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學聯考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2.6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看大學聯考的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看大學聯考的散文

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出臺大學聯考新方案,對現行大學聯考制度進行改革。各地方案突出了“發展素質教育”、“綜合考量評價”,以改變現行制度“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恢復大學聯考制度已經走過30年的路程。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大學聯考也確實不該一成不變。特別是,“一考定終身”的大學聯考弊端,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所非議。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大膽改革大學聯考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使其更合理化、科學化和人性化,是利國國利民之舉。這幾年,不少省市也在進行積極地試探性的改革。縱觀各省市的改革方案,雖然表述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以往大學聯考成績的基礎上,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即高中會考成績,有的還包括平時課程研修情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主要包括社會實踐活動、獲獎、技能特長認證、遵規守紀情況、健康狀況等)作為大學聯考招生錄取時的必要參考或重要參考,試圖向“一考定終身”開刀。據悉,今年大學聯考,山東省12名報考臨沂師範學院中文系的考生因綜合素質評價低而首次被高校拒絕錄取。

按理說,作為一個深知“一考定終身”之弊端的普通公民,尤其是作為一名即將奔赴大學聯考“火線”去浴血奮戰的高三學生的家長,對這些改革的舉措應該聞之欣喜,觀之動容才對。然,我卻高興不起來,至少很不以為然。竊以為,如今大學聯考已不單單是個考試的利益,也不僅僅是涉及幾千萬考生的問題,它緊緊牽動著全社會公眾的每根神經,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它已經成為事關公正、公平和整個社會穩定的大事。直截了當的說,在現有政治體制和教育體制下,人們有理由懷疑,這些改革方案及措施的可行性。比如,平時課程研修情況,由老師來評定的話,能否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特別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誰來評,怎麼評?評價的依據是什麼?大學聯考錄取時怎麼參考?正如大學聯考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認為,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高校招生選拔評價體系,雖然有利於改變目前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的狀況,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大,一來平時記錄的是不是非常真實和準確,二來比較難以量化,因此也就缺乏強制力。

正因如此,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也實在太多太沉痛了。就說那本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可時至今日仍苟延殘喘的“大學聯考加分”制度,引發的笑料已經夠多了。

“少數民族”可加分,便有出賣祖宗而篡改身份的;“三好學生”可加分,便催生了許多帶有“官氣”、“商氣”以及各種“人氣”的所謂“三好學生”;“體育特長生”可加分,一些體育成績平平的學生憑藉各種手段也能混個“等級運動員”的身份;“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者”可加分,便有了願花錢買“突出事蹟”的。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特殊手段”和“特殊成果”,我們還有耐心和膽量相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公正性嗎?公正性不存,還有什麼可參考的意義呢?

“一考定終身”確乎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不公正,但在我們沒有尋找到比它更公正的辦法之前,至少不要讓另一種更不公正的辦法來取代它。

更關鍵的是,我們目前還缺乏產生公正辦法的一系列制度。

與其改革不到位、不成功,還不如不改。千萬不要攆走一隻狼,卻又來了一隻虎。

我們首先應該改革的是大學聯考背後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