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在時光中流浪》有感

來源:才華庫 1.36W

五月份在網上看到沈俊峰老師又一部散文集出版了,書名叫《在時光中流浪》,多有詩意的書名啊,近幾年經常看到很多人上網感嘆在地理空間中流浪,常有找不到家的感覺,心靈難以駐足,無處棲息。甚至有人說:“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大多數人過著在外多於在家的流浪生活。

散文集《在時光中流浪》有感

他這《在時光中流浪》又是要表達什麼呢?

必須得收藏一本沈老師的《在時光中流浪》。

因為這一年多以來,我在網上陸陸續續讀過一些他的散文,覺得每一篇或多或少總有那麼些字句觸動心靈,產生共鳴,多有感悟並深受啟發,耐讀、有讀頭,是他的文字留給我的最初印象。

影響最深的是《寂寞映山紅》、《鄉村的疼痛》、《花開君子蘭》、《娘在家裡兒在外》等等。

其中《寂寞映山紅》這個文很好,寫大別山裡“嶺上開遍映山紅”的景象早已形成一種文化進駐人們心靈,如今卻遭遇瘋狂破壞以至於寥若辰星,當時我看後深受啟發,聯想到身邊的事,一直想寫些什麼,又無從下筆,直到後來看到一個生態安全徵文,從生態安全的角度寫了一篇《靠山吃山》。

從《鄉村的疼痛》一文中看到作者懂得瓜賤傷農,儘自己綿薄之力憫農,經常去買很多瓜,這不僅是一種善、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動力、一種責任吧!作為腳踏泥土之人,怎能不感動。

《花開君子蘭》:“這盆君子蘭雖然身處劣境,地處貧瘠,看不到太陽,也見不到月亮,但是它並沒有絲毫氣餒和挫折感,仍舊花開如常,傲然挺立。它肥碩的葉片翠綠茁壯,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這盆君子蘭,讓我刮目相看,油然而生敬意。

仔細觀察,原來它的葉片分發兩邊,對稱向上,是好幾個“人”字的倒寫,只是那“人”字的根卻是深深嵌在泥土之中的。”只是那“人”字的根卻是深深嵌在泥土之中的,看到這句話時,頓時與蘭惺惺相惜,竟然潸然淚下,如今還有誰敬佩那些紮根泥土的人啊。託物言志,也是一種寫作技巧,在他的散文《默化成樹》中也有體現。

另外,《娘在家裡兒在外》:“那時我對家的感受是: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可是幾年之後,當我們團聚在北京,對父母的牽掛讓我對家又有了另外的理解: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有時捫心自問,家到底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家是一個和諧的圓,孩子一半,父母一半!人這一生,應該有三個任務和責任:把孩子培養成才,敬愛父母,圓自己一個夢!”

這段話是對家的精彩詮釋,就好比學英語時,家,家庭和房子完全是三個單詞,家是心靈的皈依之處,家是一個和諧的圓,孩子一半,父母一半,在培養孩子,敬愛父母的義務之外還要圓自己一個夢,此前一直以為培養孩子和敬愛父母這兩樣難度較大,看到這句話時,方才感到圓自己一個夢似乎比前兩樣更難做到。

好在沈老師後記中說:“有夢做,不負光陰,人生充實,不寂寞。”但是他實在是太低調太謙虛了:“……想借此機會整理一下心情,調整一下流浪的步子,看看是否能夠距離文學的大門近些,再近些。”

由此看來,圓夢,圓文學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沈老師自謙是文學的門外漢,只是想靠近文學的大門!“在文學的邊緣轉悠,這種狀態,感覺就像在時光中流浪。”但是有夢在深宅大院的大門裡面,有夢想支撐就有勇氣去靠近去叩門,流浪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至少應該是痛並快樂著,就像故鄉,讓人疼痛又讓人不捨。

在我們這代人中,許多人都做過城市夢(城市人又有許多做過出國夢),鄉村是土壤,城市是夢想;而沈老師卻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祈望,鄉村是他的夢想和夢鄉,城市才是他追夢圓夢的現實土壤。這是一個有著鄉村情結的人,鄉愁永遠是無法化解的寫作主題。

都市人都有這樣的`夢想:一座房子,一個院子,一塊地,然後在地裡種花種菜,搭個葡萄架子,讓綠蔭擎天,讓瓜菜飄香,然後讀書寫作,下棋聊天,聽音樂喝老酒,望雲捲雲舒……身在都市,魂在鄉村。然而,在這夢中的鄉村,雖然繁華,卻是兩眼空洞。……雖然精神仍然飄忽在半空,但很多人還是在拼命掙錢,想把夢想變成現實,想過那種愜意舒適的田園般的人生。

想在燈紅酒綠之後享受一番鄉村的愛撫,可是又一想,不對,太難了,這是隻有富翁才能有的生活啊!於是頓悟,或者說自我安慰,本人少小之時過的不就是這種富翁的生活嗎?雖說兩種田園不可同日而語,不在一個質量層次上,可是記憶中的鄉村總不能忘懷。那裡有鳥語花香,也有雞鳴狗吠,更有柔情和溫暖,像情人的手,輕輕撫過你的靈魂。——摘自《穿行在城市與鄉村》

很多人的終極夢想其實就在自己的起點上,好比轉了一個大圈又回來了,但是追夢圓夢的過程應該是美好的。九九歸一,這好像有點兒禪悟的意思了。

本書《後記》:“這些文字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印。對於時光,我常常有一種恍惚,過去了的,像雲煙散去,時常模糊,只有在這些文字中,我才會觸控到自己內心與情感的某些意緒和存在。”

以前常常用一氣呵成來形容某人文思泉湧,才思敏捷,行文流暢,可是後來感覺也不一定是那麼回事,寫得多,寫得快,說明那人有充足的時間不受俗世瑣事紛擾。我常常就是正寫著不得不去幹別的,起初以為是耽誤,後來發現停一停,放一放,也許就有了新的想法和提升,正好也印證一下有的東西是否值得再寫下去。

就像生命中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磕磕絆絆、風風雨雨,一晃過去多年仍然揮之不去,就有必要記錄下來;還有日常生活中,成長經歷中有些小感動小心情,偶有日記記載,時過境遷,偶然翻閱,竟然連自己也被感動得稀里嘩啦,吃驚於曾經的自己竟然還有那般文采,用那麼好的硬筆書法生動地記錄了那般經歷!連自己都不敢相信,這就是文字的意義,文學的意義吧。

散文字身就是以散著稱,可以是時空流轉的某一瞬間某一地點偶然的巧妙串聯,神聚之即可。在時光中流浪,在文字中駐足。感動別人,感動自己。

從接到郵局通知,到合上這本書,六十來篇散文我一氣讀完,又穿越了一次時空,流浪了一把,很過癮,比在網上看過癮。難得今天這麼清靜,有時間看書也是幸運,何況這本書等了很久了。

同一篇詩文,不同的人看了就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心境下,看了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好比一株玫瑰,有人注重花,有人注重葉,有人注重刺,還有人注重園丁的艱辛。我想我注重的是作家的文采和鄉村情結,還有就是對待文學的態度吧。

即使是文學的門外漢,並不影響我的讀寫熱情。

確實是一本好書,不虛此日。

20XX-7-1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