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麻雀抒情散文

來源:才華庫 1.8W

初春時節,街道兩旁的景觀樹和花池中總有許多麻雀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這忽高忽低、忽遠忽近的鳥叫聲,像一支悠揚美妙的樂曲,讓人備感親切和溫馨。當你走近時,“呼”地飛起來,落到附近的樹上和花叢中覓食和歡唱,有些還落在頭頂的圓冠榆中跳躍,完全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園。這道迷人的風景,在鬧市中,儼然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畫面。誰能想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祖國大地還進行過一場轟轟烈烈的“人雀大戰”呢。

捕麻雀抒情散文

記得小時候在老家農村麻雀可多啦,一到夏天穀子熟的時候,我和弟弟的任務就是趕麻雀。那時麻雀多,也沒有什麼保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的概念,只是想怎樣捕地多,怎麼玩地高興就行。就這樣在與麻雀做鬥爭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掌握了一些捕雀的方法。

最能體現技術水平的方法當屬用彈弓打。“Y”型樹杈是用結實的沙棗木做的;橡皮是父親買來修架子車用的氣門芯膠管,韌性足,彈力強;夾子彈用的革皮是從舊的翻毛皮挎包上剪下來的,面積大,手感好。雖然做彈弓“浪費”了家裡的資源,但這是捕麻雀必不可少的武器,大人們也就默許了。那時把彈弓別在自己的褲帶上,那股高興勁就別提了。現在每次看射擊比賽,總感覺還沒以前我們打麻雀那麼過癮。順著嘰嘰喳喳的叫聲找到茂密樹叢中跳躍的麻雀後,右手取下褲帶上別的'彈弓,左手從褲兜裡摸出“石彈”壓到革皮裡,拉緊橡皮用一隻眼睛瞄準,手一鬆,隨著橡皮的收縮,“嘭”的一聲,麻雀便掙扎著從樹上掉了下來。

戰績最輝煌的捕法是冬天下雪後用大筐捕。下雪後的早晨麻雀沒處覓食便站在屋簷上叫個不停,這時我們就在院子用一根木棍支個大筐,下面撒上幾粒苞谷,木棍的一端上拴著一根細繩,拉到門背後,捏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操縱繩子,猶如操縱著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機關,等著麻雀自投羅網。麻雀很快發現了大筐下散發著香氣的那幾粒金黃色的苞谷,它們可能也覺得大筐暗藏殺機,只是在周圍跳來跳去,偶爾有一隻進去吃一粒苞谷馬上跑出來。慢慢地,它們發現情況並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可怕,更多的麻雀跑到了筐的下面。“啪!”我們快速地拉動了繩子,大筐罩了下來,麻雀在驚惶中飛起,但已經為時晚矣,運氣好的話,筐下會有八、九隻的。如果說彈弓靠的是嫻熟的技術的話,那麼用筐來捕雀則考驗的是你的耐心和毅力。同時我們也就明白了什麼叫“鳥為食亡”。

最常用的方法還是在晚上用手電捕雀。麻雀的視力在晚上不好,天一擦黑就“虛”眼了(夜盲)。人有一種病,叫雀盲眼,缺維生素A的緣故,也是天一擦黑就看不清東西,就是依麻雀的這一特點起的名兒。這一弱點成了我們捕雀的一個手段。濃濃的夏夜,夜色如潑墨,樹影婆娑,我們拿著手電筒,來到通過白天偵查好的麻雀窩旁,一束手電光直射過去。受驚的麻雀“忒楞”、“忒楞”煽動著翅膀就是不飛,輕而易舉地就被我們連窩給端了。

最不費勁的方法當屬守株待兔法,只需要把糧房子的門開啟,剩下的事就是你坐在屋子裡,透過玻璃窗觀察,看著麻雀一隻只進去後快速把門一關,拿一個裝化肥的蛇皮袋子裝就可以了。

最得意的一次捕雀是在中午打麥子的場上。那是夏收後打麥子全隊只有一臺拖拉機,好多還用騾子打。我和弟弟抬了一桶水讓騾子吃過後,把桶子放一邊(裡面還有一點水),就在樹下乘涼。這是一隻小麻雀飛過去落在了桶沿上,一邊東張西望,一邊嘰嘰喳喳。可能是太渴了,不一會兒便進去吃水了。我的心一下子突突跳個不停,腦子飛快地轉著,怎麼才能抓到呢。身邊再沒有其他東西,機不可失,趕緊把褂子脫下來躡手躡腳地匍匐走到桶子迅速地把桶子蓋住,來了個甕中捉雀。

往事悠悠,現在看到麻雀自由地在嬉鬧和覓食,感到那麼愜意。願這些曾經遭受那麼多苦難小精靈能夠永遠與人朝夕相處。

文/向國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