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碟上的春天散文

來源:才華庫 2.31W

豆子回姥姥家,姥姥專門給她做了油悶大蝦、京醬肉絲、五香排骨、紅燒鱸魚……和各種涼拌小菜與水果點心,擺得滿滿一桌子,色澤豔麗,清香撲鼻,宛若春天來臨,百花齊放的盛況。本想能因此討好得極挑食的寶貝外孫女兒吃上兩口!以解多日不見的思念之情。

碗碟上的春天散文

孰料,小丫頭一上餐桌就皺起了眉頭,摔了摔筷子說,我不要吃這些,我早就吃膩了,我要吃窩窩頭,我要吃肯德基!我要吃過橋米線!窩窩頭好辦,家裡有現成的棒子麵,蒸一鍋就是了。肯德基和過橋米線,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裡,任憑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是沒法買得到的。

母親一面趕緊和玉米麵,一面跟我們聊天,不用說,又在憶苦思甜。她講起了自己的小時候,生活是多麼地艱難。她九歲失去了親孃,十幾歲就學會了用地瓜埂子摻上麩子面或地瓜面或者玉米麵烙煎餅,這樣烙出來的煎餅粗粗拉拉的,很難吃,即使這樣,也不能可著勁兒地吃!限量供應的結果是母親和她的四個兄弟姊妹,不停地喊著餓!姥姥只好把有限的乾糧藏起來,免得哪個饞蟲禁不住誘惑偷吃掉了,一大家子人只好對著稀粥嘆氣!

吃五大兩那年,母親說,一人一天就五兩糧食,除了做粥,沒別的辦法兒!做出的粥也稀得能照人影,喝上兩碗,一泡尿就沒了。餓極了,就蒸地瓜葉吃。一大蒸籠地瓜葉冒著熱騰騰的白氣,趁勢撒上些鹽粒兒,七個孩子就風捲殘雲般地你爭我搶地吞下肚裡去了。後來,連地瓜葉都弄不到了,就去挖灰灰菜、影影菜、馬齒莧、車前菜、岌岌芽等等野菜吃。大家都來挖,很快就光了,只好吃樹皮和樹葉。都吃出經驗來了。母親說,榆樹皮和榆樹葉要比柳樹皮和柳樹葉好吃,柳樹葉和槐樹葉苦死了,吃了槐樹葉還患水腫。我倒覺得,未必是吃樹葉導致的水腫,是體內長期缺乏蛋白質才導致的水腫。這些痛苦的回憶,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出期中的艱辛來,所以,即使在他們富有以後,在他們天天能吃到雞魚肉蛋以後,依然過著讓後輩有些迷茫的極度節儉和苛刻的生活,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是苦夠了、窮怕了!

日子從分開單幹那一年,芝麻開花,節節高了,高的有些突飛猛進。以前當做打牙祭的雞蛋和水餃天天可以吃到了,以前天天吃的玉米麵混合地瓜面的煎餅也換成了純麥面的了,勁道的吃的腮幫子都疼。只是姐姐依然不肯吃一口麵疙瘩,我不肯吃一口豆腐。因為,在我倆小的時候,母親就是在別人喝的菜湯的鍋里布些麵疙瘩來喂姐姐,輪到我時就成了豆腐腦了。我們倆聞到曾經千遍餵養我們的東西都反胃。但讓我們慶幸的是,我們都生在好時代,不喜歡吃什麼就可以不去吃,而不像父母們小時候那樣,無可選擇。我們可以去吃更美味的東西:比如飛禽走獸、山餚野蔌、珍果佳蔬。

輪到我的寶貝兒出生,她是被溺在蜜糖裡的一代,不知道艱苦為何物,不知道祖父輩們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黨的`領導下,開闢了一條從“一窮二白”到“康莊大道”的致富路。而是全心全意地在享受著改革開放的勝利果實,對著一堆美食挑三揀四、花錢如流水、吃喝玩樂而毫不知珍惜!我們需要做的,是對他們進行一種類似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般的教育,讓其明白生活的真諦,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民以食為天”,這個“天”大過衣住行。從喝能照人影的稀粥到吃糠咽菜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到想吃啥有啥;從空蕩蕩的餐桌,到雞鴨魚肉遍佈、“天天過年”的餃子盛滿盤;從追求精細糧食蔚然成風到粗細糧搭配重新成為消費時尚;從飲食結構單一到多樣化、複雜化的轉變,老百姓的吃食已經發生石過驚天的變化。父輩填不飽肚皮的經歷一度讓我倍感心酸,唯有床前多盡孝才能彌補他們幼時的缺憾;我輩嘴上的享受如此豐富又讓人倍感欣慰,感謝自己生在了好時代,不必去忍飢挨餓;兒輩們的挑三揀四又讓我略有擔心,碗碟上的春天來之不易,值得每一個人用心去珍惜,尤其是那些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