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散文

來源:才華庫 3.29W

扶欄望天,天碧雲淡。我靜坐曲亭,聽牆外長安的繁華。長安街上車麗馬騰,人潮簇擁,不減當年一分,頭頂一隻鶯躍,消失在排排房舍的盡頭,我心中突地湧出無限幽怨,無限斷腸。

如雪散文

曾經,我是樑王室女,家父厚德儒雅,便自修得端莊美麗,高貴典雅,溫文賢淑。十六歲那年,納入皇家。從此,我開始走進大富大貴,大起大落,幾多享受,幾多煩惱的人生。

盡頭,竟是如此的無聲無息。

他長相俊美,才思敏捷,表面恭謹孝順,勤度簡儉。不日,我便與他在晉王府中成親,他對我又敬重又寵愛,和他在府中亭苑調琴賦詩的日子過得相得相樂,那段日子成為我人生中最令人回味緬懷的年月。真正的花好月圓,我也為他生下兩個孩子:昭與暕。我極度奢望就這樣平淡,靜謐,快樂的過完一生。

誰知,有一天,他坐到了金鸞殿上的龍椅,他便不再節儉,臉上盪漾著滿足的笑容,當他擁抱著我,附在我耳邊說"我要帶你遊遍江南塞北,平原山川"。 我的臉上不知卻為何沒有一絲笑意,反而心態升出一股莫名的擔憂和不安。甚至有不少的害怕,我擔憂他大笑聲音的背後有無法填滿的慾望溝壑,我在他力圖奢靡的舉止中不安著,害怕會改變昨日的廝磨深情。

他沒變對我的依偎,也沒變對我的琴瑟,只是沒有當初的盡情,當初的盡興。他累了,累在極力爭取他想得到的。累在不停的舉兵興伐,更累在日夜不停的挖河築宮上。

我不會丟失溫雅,拿起昨日的纏綿不停的放嘴裡咀嚼回味。我坐在與他畫眉的案頭,磨墨捻筆,寫下:"承蒙皇天有德,能得與灑掃箕帚於皇庭,只恐我修身不夠,有負先人的厚望,故願努力不懈,自強不息,多謝皇恩浩蕩,使我得到長久的恩寵…"。他一面讀一面對我稱讚不已。只是當他再往下讀去,臉上便不再笑容,"…願立志於恭給,…苟無希於濫名…",他沒有稱讚,當看到"…夫居高必自危,慮處滿而防溢…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臺之美,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看到此時他臉上露出不悅,說"皇后身具瑤池,卻心慕寒素,未免太過清高了吧?!"

我輕語相送"陛下,我只是一種心情,拿它表達了"。他便坐在我的旁邊描繪起明年一同遊幸江都的盛大場面來,看著他得意洋洋,飛沫濺唾的給我講出行的鋪設路途,我知道:我勸止不了他。

花開便有結果,衣破便會露肘。我害怕的.,擔憂的,不安的都並行到來,江都沒有游完,卻回不了長安,煙塵四起,反聲震天,我在淚奔,他卻仰天長笑:"我待你們不薄,何必讓我這樣死法?",他飲鳩而去,留下我痛哭涕零:"若聽我一句,何至如此?!",可無人回答,只有御座血流成殤。

我並不怕命運多舛,雖然只想平安的活著,也不想成為一個物料任人爭奪和轉換。可是,不管怎樣的不願和不甘,怎樣的希冀天下和寧,都無法勸止。如果我的死去能讓天下回歸安寧,百姓從此安居,我願獻出我的頭顱。只要罷了狼煙,止了爭戰,百姓不在流離失所,我的面前不再倒下屍體,大運河裡萬舸爭渡,長安城內車輿盛仗,我願意在活著的每天都朗誦佛經,敲著盂鼓,祈求上天賜予人們風調雨順,萬心歸寧。

可無人聽到我的嘶喊,都在窺視著我的容貌,搶奪我的貞惠,糟蹋我的淑婉,連宇文化及也賊心不死,將我擄在身邊,不顧江山破碎,生靈塗炭,妄想偷得彈丸江山,卻最終只落得千古罵名。如此不齒的背叛與奸佞,又怎不叫人戳骨指背呢,如果說他忘記了自己的人民,而宇文之流便是戲弄了人民。這,我深知,卻無力拯救也無力挽回,只有一地的血流在逃亡的路上歲月的門口。

幾經輾轉,難眠於夜,落入眼簾的也只有夜黑,不知何日才見晴朗的天明。在看到無數次江山碎裂,無數次人民血漫長野之後,我能看到的只是漫天的風沙,赤涼的山嵐。

大漠,對於住慣長安的我,是無法經受大漠的風寒的。孤寂,淒涼讓我很快蒼老,十三年,如果在江南,對我來說並不漫長,而對於流亡在莽莽漠北的我卻是無限漫長,漆黑。長安三十年我未變容顏,待得秦王接我重回長安時,我已滿鬢盡霜,比雪蒼白。而此時,陪伴我的,只有幾卷經書。任淒涼掩了黃昏,所幸的是:天下黎民正頌唱著太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