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今生的貴人,誰是你前世的將軍散文

來源:才華庫 2.95W

臘月,我又回到了這裡,我自以為後代會漸漸失去的詞彙——故鄉,我常常以為我們是最後一代擁有故鄉的人,因為我在這裡長到十八歲高中畢業,而現在的孩子三歲就要去外地住校,他們沒有故鄉,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旅站而已,有故鄉的人生是奢侈的人生,因為記憶中會有很多唾手可得的感動。

誰是你今生的貴人,誰是你前世的將軍散文

煥然一新的樓房和街道刺激著我想起了很多陳舊的往事,使得眼前的一切像夢一樣模糊,直到我看見我曾經常常光顧的那個“美髮西施”已經變成了痴呆老太,曾經咿呀學語自豪地炫耀棉花糖的女童懷抱自己的孩子在等棉花糖……哦,故鄉,就是這裡,千真萬確,這個即使夢遊我也不會走錯的地方。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工農聯盟式婚姻,也就註定了我與生俱來地要穿梭於工農之間,用幼稚的眼睛去摸索那個特殊年代鑄就的工農階級區別。

我六歲開始上學,就近就讀於煤礦子弟國小,同學都是陸陸續續從全國各地農轉非而來的礦工子弟,他們身上還攜帶著各自家鄉的獨特風味,班上常常只有我一個“土著”,其中河南人佔大多數,所以河南話就主導了當地普通話,在學校裡自然得說河南話,上課讀書則用普通話,一進村口又迴歸陝西頻道。所以每天接觸的人語言都相當生動活波,也靈活多變。

這裡土名鰲背,可見地形酷似鰲背,因而得名。唯一的一條主街,像是脊椎動物的脊樑一樣貫穿首尾,每逢上下學高峰期,學生都從礦山的犄角旮旯裡彙集到這條路上然後去學,或者放學後從這條路分流到礦山的犄角旮旯,人潮洶湧和絡繹不絕這兩個詞就不用去課堂上學了。

每逢此時,街上常常會出現一道風景,家屬副業隊的四輪拖拉機隊也來湊熱鬧,街道就顯得更窄更擁擠了,每臺拖拉機高高的駕駛樓裡都坐著主副兩位醬面朝天的女漢子,活像女將軍一樣引人注目,那個時候,當地男駕駛員也很少見。

這條超負荷的街道就經常坑坑窪窪,被兩側低矮的棚戶房背對背夾在中間,當時人們的觀念裡還是忌諱大門朝街的,每逢大雨過後,路面就變成了河床,放學的時候,孩子們只好艱難地沿著房基斜坡走,經常離不開防滑膠靴。

記得有一年冬天,雪霽天晴,豔陽高照,街道兩邊的房簷上垂下的一根根晶瑩剔透的'冰錐上開始不斷地滴水,明顯不合標準的房簷很低,放學的孩子們隨便一伸手就能掰下來兩根冰錐,爭相把玩。人潮必須沿著“河沿”像蠶一樣朝前蠕動,我被夾在其中,被裹挾著不由自主地前行。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臺四輪拖拉機從身邊經過,我只顧偏著頭仰望駕駛樓上醬面朝天無比專注無比神氣的女司機,一不留神,腳下一滑左腿就閃向前後輪之間,自己首先驚出了一身冷汗,全然不知所措,當時心裡就想著:“完了,等著疼痛來襲吧。”就在那危急的時刻,感覺身後有一雙大手迅速地把我拉了一把,像是被提了起來又被塞進人潮夾縫中一樣,讓我躲過了一劫,驚懼加上擁擠,當時根本沒顧上也沒想起看那個人是誰,長什麼樣子。

三十年過去了,儘管現在街道平整,兩側高樓店鋪林立,但我的腦海裡常常會閃現那可怕的一幕,後怕不已;同時也常常會想起那雙曾經拉了我一把的大手,又感激不已。

每當走在這條街上,我無心環顧繁華嶄新又漸趨陌生的街道,還是常常懷念起記憶深處那熟悉的女拖拉機手,房簷垂冰……特別是那雙曾經拉了我一把的大手。

一生中關鍵時刻,最大程度幫助提攜你的人,或許往往是那些未曾謀面,未曾留下姓名甚至隻言片語的人。誰是你今生的貴人——關鍵的時候,有心向你伸出援手的人;誰是你前世的將軍——關鍵的時候,無意中引領你思維進度並激發你靈感的人。

若遇到這樣的人,要好好記住,免得來生等得太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