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二連浩特散文

來源:才華庫 1.57W

迷迷糊糊中,被一縷從窗簾縫隙透進來的薄光誘惑,急忙忙起床,胡亂奔出去,忘了太陽鏡和圍巾。

印象二連浩特散文

二連浩特的早晨醒得特別早。黑夜不可以用漫漫形容,似乎一打盹的功夫,陽光就漫漶了黑夜的城。不到六點,廣袤的荒原大地上,一座孤零零的城罩在明亮、薄淺的陽光裡,銀子般乾淨。往對面看,就是外蒙的扎門烏德,一個籠統得像個巨大蒙古包、在外蒙排名第三、被譽為“小香港”的城市,看上去還沒有咱們這邊一個普普通通的鎮子大。

陽光寡亮且清寂。令屋子裡的你無法呼吸,無法抗拒。倘若你迫不及待奔出去擁抱它、享受它,那就著了它的道。它不會因你的喜愛還你溫情,那過於美好的陽光只是溫暖的假象,風沙才是這個城市真正的主宰。頭剛探出門外,寒冷且乾燥的風便聲勢浩大地向你撲來,猝不及防超出你的想像。在這裡出門,需要穿小外套,戴圍巾、口罩和墨鏡。室內室外,冷暖兩重天。

二連浩特是個新興城市,常住人口不足3萬。如果沒人告訴你這是個副地級市,你會把它當成個鎮子,一個普普通通、冷冷清清、宛立於孤獨深處的村鎮。這個每天接受風沙洗禮的城市,被風耗幹了塵土,變成了荒漠戈壁。一年裡有180多天刮五級以上大風,最低溫度-40℃。最美人間四月天。這裡的草甸子還枯黃在冬的記憶裡。但就是這個小城,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北鄰外蒙、俄羅斯,成為與深圳一起開發的口岸城市。城裡最高建築是位於市中心的百貨大樓,十八層綜合樓。全城只有一個水泥廠和一個磚廠,無其他企業,無任何汙染。

頂風前行,我期盼能像在內陸城市那樣可以看到這裡的子民——穿民族服裝、戴民族首飾、說民族母語的蒙古人。很遺憾,一個沒碰到。人少車少,陽光醒了,城還睡著。

昨晚在一個叫“王記餃子館”的全國連鎖店吃飯。老闆、食客、服務員全是漢人,吃漢飯,說漢話,鄰桌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倚在椅子旁吮著手指頭衝我憨笑,楊柳青年畫兒一般,有著純粹而鮮亮的美好。餃子是牛、羊肉餡,個大、多汁、多肉,像灌湯包。盛菜的盤子也大,菜堆得像小蒙古包。酸菜魚做得地道,觚大如臉盆,魚綿軟,湯酸香、微辣,吃得大家渾身冒汗。燴菜裡的小豆角、細米線、羊肉被爛糊糊的土豆泥和在一起,可作主食。還有醬牛肉、拌莜麵、涼調青菜,口味與內陸沒啥兩樣。

晚上入住北斗鑫賓館。一個老店,封閉好、有暖氣,溫度適宜,還有無線網,很內地的感覺。早餐在賓館吃。甜餅、小麻花、小花捲、油炸饃片,就著奶茶、豆漿,幾樣小鹹菜,家常味道。從衣食住行到文化信仰,這個城市已被完全漢化,看不到蒙古人、蒙古包,聽不到蒙古話,沒有牛羊成群,馬頭琴悠揚。除了飯店、銀行等單位的名字用蒙漢兩種文字加以標識外,無明顯地域特色。街上幾乎沒有廣告牌,即便位於市中心的百貨大樓也素面朝天,裸露青灰的樓體,無廣告牌匾,亦無宣傳字畫。倒是街道兩旁稀稀拉拉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文化名片,如二連精神:開放、包容、誠信、奉獻,與祖國精神完全一致。

街道兩旁的小店大多賣一些牛肉乾、奶製品,還有各種包裝的巧克力,花花綠綠的包裝,一些看不懂的符號。店主戴頂毛茸茸的蒙古尖頂帽子,小辮子拖在腦後,用流利的普通話介紹這些來自俄羅斯和外蒙的商品,如數家珍。

二連浩特安靜且寂寞。從早到晚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喧囂的音樂,沒有打折、跳樓價的叫賣,更沒有奇裝異服、色彩斑斕。寂靜的像座空城。偶爾可以看到外蒙的吉普車,破舊變形的帆布棚裡裝滿各種貨物寂寞地駛過空曠的街道。

二連浩特像這個城市的陽光一樣,自自然然、敞敞亮亮,粗糲率真,歷史的痕跡彷彿被風沙過濾了一般,只剩下乾乾淨淨的城,稀稀疏疏的人。

沿著主街道往正北方向走,就能看到國門。莊嚴的國徽鑲嵌在紅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正上方。祖國的北大門前,一個戴防風眼鏡、穿荒漠迷彩、全副武裝的士兵在界碑旁將日夜不停的風沙站成了屹立不動的軍姿。再往北走幾百米,可以看到外蒙的國門。兩座國門遙遙相對,楚河漢界的邊境線將一塊土地兩兩相隔,便成為不同國家。世界版圖因此有了紅黃橙綠,有了226個國家和地區的分野。

站在國門前,在呼嘯的風裡凝視界碑,祖國這倆字比任何時候都神聖——沉甸甸的責任感和油然而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保家衛國,寸土必爭。這不是氣量問題,而是一個國家的尊嚴所在。

二連浩特,像極了一個樸素自然、簡淨大方的女子,她將過往與崢嶸丟進風裡,只留下不動聲色的淡定與從容。我於春天輕輕來過,不帶走一縷陽光、一絲綠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