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各科學習指導 教師隨筆

來源:才華庫 3.18W

 高一剛剛開學的時候會比較辛苦,有好多知識比較抽象,很難懂,可是對於學習是不能急的,要慢慢來。 

高一新生各科學習指導 教師隨筆

       數學:高一上學期的數學是基礎,一定要學好,否則大學聯考可能會吃虧.數學課前一定要提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如果打筆記和聽講有衝突的話,就要著重聽講,老師講的是最重要的,課後要認真鞏固複習,做點習題.不要求多,但要求精。 

       英語:因為用的是新教材,不要認為課文不重要,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書本上的課文,語法也要了解,多看點英語雜誌,如《英語沙龍》、《英語廣場》等等.聽力呢用《瘋狂英語》比較不錯,另外21世紀報英語版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 

        語文:語文要注重積累,文言文很重要,作文也很重要,今年大學聯考又另增加了熟語的考察,句子改錯,等等。 

         物理:我的物理學的最差,所以只能借鑑別人的學習方法了。 

       剛開始的物理和國中的不太能接上,好像是知識斷層,第一章講的是力,怎麼說呢,力是非常非常重要,整個高一都能和它扯上關係,物理拒絕想當然,不要以為它簡單,有道是'想當然,害死人'物理學習中不僅要多做題,而且要看課本,任何學科基礎知識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到摩檫力就開始感覺到難度了,它是一個檻,要學會如何分析力,才能進一步學習更深的課本內容。 

        物理是最形象和直觀的一門經驗性科學.學好物理,對定理概念的模型化,形象化是非常重要的,國中的物理可以通過記憶來學習而高中的物理更注重理解,推理和思維能力.大致可分為:力學,熱學,電學,磁學和光學,高一主要是力學。 

       當然,沒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仍然解不了題,強調是'恰當'二字,同一種題目就有好多解題方法,有隔離法,整體法,假設法,歸納法,守恆法,臨界法等,但要通過總結來解決。 

       化學:關於數理化的學習,有一件大有裨益的事可以做的,就是有機會的話儘量不侷限於老師的講課速度,適當給自己加提前量,超前自學。 

       

        化學被人稱為第二外語,原因就是需要記憶的東西比較多,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氧化性還原性等.這些知識往往很零碎,但做選擇題和推斷題時這些往往是突破口.記住眾多的知識點,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由於高中化學的理論色彩很強,注重理解和各個知識點的聯絡,這裡需要強調聯絡和推理能力,沒有這些能力你也許會學會其中的某一章,或各個章節,但一旦綜合考察,仍然是捉襟見肘。 

       高一的化學方程式很多,也數不清,但它們有記憶方法,用類似記憶法就可以了,記住一個,理解記住其它的。 

       然後就是元素週期表,同週期,同主族之間的關係,理清關係對做推斷題有很大的幫助。學習電解質這一節,要注意電離平衡,電子式的寫法,等等。 

       化學並不難學,學不好往往是因為概念不清,該記住的東西沒有記住。學好化學沒有捷徑,只有在全面掌握書本知識的前提下,作題才有效果。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國中物理的區別: 

1、國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第一學期所學的新編高階中學 試驗修訂本 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 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國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國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向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 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國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國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座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鍊,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國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國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國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複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國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國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複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國中生進入高一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麼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複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式、圖象、向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國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向量概念和運算對國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麼,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國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國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國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學校裡,我們見到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裡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穫。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儲存。 

(三)及時複習。要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裡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範;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儲存好,留待以後複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儲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阿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