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憶事散文

來源:才華庫 3.37W

又是一個年關到了。

年關憶事散文

記得小時候,已到臘月初八,家家戶戶就忙碌起來,這天掃屋的格外多,說是從今天開始就是年關了。

我不懂得年關什麼意思,就問父親,父親支支吾吾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籠統的說,年關就是每年的一個關卡,從年關開始忙著辦年,準備年,誰家辦的越忙,誰家就過的越好;誰家準備的越齊,誰家就過的越富裕。我聽著也如同領悟般的點著頭,但一直不解的是,年前二十多天忙些什麼?準備些什麼?我只看到父親今天推著小推車去了集市把吃都不夠吃的麥子賣了一袋,明天天揹著自己用秫杆縫的蓋頂去賣幾個,後天沒事了就去閒逛蕩。反正毎天早上天不明就去了,中午空著肚子,捨不得喝碗湯,下午落日頭才回來。有時給我買幾個爆仗或二踢腳(兩頭響可以鑽天的一種爆仗),有時捎點小點心或油條給我吃。所以到了快日落時,我就早早的到路口等著父親。

母親在家也不閒著,總是隔幾天就用石磨磨煎餅的原料。天不亮就把我姐姐們吆喝起來輪著推磨,姐姐們嘴裡嘟嘟著,嫌母親不讓我幹活而。母親盤腿大坐在煎餅鏊子邊一坐就是一天,母親抹的煎餅又薄又勁道,格外香脆。城裡的親戚都喜歡吃我母親磨的.煎餅,母親每年過了初八就讓姐姐給城裡的親戚送煎餅去,每家包上20來個煎餅。人家城裡親戚就回過來餅乾、魚什麼的,母親就留著餅乾正月裡出門用,魚留著來客人吃。

到了年除夕,父親就把親戚回過來的和自己辦的年貨一樣一樣的整理:留下除夕夜吃的,把不怕壞的放進缸翁裡用蓋頂蓋好,再壓上塊石頭;把怕壞的掛在樑上,讓風透著不容易變質(有一次掛在樑上不捨得吃的魚被貓叼走了,父親竟然說是被灶神拿去了)。然後就讓俺們不要出門了,也不準多說話,說是一會就去請家堂和財神來家裡一起過年。我趴在炕上總是天真的四處找,也沒找著家堂和財神在哪個地方,但一直不敢問父親;母親包著水餃,編著瞎話,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這一夜,外面的鞭炮聲不斷。七年級天不明,我們姐妹就被母親吆喝起來,說是吃了飯好去拜年討壓歲錢。我巴睜著眼不樂意起來,感覺除夕夜被窩裡格外暖和,父親就把我硬拽了出來,說讓我挑鞭炮放呢。吃著母親包的水餃,一口咬出了個鋼鏰,把牙好槓,我咧著嘴喊痛,父親卻樂了,說我今年要發大財。我說我這麼個小孩子怎麼發財啊,父親笑著說,兒子啊,你去收壓歲錢就是發財呀。

跟著姐姐們去長輩家親戚家拜年,收了他們的壓歲錢就跑,跑了一家又一家。順耳聽到長輩們說的一些話,我隱約悟出了年關的另一層含義,有人說,某人家過年全家連件衣服都沒做上,怕丟人沒出來拜年,全家人包在被窩裡。有人說,某人在臘月二十八沒有了,差一天也沒過來年。有人說,哎,終於又是一年了……我這才知道過了除夕就是過了年關。

我漸漸長大,年復一年的跟著父輩過著年關的風俗。但一直到我成家立業有了兒女,我都沒有真正弄明白年關到底是什麼意思,多虧兒子也沒問過我。

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淡忘了年關,到臘月二十九了,也沒見有人忙年準備年的,只見人們和日常一樣風風火火奔波勞作著,時不時有人從汽車裡卸下一樣一樣的日常吃用的,聽有人問:今年放了幾天假?對方說:初六上班,還有兩天值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