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樹學生優美散文

來源:才華庫 1.09W

聽說某地公園新栽了幾棵樹,冠蓋如雲,廕庇有半畝大小,但卻遭到市民詬病,原因很簡單:樹是假的,是來自某個工廠車間的化工材料製品。我甚至設想,若有一鳥見其狀而喜,遂飛赴之,於其青枝綠葉間嬉戲、剝啄,入口入鼻卻是難聞的塑料味,如此,它不來幾聲“鳥罵”才怪。

城裡的樹學生優美散文

一直以為,樹的故鄉是農村,樂園是山野,一旦入城則苦難罹身,要承受噪音、磕碰、野廣告等等,葉子上還常落滿厚厚的灰塵。每看到輕靈的樹葉因擔負灰塵而變得滯重,我的心情也為之低迴,並曾作詩曰:落腳城市的樹/像下錯了車的人/想家的時候,看見回去的路/一半被水泥封住/一半被自己的身子擋住……不過,現在我不這麼看了,想通了。城市的歷史已近萬年,樹也早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它們也許習慣了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吧。我曾去郊外的一個樹木培育基地看過,那裡有不少專為城市培育的樹種,如垂槐、銀杏、玉蘭、木槿等,方知農村的許多雜樹是為城市綠化所不取的。原來,樹木要混個城市戶口並不容易。

樹能生氧,每棵樹都是氧吧;樹能吸塵,每棵樹都是吸塵器;樹能遮蔭,可以調節城市的熱島效應;樹,還有美化、養目之功。記得上國小時老師讓我們多看綠色,說是對視力有好處。難怪城市孩童近視多多,原來樹還是種得太少了。

筆者曾看到一則報道,說中原某個城市為了亮化,前些年把城裡的數千株大樹砍掉了。如此,亮是亮了,城市之醜也暴露無遺了。這讓我想起當年為保護徐州古樹做出過貢獻的馮玉祥將軍,將軍有打油詩曰:“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每念及此詩,不禁對其心生崇敬之情。

樹是自然的,但城市裡的樹又是人文的,因為它與人、與城已存在拆分不開的關係。這些落腳城市的樹,目睹人間的興衰榮辱而不動聲色,實在算得上深刻的思想者。山雨欲來之際,樹們俯仰生姿、嘩嘩作響,給城市增添了無限生機。每到深秋時節,落葉紛飛似書籤飄舞,讓城市多了幾分儒雅氣。見到忙亂的清潔工清掃滿地落葉時,我又覺得這是樹在和人們開玩笑,在鋼鐵般嚴整的城市秩序裡,也只有樹能始終不渝地保持著這樣一份隨心隨意的頑皮。

一個城市有足夠多的樹,特別是足夠多的古樹,無疑是古老人文的.標籤。我曾數次去山東曲阜的孔廟遊覽,每次去都為其庭院中蓊鬱的松柏所動。有些樹因年老中空只剩下薄薄的一層皮,以水泥填之,但樹身上仍然枝繁葉茂,古老與年輕結合得那麼和諧。“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如果沒有那些“柏森森”的樹木,“丞相祠堂”靜穆幽深的歷史感,恐怕也會減損不少吧。

在城市的發展程序中,人類永遠是雄心勃勃的。而樹不是,樹冷靜而內斂。只知道建高樓大廈是毫無節制的膨脹,而栽種假樹無疑是一種惡補,並非有生機與活力的建設。

城裡的樹,那一抹抹綠色,是從歷史深處盪漾出來的漣漪,是書寫在鋼鐵紙張上的美妙詩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