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糖葫蘆的大叔散文

來源:才華庫 2.99W

在自幼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區裡,每逢秋冬季,都有一抹鮮豔的紅色,在周圍反差的映襯下格外誘人。這是很常見的小吃——冰糖葫蘆。自從記事起,它就成為我冬日記憶中的一部分,就如同它的顏色一樣,它是我關於冬季記憶中的一抹鮮亮的顏色,而隨著二十餘年時間的流逝,沖走了太多的人、物、事,這為數不多的沉積下來的事物,就愈發的顯得珍貴。

賣糖葫蘆的大叔散文

我不知道大叔的手藝師承何處,也不知道大叔從什麼時候開始出攤,甚至不知道大叔姓什麼,但是我知道,只要那深秋的落葉飄下,我一定能在小區門口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和那抹熟悉的顏色。二十餘年,期間賣糖葫蘆的不止他一家,但是其他家來了又走了,只有他的攤位,堅持了二十餘年,我已經不記得我小時候他年輕時的樣子了,但是我依舊可以判斷出還是那位大叔。憑著那熟悉的口味,憑著那樸實的聲音,憑著那攤位上用紅色膠帶粘出來的”好再來”的玻璃罩。大叔的冰糖葫蘆是現做的。平時他下午一兩點左右出攤,帶著穿好的山楂、山藥、橘子等等,最主要的還是山楂。大叔先燒上一鍋水,待水開了之後放入冰糖,把冰糖煮化了倒上芝麻(近幾年新加的,以前沒有芝麻)然後端起鍋輕搖幾圈,就左手握住鍋把兒,右手拿起穿好的山楂,放進鍋裡,輕輕的把鍋向右邊一傾,右手配合著把冰糖葫蘆轉一圈,蘸勻糖,出鍋,甩在準備好的板子上,整個動作嫻熟流暢。

對大叔來說,就像是在製作一件件藝術品,對圍觀的我們來說,就像是觀看一件件藝術品製作的過程。

大叔的糖葫蘆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糖葫蘆。粗略看來與其他家的糖葫蘆無異,而差異,就在於細節。除了精良的選料,精準的火候,長年經驗積累出的糖水比例以及精湛的技藝,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品一般精益求精的精神。二十餘年,我從未在大叔的糖葫蘆裡吃到一粒為剔除的核兒,也沒發現蘸糖不勻的山楂。每當大叔把一串糖葫蘆蘸好糖的時候,他的.嘴角總會露出一抹滿足的微笑,每當他把糖葫蘆遞到我的手上的時候,他都會帶著一種自豪的表情。那感覺,像極了一位藝術家對待自己滿意的作品一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生活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大學以後,漸漸的,在小區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隨著物是人非,小區裡屬於的記憶越來越少了,原本熟悉的人、物、事都或多或少的發生了變化。大叔的糖葫蘆在我記事的時候只賣一塊錢,現在已經漲到了三塊,漲到兩塊的時候,有了糯米紙的包裹,漲到三塊的時候,增加了白芝麻。已經二十多年了,我不知道大叔還會幹多久,但是,每當那樹葉飄落,秋高氣爽的季節開始,我都會想起小區裡那一抹鮮豔的紅色,那熟悉大叔的冰糖葫蘆,那份沒有褪色的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