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那裡水在那裡現代散文

來源:才華庫 1.12W

我從小生在平原,長在平原,第一次見到山,是成年以後的事了。

山在那裡水在那裡現代散文

自從看到山,整個人便被山的雄偉秀美征服了,驚歎天地的神奇,感嘆大自然的造化。也從此與山結下了深深淺淺的緣分。

喜歡山,抑或是性格所致,因為思維簡單,喜歡山的純樸,因為享受孤獨,鍾情于山的幽靜,因為寧靜淡泊,迷戀于山的空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澄淨,常讓我遐想聯翩。“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寂寥,也常常讓我在夜深人靜時,跌入幻覺。

北方的山雄渾,南方的山秀美。北方的山像北方的漢子,粗獷而直爽,南方的山如江南的美女,細膩而多情。我生在北方,見得更多的是那種不加掩飾的天然,是那種無需雕琢的豪放。

每登一座山,都是對自己體力和意志的'考驗。我很享受登山的過程。當你經過無數次的攀援,無數次的跌倒爬起,滴過數也數不清汗水,被樹枝劃破過,被石頭絆倒過,而最終站在山頂上的時候,你心底的自豪在瘋長,如同那滿山遍野的原始叢林一樣,蔥籠茂密。站在山頂上,頭頂是一碧萬傾的藍天,腳下是火柴盒大小的民房,周圍是層巒疊嶂的群山,山有多巍峨,你就有多巍峨,山有多壯美,你就有多壯美。這份滿足,非親臨其境,無論用多麼美麗的文字形容,都會覺得遜色。

穿行在溝底,腳下是清澈的小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無需“伐竹取道,”便可“下見小溪”“水尤清洌”,雖末至“魚可百餘頭”,但也是“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至於“全石以為底”,眾魚兒“皆若空遊無所依”,更使人如臨夢境,身怡心醉。

走累了,找一塊平坦的大石頭,俯身躺下,涼而硬的質感,頓時讓奔流的血液有少許冷凝。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斑斑駁駁,星星點點搖曳著,不知名的小鳥在林間跳來跳去,歡快地鳴叫著。閉了眼,靈魂便輕飄飄地飛出深谷,像跳舞的小精靈,舒展著薄薄的蟬翼,踮起腳尖,以水為鏡,在陽光下旋轉。一會兒淘氣地掬起一抔水花,一會兒又弄溼飛過的蝶兒,一會兒扯一縷陽光做裙裾,一會又揮動微風吟詩文。

不同的山,有不同的景,不同的景,有不同的收穫,或青松翠竹,或危巖絕壁,或飛瀑流泉。不變的,是那份遠離喧喧囂的沉靜,是那種熱鬧過後的肅穆,是那種穿越時空的感悟。

山在那裡,水在那裡,存在幾萬年。而人呢?為名,為利,為權,當繁華散盡的時候,只留下一地飄舞的碎紙片,和越來越輕的嘆息。

如果,人能夠拋棄世俗的瑣碎與煩惱,躲進深山的靜謐裡,聽鳥兒唱歌,溪水彈琴,看露珠滾動,魚翔淺底。早晨,陣陣山風輕輕吹過,空氣裡有迷人的花香,清新醉人。耳邊是嘰嘰喳喳的鳥鳴,眼前是滾著露水的野草。中午,在樹蔭下鋪一方素巾,沏一壺香茶,周圍是盛開的野花,淙淙的溪水。夜晚,面對幽靜的山林,品味幽靜的心情,遙望清涼明徹的星空。一身素衣,一把摺扇,雲做屋,山做床,風唱歌,水伴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

於是,常常捧起書本,吟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