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春天散文

來源:才華庫 6.08K

印象春天散文

千年的《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把關外邊疆西域的遼遠與荒涼刻畫的分外出彩,可謂神來之筆。因為一首唐詩,千百年來,在人們眼裡,本就蠻荒陌生的新疆,幾乎成了不毛之地,平添了許多的不測,不知阻隔了多少西去的夢想。除非親眼所見,許許多多的人,做夢也不會想到,春風不僅過了玉門關,也越過了成百上千裡的戈壁、沙漠,翻山越嶺,來到了崑崙、天山的故鄉。年復一年,春風帶著春意傳著希望,綠著小草的尖,綠著柳的枝頭,在高山與大漠之間,幻化出一串串翡翠一般的綠洲,就像歌裡唱的那樣——野百合也有春天,即便是世界的角落,神奇的春,無所不在,不遺忘任何的地方。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而新疆知心的柳,綠上枝頭的時節須待陽曆的三月中旬之後。在新疆,每年春節,雖不全是冰天雪地,但滿是天寒地凍。除了年的氣氛,幾乎感受不到來自大自然春的氣息。新疆人知道,雖然春的節日已經到來,但離真正的春天還有許多的時日。

春節過後,仍然是寒氣逼人,人們裹著厚厚的冬衣想象著春的和煦。直到驚蟄前後,天山以北大部地區,溫度仍在5度~-5度左右;天山以南,白天氣溫十幾度,夜晚卻在0度上下。寒風凜冽,但不再刺骨。

不知不覺中,忽然有一天,發現地面上的積雪不見了,河裡厚厚的冰變成了一河盈盈的春水。再幾日,遠遠望見成排高高的楊樹泛出青色,柳樹長長的細枝透出綠意。三月下旬,或者是四月初的一天,杏花終於按耐不住興奮,露著粉粉的笑臉,率先報春——新疆的春到了——露著春的明亮的眼,含情顧盼,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姍姍來遲。

因為多了許多的期待,遲到的春天尤顯珍貴。不知為什麼,在對春的期待中,遠方挺拔泛青的高楊常常會引起我的注意,不經意會多看兩眼,隨著呼吸的加深,感覺整個身體有一種卸去負擔的輕鬆感,腰也直了許多,人彷彿變年輕了,心中湧出不少的衝動,有了想幹事情的願望。

我望著青楊,想著春天,突然聯想到了“青春”這個詞,恍然大悟,然後是對古人用詞精妙的拜服。青和春連在一起,是何其準確和恰當啊!也許是幾百年,或是上千年前,某個古人,與我一樣,也感受到了青與春的聯絡,感受到了萬物的復甦,感受到了生機與活力,感受到了青與春的無限可能——“青春”誕生了。青春,一個躍躍欲試年輕的心,一個呼之欲出的希望和期待。

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說,“春”帶給人們的喜悅和期待是從春節開始的。春節的記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會伴隨每個人的一生。每個人,每個時代,對春節的記憶各有不同。對於六零後,小時候的春節記憶也許就是幾頓餃子、一小把糖果、一雙新鞋、一件新衣、一幅對聯、一小串鞭炮。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都可以歸入奢侈品。每年的`大年七年級,大清早被父母喊醒,離開溫暖的被窩,領著弟妹,幾乎是挨家挨戶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拜年。雖沒有壓歲錢,但誇獎是少不了的,長輩的誇獎讓我們相當興奮和滿足。大年八年級以後,在大人的帶領下,好像都是些沒完沒了的走親訪友——當然這是稍大以後的事情。

在所有對春的記憶中,印象最深最期待的還是遠方的包裹。

每年春節前,家裡都會收到一個粗白布縫製的長圓形的小包裹,包裹紮紮實實,上面有醒目的收信人和寄信人的資訊——那是來自遠方山東舅舅寄來的兩三公斤花生米。淺紅色包衣的花生米,顆粒飽滿,乾乾淨淨,帶著清香。每年,小包裹如約而至。每年,小包裹裡的花生米,都會令我們激動不已。每年的春節因此而有了新的意義,有了更多的歡樂。如此郵寄持續了多年,直到全國糧食好轉。

當今的物資極大豐富,今人是無法想象和體會當年全國糧食十分緊缺的那個年代,當時的新疆,花生米是極稀罕之物,難得一見。想必,當年的山東老家,花生米也極其珍貴。從包裹布、密緻的針線以及端端正正的筆跡上,能夠感受到來自遠方的親情,能夠感受到遠方親情的真切。

一年之計在於春,經過一冬的休整,養精蓄銳的萬物開始了新的征程。處處在萌動,處處呈現出匆匆忙忙的景象。此時,動植物體內的液體流動一定會加速,脈搏一定會加快。如果,有一個儀器,能夠測量我們居住的地球,量化地球的“血壓、脈搏”,一定也有明顯的變化。這是一個伸展的季節,一個心動的季節,一個懷春的季節。河流在想著一往無前,河邊的小草在想著茁壯成長,蒲公英在想著遠方,挺拔的青楊在想著登高遠望,知心的柳在想著依依不捨,林間的小鳥在想著自由自在,大地在想著豐收,蒼天在想著風調雨順,少女在想著心上人,心上人在想著自立自強,所有的所有都在想著更美好的生活。有一個詞,叫“少女懷春”,其實,在春天,萬物都在懷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