節來臨,祖國各地儘管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賞月慶賀寄託懷想:吃月餅、砌寶塔、舞草龍、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等,不一而足。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世界各地遊子懷揣這些傳說,感恩祝福祖國並思念懷想祖國、感恩祝福故鄉並思念懷想故鄉、感恩祝福親人並思念懷想親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