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賞析及試題分析

來源:才華庫 2.55W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詩歌賞析及試題分析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注】南朝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此詩寫於南歸途中。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1)這兩首詩所蘊含的情感同中有異:相同的是兩首詩都抒發了 ,不同的是江詩表達了 ,而岑詩表達了 。

(2)金聖嘆說:須知文到妙處,純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兩首詩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一)題目分析: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作於詩人入隋後,晚年歸鄉途中。心逐一句中南雲,南去的雲,人未歸,心已隨雲彩飛向故鄉了,此句寫心情,顯得非常急切;形隨一句中北雁,從北方飛來的雁,此句寫行動,歸鄉之快,如同北雁南飛一樣合乎自然;此時正是清秋時節,菊花開放,而重陽賞菊又是向來的習俗。下兩句自然轉入想象:籬下菊也許是他手栽,重九賞菊當是往日家居時的常事,自會引起美好回憶;幾花開,又見出他的關切、急切,要早一點到家欣賞,莫待無花空折枝。同時,籬下菊幾花開的虛寫拓寬了詩的內涵,聯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增強了詩人對未來退職閒居後生活的憧憬。全詩四句兩層,一實一虛,語言簡潔而極富啟發性。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表現的不僅僅是一般的思鄉。首句登高二字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強字則表現出詩人在戰亂中的悽清景況: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人送酒助興。次句化用典故引起人們種種聯想、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暗寓著題目中行軍的特定環境。遙憐一句,一面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一面特別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最後一句承前,扣住題目行軍兩字,詩人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垣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句想象已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題目(1)涉及兩首詩在思想情感和主旨上的異同點比較;題目(2)涉及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的不同點。

(二)閱卷分析:

(1)【評分標準】語意相近即可 每空1分

【問題】讀詩的問題,似懂非懂,缺乏整體閱讀思考,過分偏執、狹隘地理解詩句,過分拘泥於個別詞句,前後聯絡(包括題目、註釋、作者)解讀詩句隱含資訊的能力較弱;

表述的問題,答語冗長,缺乏答題素養,如某生回答岑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安史之亂,作者被迫離家,恰逢佳節,倍加思鄉,行軍中,希望能在戰場邊見到家鄉之菊的淒涼、無奈和思鄉思親之情,前後書寫45餘字,要點不明;

【答案】思鄉之情(思念故園之情;對家鄉故國的思念;對家鄉家人的思念)

【典型答語】對菊花的喜愛、思念之情;國破家亡的惆悵、悲哀與感慨;對長安城的思念不捨之情;對祖國的熱愛(愛國之情)

【答案】心向田園、渴望歸隱的心情

【典型答語】即將回到家園的喜悅、興奮、愉悅之情;對已亡的南朝的懷念,對國家淪陷的悲痛

【答案】對遭受戰亂的故園的痛惜之情(或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關切、同情 平定戰亂收復失地的渴望之情)

【典型答語】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之情和孤獨寂寞之感;對長安(故園)的擔憂之心;對戰爭的厭惡和無法歸鄉的惆悵;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懷才不遇,願為國獻身的精神

(2)【評分標準】語意相近即可 總說兩首詩運用虛實結合表達效果的相同點(1分);分別結合兩首詩的內容簡要分析(4分)(其中分說時,必須正確指出詩句虛寫實寫的內容,並就其表達效果簡要分析)

【答案】兩首詩都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內容,拓展了詩歌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情感(1分)。①兩首詩前兩句景中蘊情,虛實相生。江詩以流雲南逝、大雁來歸寫出了自己南歸的行蹤和急切的心情,岑詩以強欲登高、無人送酒寫出了自己的孤獨和失落(2分)。②兩首詩後兩句由實入虛,進入想象。江詩以揣測故園籬菊,花事如何,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岑詩則以掛念戰火紛飛中寂寞開放的菊花,寄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2分)。

【問題】①答題層次或答題要點遺漏,闡述不夠充實,如:江詩北雁南飛是實,而詩人的心隨南雲北雁向故鄉飛去,想到家鄉籬下的菊,是虛;岑詩在戰爭中勉強登高,卻無人送酒是實,而遠遠地想到家鄉的菊是虛,兩詩虛實相生,以實生虛,以虛襯實。

再如,江詩中心逐形隨是實寫,故鄉今日是虛寫,虛實結合,動靜相交,使文章感情色彩豐富;岑詩中詩人慾登高,無人送酒是實寫,故鄉菊是虛寫,虛實結合,使文章思想感情意味更濃。

②答題以感代析,書面表達和概括能力差,如江詩寫他在南歸途中隨南遷的北雁一起來,忽又想起故鄉的菊不知花開的如何,辭官後,心中多了份坦然,江河早已破滅,以己之力無法力攔狂瀾,但求問心無愧,自己過隱居的生活。

③概念模糊,表述不清,亂扣術語,如某些考生將兩首詩虛寫和實寫的內容混淆顛倒;或乾脆從託物言志、情景關係、動靜關係、烘托、比喻、誇張等角度作答。

如江詩用誇張的手法側面烘托了回鄉的急切心情;又如江詩中心逐形隨二句表面上寫氣候變化、世間景色,實則包涵了對南朝亡國的感慨之情,岑詩中遙憐一句,回憶故園之菊,觸發內心報國之情,兩詩看似寫景,實則言情,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再如,江詩用故鄉籬下菊的實襯托南朝滅亡,借景抒情,把對菊的思念抒發為對故園的愁思;而岑詩也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故園菊與長安故園的虛結合起來,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作者的思國之情。

④解讀失實,缺乏細讀和嚴謹的讀詩素養,如江詩中南雲實指南朝,北雁實指北方來的新王朝隋,表面上寫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實則隱含地寫出了詩人一心向南的思想感情。

⑤答題書面的問題,缺少分點作答的得分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