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風情之老舍在英國

來源:才華庫 3.23W

提起中國現代文學大家,很多人自然會想起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些文學大家在上個世紀的中國赫赫有名,是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文學大師。

英國留學風情之老舍在英國

其中老舍先生以其幽默的風格,和對北京市民,生活狀態的描述,再現瞭解放前的中國社會現狀。他的名著《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等都為我們所熟悉,一直到現在,仍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實也有段留洋的經歷,你知道他在英國的故事嗎?

5月,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先生來英國舉行講座。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清華大學合辦的倫敦商務孔子學院的講堂裡,舒乙先生風趣的講述了父親當年在英國的往事。

《金瓶梅》英文版背後的譯者

老舍先生從來不提,很多人也不知道的,他是英文版《金瓶梅》背後的譯者。譯書一事是無巧不成書,算是他無意間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的足跡。

譯書的源淵自於老舍的室友,艾支頓先生。此人是個語言天才,會5國語言:中文,拉丁文,希臘文,德文,法文。當時他剛接受了翻譯《金瓶梅》的任務,碰巧同住者是位中文講師,在倫敦大學任教的舒慶春(老舍原名)先生,於是兩人開始了合作翻譯之路。1925年書出版後,艾支頓在扉頁上上寫道:給我的朋友,(老舍原名舒慶春的縮寫)。他說:沒有(他)不懈而慷慨的幫助,我永遠也不敢進行這項工作。我將永遠感謝他。

有趣的一個插曲是,艾支頓把書中露骨的.性描寫翻譯成了拉丁文。不知道是出於調英國人胃口的考慮還是其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更有好事者專門把此部分譯成英文,另出書。直到1972年,讀者才有機會看到此書的完整英文版本,艾支頓終於把他其他部分由拉丁文糾正成英文,結集出版。

5年創作3部長篇

英國是老舍文學寫作的開始,他的前三部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均是在英國執教5年間完成的。

1924年老舍開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執教,教中國官話和古典文學。年薪只有250鎊(後增為300鎊),每週授課最多20個小時,假期每年有5個月。大把的空餘時間,因為授課關係和經濟原因,他又不能多出遠門,業餘生活就在圖書館度過。後來受許第山先生的啟發(許當時在牛津讀書),開始寫作之路。頗為高產,5年內完成了3部長篇,而且登在當時國內頂級文學雜誌《小說月報》上面。當時寫小說的人廖廖無幾,《小說月報》一年就連載一部長篇,老舍算是獨佔鰲頭。新文化運動盛行,改良白話文,老舍創造的新語言體,北京方言,也算是開啟了另一種語言形式。憑藉小說,當時名聲鵲起,風頭無兩。並被譽為中國現代長篇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算是佔了天時地利。如果沒有這段訪英的日子,沒有受到朋友啟發,沒有教書之餘的閒暇時光,也許就沒有後來的老舍。

留英期間的作品,老舍以反映國外中國人的生活現狀,已經表現民族文化差異為主,並強調國家要強盛,國民要振奮。三部作品中尤其以《二馬》最為突出,它將中,英兩國國民民族性進行了深刻對比,並大量的描寫了英國的實景,採用真名,其中倫敦地名的描寫就有39處。他寫的真實倫敦,讓到過倫敦的人,都會有共鳴。尤其他善於調侃英國人,如把piccadilly說成皮開得利,Holborn名為猴笨,等等,幽默有趣。在英國的朋友,一定要去讀一讀此書,會讓你捧腹大笑之餘,也會有對當時的海不歸和舊移民的生活群體有新解讀。

中文有聲教材的播音員

你一定會想不到,老舍先生還趕了了個時髦,當過海外漢語的播音員。

上個世紀20年代,一套名為《言語聲片》的漢語有聲教材流行於世界。這是英國靈格風出版公司託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製作,專門針對外國人學漢語的學習教材,用灌唱片的辦法教發音,會話。在當時這算大製作了,耗費不菲,製作精良。此教材的編寫大部分是老舍負責。前部分以簡單字,詞為主,由東方學院的另兩位外籍老師編寫,下半部分老舍則編寫較為複雜。他把每篇課文立了個主題,如洋服莊,銀行,商業談話等,採用課文,會話,詞彙結合的形式,內容貼合實際,新穎靈活,是套實用的成人漢語教材。此教材的全部發音部分以及部分課文錄音都是老舍。當時25歲的他,聲音清脆,嘹亮,標準北京音,很好聽。

不可否認,這部教材為漢語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後來這套唱片被錄成了CD光碟,陳列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裡。 如今,聽眾依然可以聽到年輕的舒慶春(C.C. Shu)的聲音,能否聽出英國的味道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