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深處是我家散文

來源:才華庫 6.75K

家鄉是一座煙雨古城。大概因為煙雨,春風走到這裡,腳步就有些不忍。多好的景啊,毗連成片的青磚小屋,夾著一河散不去的氤氳。兩岸垂柳低著頭,晨曦中自顧梳洗,那般嫻靜。那份神態好像說:才不怕人偷看呢。看吧,看吧,讓你看個夠。

煙雨深處是我家散文

更有幾座小橋,將兩岸人家挽到一起,好像出門的孩子,一手拉著爸爸,一手牽著媽媽。無論橋南橋北,人們不用抬頭,都看得到鼓樓的綠瓦紅牆,翹角飛簷。它哪裡還是岸上的一座建築,直接就是水底藏著的神祕宮殿。古 城人愛說這水碧清碧清的,碧清,多麼準確傳神而又質樸自然的描述!春風站下了,在邊上看。看著看著,自己的骨頭就酥了,渾身的力道就化了,就踮起了腳尖,飄起了身子,做一個擁抱的姿態,融入那煙雨。煙雨有點害羞,又有情難自抑的歡喜,半推半就的,欲拒還迎,到後來實在沒辦法,就隨它去了。鼓樓躲在水深處看了個一清二楚,東西就抖著肩膀笑起來,笑聲傳到水面,化成一圈圈的波紋。

這就是古城煙雨。它不是風,它不是雨,也不是什麼煙。是一種氣息,一份纏綿。風啊雨啊的,都是天上來的過客。怎麼別的地方就沒這份景緻?唯獨真州小城。揚州明月,瓜州燈火,古城煙雨,是揚子江畔特有的景緻,史稱“三絕”。而三絕中,揚州明月,瓜州燈火,又是夜晚才能看見。獨有古城煙雨,佔據了整個白天,好像在和看不見的情人唱一折“十八相送”,依依難捨,欲說還休,怎不令人心動?

走進古城,如同走進一幅明清文人筆下的.水墨小品。這小品是剛畫出來的,淡淡的墨,淺淺的綠,那墨那色還是溼漉漉的。信步走到鼓樓橋上,不管向哪邊看,都會覺得不知什麼時候,自己也成了畫中的一筆,影影綽綽的,怎麼看都像個小人兒,傻得挺可愛的,因為你在畫中,和畫融為了一體,就不難發現畫家筆下的水墨還在隱隱約約往外洇呢。連你的頭髮、衣服都洇溼了。因為這煙雨,古城就成了立在天地間的一軸畫,它是不幹,沒法裝裱,於是引得眾多人前來欣賞,看著看著,就不想走了,乾脆把美妻嬌兒一起接來吧,於是古城又多一些前來投資興業、安家落戶的富賈鉅商。

走進古城,如同穿梭於《千家詩》的佳辭麗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花板潤沾紅杏雨,彩繩斜掛綠楊煙”,“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走一處,嘆一處;看一處,呆一處。不知不覺,忘了身在何處,忘了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忘了自己是誰了。

走進古城,人就不是走了,是有一種飄飄欲仙、騰去駕霧的感覺。腦子明明是清楚的,眼睛卻是模糊的。心猿意馬就有點拴不住它,後悔沒把好朋友帶來,帶來我們就不走了,就在橋邊找戶人家,說幾句好聽的,只求一安身之地。古城人是好客的,不但會騰出自己的房間,還會抽個空閒領你四處轉轉:這是蘇東坡寫經的地方,那是米元章長住的雅舍。李白杜甫來過的,他們離的太遠了就不說了,鄭板橋離得近,“揚州八怪”頭一名,少年時在這兒讀書認字,到了,又來設塾課徒。江邊茶樓還有他的對子呢,寫的是“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還有許多名人,時間不早了,改日再跟你細說。

古城人說,不走就對了,晚上出去看看,叫你不知道回家。古城煙雨晚上看,又是一番韻味。也不知是燈火照著煙雨,還是煙雨罩著燈火,反正就算是最霸道的燈光,往古城裡一放,立刻就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起來。叫你離不得,怨不得,愛不夠,丟不下——這就是古城煙雨。

翻開《園治》,遙想宋時古城的繁華,幾十座名動京師的園林錯落有致地安排在一片煙雨中,那是何等光景!於是曾經就恨自己沒早生個幾百年!現在想想,能夠成為這座小城的一滴水墨,在有生之年與這鐘愛的煙雨長相廝守,畫中漫步,詩中徜徉,還有何憾之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