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五題記事散文

來源:才華庫 1.62W

一、接先人

春節五題記事散文

春節,就是春天的節序。江淹《雜體詩·苦雨》言:有龠興春節,愁霖貫秋序。風俗在歷史中嬗變,禮儀在交往中完善。把先祖接到家中過年,在村裡叫接先人。大年三十傍晚,太陽快要下山之際,貼上春聯後,每家人都在村頭或門口點香,焚蠟,貢清茶,把先祖的靈魂迎到家裡。在家裡正堂屋的桌子上,有先人們的神龕依輩份長次擺好,幷包以冥票,獻上貢飯。

先人是曾經實實在在生活於這個世界,他們也為家族與兒孫勤勞一生。過年把先人請回家,我們的感知與心靈得到了生命輪迴的昇華。先人到家,是他的靈魂,也是活著人的對生命的紀念。在這三天裡,早上必要先給先祖們做貢飯,點香、焚蠟、磕頭。就連最小的孩童,也跟著大人磕頭行禮。當然,大人會給孩童一些壓歲錢,以示尊重先祖的獎賞。到了晚上,就得收貢飯,然後泡上茶水,讓酒飽已足的先祖喝茶休息。先人一年回一次家,家裡的香火是不能斷的。而且,如果有竄口者或拜年的人來,都得給先人磕頭燒香。

如果有家譜的人家,還得擺開家譜,置於桌後,由老人講給後輩兒子,以便熟悉先祖們在世的功績,好世世代代相傳。

對先人的祭奠,據史載,可以上朔到舜帝。《書舜典》說: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舜帝在當時已經對文祖在正月七年級有所禮拜。可見,這種民俗的遠古悠長,其生命力的旺盛。

二、守歲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其詩《村田樂府》中說:截筒五尺煨以薪,當階爆聲雷霆吼。可見,古人的除夕之夜離不開爆仗聲。

除夕之夜,一家人圍著小炕桌,上面擺著酒菜,還有一個大肉盆。老人坐在正面,其他人分次而坐。這時,一家之主會說:“一年了,都坐下吃好,也喝些酒。不要生氣,三天年要過好,不然一年都不好。”在喝酒吃肉之後,好多家庭都在一個屋子裡打牌,每隔一定的時候就得放炮。《神巽經》中說,西方深山中有人,長尺餘,犯人則病寒熱,名曰山燥……竹著火中,燁啪有聲,而山燥驚憚。這個惡人每年除夕來傷人,人不敢睡覺,每放炮驅嚇惡人。傳說演變成了今天的以玩為主的守歲。村子裡有座龍王廟,這一夜很熱鬧。廟裡燈火通明,香火旺盛,廟會會長把鼓鑼放在院子裡,任憑誰打什麼調。村裡的就會圍一圈看。有兩位老人是村上打“三道碗”的能手,每年由他們兩打一陣子後,再說其他人輪流打。

在夜間12點時,幾裡遠的人拿著貢品香火,來廟裡燒頭香,以示自己的'虔誠。每來位上香者,都帶著炮,一個小小的山村,炮聲震天,響徹山谷。有人會喊:“年過了,年過了。”就是說山裡的惡人已經走了,人們互相祝福開始。

三、拜年

正月七年級起來,早早吃了飯,就得拜年。

清代學人顧祿在《清嘉錄》中記:元旦,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詣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在家裡拜了長輩後,家裡人會準備禮品,到其他親房與親戚家去拜年。對去拜年者而言,一般是下輩給上輩拜年。長輩會留在家裡,等待其它晚輩來拜年。拜年時,到了長輩家,先給桌子上的先祖燒香點蠟,化冥財,磕頭後不站起來,而是接著對長輩說,我給您磕頭了。有幾個長輩,都得每人磕三個頭。如果去拜年者領了家裡小孩子,長輩還得給小孩子給壓歲錢,算是拜年了。長輩家會做些好吃的酒、飯菜,讓拜年來的晚輩享用。當然,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有些地方拜年已經是男女老少都能的事,有些地方仍然堅守著一些舊俗。胡樸安著的《中國全國風俗志》裡說:自元旦日至初五日五天,謂之破五,於此五日內,婦女不許往人家,謂之忌門。老家雖然沒有破五之說,但外家婦女在三天年內不竄門的風俗,至今仍然。村裡說得最多的是怕先祖不高興,得放走了先祖,才能相互竄門。但也有個例外,新娶的媳婦可以請到家裡來吃飯,其中道理,沒有人能說清了。

拜年的過程相對過年三天,要長得多。這個過程得延續到正月十五,有更長的地方,二月二過了才算拜年結束。

四、燒新靈

燒新靈,又稱“燒新香或新香”。

單從字面意思,就是祭奠新去世的人。《應城文史》是講:鄰里或親朋家若上一年有人去世,七年級這天鄰里或親朋好友首先要去給死者拜年(,即到墓前為死者燒紙、鳴鞭、磕頭。然後再到死者家中給其家庭拜年,主人要設宴款待。在我們這裡,燒新靈的拿上香與冥票,由一個年齡較長者端盤子,把這些香與冥票都放到一個盤子裡,其他人跟著,到上年去世了人的家裡進行祭奠。而去世了人的家裡,對聯是用白紙,表示是新去世的人。當燒新靈的人來之前,去世者的兒子就披麻戴孝,給前來祭奠的人磕頭,並把準備好的香菸水果遞燒新靈的人,以示感謝。對村裡人而言,燒新靈要早,拜年次之,取“亡人為大”之意。村裡人來燒新靈一般都不吃飯,有一年,村上要在同一年死好幾個人,而每家都要去,並在中午前要燒新靈得結束。如果親戚好友家有新靈,不在一個村子裡,那就得早早吃了飯,趕在中午前燒新靈。

燒新靈除了親戚朋友,村裡人到家裡來燒外,家裡親戚關係比較親近的人,得到墳裡去祭奠。這種儀式也叫送新靈。對於新故去的人,第一個春節只在家裡過一天,七年級下午就得送到墳裡去。在墳裡燒紙、奠茶水、鳴鞭、磕頭等一應完畢,回到家裡脫去孝服,給前來燒新靈的親戚朋友做好宴席,吃好喝好,送出門了,算是燒新靈完成。

五、送先人

年三十把先人接到家裡,好吃的,好喝的讓他們都享用了。而到了九年級,就得把先人送出。對先人的三天,家裡人很老老少少都孝順了三天,送走他們,算是回到他們陰間的正常生活。

在送先人時,一般都在九年級下午。午後三點多,已經就有人開始準備送先人了。九年級下午給先人得做一點清淡的飯,最好是熗上漿水面,不能太稠。因為三天年裡,先人們都吃著葷食,喝著茶酒。吃一碗清淡的漿水面,也算是換個口味。九年級下午送先人的景象,在農村很是壯觀。一家大小都來到村頭,把給先人準備好的鞭炮、香火、冥錢、茶或漿水湯,點然香火,燒盡冥錢,就倒上漿水湯,最後放炮磕頭。一個村子裡人,在一個時間段都來到村口,互相說著祝福與問候的話,點著的冥錢被風吹起來,炮聲響遍山野。聽大人說,燒成灰的冥錢,灰飛得越高越好。一是說先人很滿意,高興地回去了。一是說預示著新的一年裡有個好的收成。

送走了先人,算是三天年的尾聲。先人走了,婦女也能走門竄戶了,好多女人也開始走親訪友。各種關於春節慶祝的娛樂活動,因為九年級先人們走了,才開始樂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