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散文《黔東南行之鎮遠》

來源:才華庫 5.55K

一、有一座古鎮

遊記散文《黔東南行之鎮遠》

在我心裡,“鎮遠”是一個詩意的名字。我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寧靜又遙遠的地方。是一個霧靄迷濛的早晨,是一個河水裡躍動著金光的黃昏。

從貴陽開往鎮遠的列車,時而穿梭於黑漆漆的山洞,時而穿行於碧綠的田園,金黃的陽光,把一切描摹得溫暖。許多時候,我更喜歡坐在不太擁擠的車廂內,看窗外的風景。看蔥鬱樹木裹蓋下的大山,山腳下一方方整齊的農田,有時,我也看見幾棵會開花的樹,大朵大朵粉白的花瓣,點綴在這深深淺淺的綠叢中。閉上眼,似乎就能聞到花的香,草的甜。

鎮遠,這座佇立了2000餘年的小縣城,也越來越近。

鎮遠,隸屬黔東南州,距離州府凱裡市190公里。是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四周皆山,著名的舞陽河穿城而過。

粉牆黛瓦的臨河人家,一一排開,藏著些許江南的靈秀。趴在臨河的露臺上,舞陽河碧如翡翠,清可見底。牆壁上對映著河水金色的波光,晃一晃便是流轉的年華。我也覺得在這光影裡,掩蓋了些許過去的故事,關於這座小鎮,關於小鎮裡過往的人。

是的,鎮遠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我相信它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些遇見,等待一些傾訴。

鎮遠的歷史,始於春秋。

南宋寶佑年間,理宗趙昀賜其“鎮遠州”之名,“鎮遠”便始於此。

鎮遠,自古為兵家必爭重鎮。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往還的`必經之地。

舞陽河水以“S”形蜿蜒而過,把小鎮分隔成府城和衛城,府城即政府所在地,衛城為百姓居住區。遠觀恰如太極八卦圖。

府城和衛城皆建於明代,尚存部分城牆,默默隱匿於興起的古鎮民居之後。華燈綻放,河水通明的夜,我有幸在府城找到一段城牆,青條石砌築的牆身,百年後依然堅不可摧。只是它已然失去了光澤與活力,悲壯地守衛在角落。於今,它早已不再負載任何防禦功能,而是連線起我們與一個逝去王朝的信物。

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流遠了。

時代更迭,事事變遷。如今的兩岸人家,已是燈紅酒綠,歌舞飛揚。這座城牆一如那段已黯淡的歷史,沉寂在流溢的光彩間。它是歷史贈與我們珍貴的紀念,是華夏文明一路走來的足跡。我想,歷史不僅僅告訴人們過去,並且通過這些痕跡,讓我們懂得尊重與敬畏。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但我們也不該忘卻過去。

小鎮的夜,色彩斑斕,這裡顯得格外安靜。每一方大青石都沉睡在古老的夢中。我像是看見許多許多年前,這裡有過的安靜平和的生活。

與古城牆不同,歷經滄桑的祝聖橋,依然風姿綽約。

祝聖橋原名“溪橋”,橫跨舞陽河,是一座七孔橋,由青石建造。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因舞陽河爆發山洪,數次被沖毀。直到雍正時期才得以修完。於是,這座橋的橋墩屬於明代,而橋身卻屬於清代。後因康熙祝壽,更名“祝聖橋”。

古時緬甸和雲南方向的貢品都由祝聖橋進入中原,它也是湘黔公路的必經之道。抗戰時期,它作為滇緬公路的延續,輸送著戰備物資。

站在橋頭可以看見遠處轟轟而過的列車,它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橋上穿著當地服裝留影的遊人,牽著馬匹靜靜走過的馬伕。橋下幾隻輕舟,架著長槍短炮的攝影者。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或旅行。只是,我們都與這座小鎮有過交集。

二、一條河

曾在一本地理雜誌上看見一張照片,一葉扁舟浮於青山綠水,山幽水長,漁人頭戴箬笠,神態怡然。從此,我記住了舞陽河的名字。

大船駛出河岸,便是“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景象。這裡的山形奇特,幾乎每一座都臨摹出一種生靈、一件器物、一場景象。河面無風,如鏡。

一座山頂上,至今仍生活著一個村落。村民世代以打漁為生,村裡有一口溫泉,大家都於此取水做飯。山坡上有人工開鑿的階梯,供村民出入。這個村落不對外人開放,我只能仰著頭,想象著這片世外桃源。

我想象著,男人們揹著沉沉的魚簍走在夕陽下的階梯上,女人們在灶臺旁切著剛採摘的果蔬,婆婆們眯縫著眼穿著針線,孩子們正用溫泉洗澡。熱騰騰的魚湯和香噴噴的米飯,大家圍桌而談,不用關窗閉門,沒有電視電話,只有漫天閃閃的星星。

這裡有山水為伴,遠離塵囂。

舞陽河的山水讓我聯想起遇龍河。遇龍河面更寬闊一些,山山獨立。遇龍河讓我覺得悠閒,舞陽河讓我覺得清淨。遇龍河是活潑生動的,舞陽河是沉靜淡雅的。她們像是兩位同胞姊妹,不知為何被分隔在了兩地?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想起文人騷客的感嘆,卻抵不過江渚之上漁樵的自在。有為是行動上的積極,無為是精神上的超越。許多時候,我們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結識更多出色的朋友,以為這些都是成功的必須經歷。可是,成功又究竟是什麼?

或許,成功只是給心找一個歸宿,並讓它變得豐盈。來做一個能與天地對話的人吧,投身一場美的歷程。這樣的歷程可以讓人學會孤獨,在孤獨中貼近自然。這樣的歷程可以讓人變得平和,用平和麵對世界。這樣的歷程可以讓人懂得發現與創造美,用美來詮釋一生。

我知道,一場風景,一段路程,並不太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它只是存在腦海裡的一段記憶。這些點滴積累的記憶,或許在某一天,會讓你發現,最持久的快樂,不過是與自然心意相通。

三、一處殘垣

早晨約了朋友登山,俯瞰鎮遠全景。

登山於我,是一件辛苦的事。山很高,我很渺小。身旁是隨意生長的草木,晨練的長者,揹著相機的遊客。累到走不動的時候,索性找一塊乾淨的大石板坐下。我的每一次旅行都很緊湊,每天我都會去不同的地方,我以為自己看到了更多的風景,但卻發現並未深深瞭解它。我越來越體會到所謂的景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到一個地方,去尋找它的過去,體會它的當下。

在山巔,我看到了清晨的古鎮。依山而建的民宅,靜默的巷陌,還有校園傳來的廣播聲。身旁的當地人,指著前方對我說:“去看看苗疆長城吧!”順著他指引的方向,我找到了一條殘垣。

相比之前看到的古城牆,它已經坍塌,更顯頹敗。塌陷的牆身,已不復存在。孤獨的石基蜿蜒在大山上,初升的太陽照在上面,愈發蒼老而悲苦。我長久地坐在這裡,身上沾滿了歲月的埃塵,我像是陪伴著一位老態龍鍾的老者,它已沒有力氣給我講過去的故事,只是我覺得離那個朝代近了一些,近的讓我想起一些壯烈的英雄,一些鐵馬金戈的往事。

在這牆根下,是否有過晒著太陽,憧憬未來的少年,他的夢想實現了嗎?

小鎮升起薄薄的的晨霧,霧氣纏繞於房舍,瀰漫在河面,像一片朦朧往事的記憶。

有些地方,有些故事,僅存於記憶,卻無法言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