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讀畫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8W

 教學目標:

梁實秋讀畫教學設計

1.理解文章通過“讀畫”所展現的中國古老的文化的氣息;

2.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熱愛之情。

3.理解文章樸素真摯、娓娓道來的語言風格。

 重點難點:

1.體會文章通過“讀畫”所展現的中國古老文化的氣息;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2.理解文章樸素真摯、平易親切的語言風格。

教學方法:

圈點勾畫讀書法:通過反覆朗讀,領會文字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

設疑研究讀書法: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有這樣一位散文作家,他的散文看起來瑣碎,沒有故事情節,全憑見識,將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拼湊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點,雜而不亂,抖開斑斕;他的散文,似乎東一鱗西一爪,若雲裡神龍,飄忽不定,反而沒有編故事的斧痕匠氣;他的散文,觸類旁通,信手捻來,隨心所欲,東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一瀉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幾件瑣事,任何瑣碎小事,一到他的筆下,便衍化成滋潤豐沛的長文。他的的散文看似輕鬆灑脫,但是沒有學貫中西的淵博學識,這一手是學不到家的。這就是一絕。

他就是著名的散文家梁實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散文《讀畫》,和他一起“讀畫”。

(板書課題:讀畫)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號均默,原名樑治華,字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祖籍浙江,出生於北京。他在散文上有很高的成就。

 三、聽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聽配樂朗誦散文《讀畫》。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讀畫》。

2.學生聆聽老師的閱讀,初步感知課文。

3.學生談自己閱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本文寫自己由讀畫引起的思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人生感悟。

四、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去悟讀文章,理清文章的結構。

明確:

1. 第1節:由《隨園詩話》引出讀詩的話題;

2. 第2至4節:寫讀詩所產生的種種感受;

3. 第5節:進一步明確“讀畫”給人以心靈上的享受。

五、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字。

1.學生默讀課文,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閱讀文字,要求閱讀時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在文字旁邊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

2.教者巡視課堂,檢查學生的閱讀感悟情況。

3.閱讀文章第一節,思考文章引用《隨園詩話》,有什麼作用?

學生思考,交流後明確:

引用《隨園詩話》中的話,表明讀是讀誦之意,也就是把畫當作詩來讀,因為有文章詞句然後方可讀誦,讀畫其實就是應該是讀誦畫中之詩的意思。

請學生思考,作者這樣說“讀畫,就是讀詩”,這個觀點是否新穎啊?

應該說,作者這個觀點是很新穎的,讀畫,就是讀出畫中之詩,要善於讀出畫面背後的詩意來,使畫面充滿詩情畫意。

4. 思考,既然作者說“讀畫”就是“讀詩”,為什麼說“讀畫”就是“讀詩”呢?

學生思考,結合文章第二節內容,說出自己的感悟。

(提示:學生互相交流,說出自己的思考結果)

明確:讀一首詩,可以欣賞其中的景物描寫,即所謂“歷歷如繪”。詩之極致畢竟別有所在,其著重點在於人的概念與情感。所謂詩意、詩趣、詩境,多少有些抽象,以語言文字來表達最為適宜。

看一幅畫,可以欣賞其中蘊藏的詩的.情趣,但並非所有的畫都有詩的情趣,而且畫的主要功能在於描繪一個意象。

(提示學生,認真審讀材料,從原文中尋找答案。)

學生齊讀文章第二段,要求讀出感情,運用正確的語氣語調,

5.研讀第三節,思考:為什麼說“比較起外國畫來,中國畫裡的詩意多一些”?

明確:

(1) 不少畫,只看畫題就覺詩意盎然。

(2) 文人畫家,一肚皮不合時宜,在山水畫中寄託了隱逸超脫的思想,所以山水畫的境界成了中國畫家人格最完美的反映。

(3) 即使是小幅的花卉,也有一股豪邁瀟灑之氣躍然紙上。

6.“不少畫家,在畫面上題上或多或少的詩詞字句”,這樣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明確:使畫中的詩意更加明顯;因為:

(1)中國字本身有其藝術價值,若是題寫得當,也不難看,而且畫裡面的詩意也有用文字表達的必要;

(2)題上字的畫就由純粹的畫變成一幅具有道德價值概念的插圖;

(3)畫的本身應該能表現畫家所要表現的東西,不須另外再借助文字作說明,題畫的辦法有時使畫不復成為純粹的畫。

7.思考:文章第四段舉了金冬心在一幅清癯高傲之氣撲人眉宇的墨梅之間題寫詞句,有作用?

明確:文章舉金冬心在畫上題詞,目的是證明中國字本身有其藝術價值,若是題寫得當,會恰到好處,而且畫裡面的詩意也有用文字表達的必要的道理,他的畫已經不再是一幅單純的畫,而是由純粹的畫變成一幅具有道德價值概念的插圖。

這就是梁實秋的散文,在平平淡淡中含蘊深刻的道理,本文在看似平淡的筆墨間流露出對中華繪畫的讚美,對中華文明的熱愛之情。

下面,我們再來鑑賞一下大師散文的語言,感悟作家的語言風格。

六、品讀課文,鑑賞精美語言。

1.“我們說讀畫,實在是在畫裡尋詩”,句中加點的詞語“實在”能否去掉?為什麼?

(提示:引導學生讀一讀,品一品,議一議)

明確:不能去掉。“實在”,是副詞,強調“的確”。句中表明我們說讀畫,的確就是在畫裡尋找詩歌,讀出畫面背後的詩味來。因為所謂詩意、詩趣、詩境,多少有些抽象,以語言文字來表達最為適宜。而我們看一幅畫,可以欣賞其中蘊藏的詩的情趣,但並非所有的畫都有詩的情趣,而且畫的主要功能在於描繪一個意象。如果去掉,不能起到強調的作用。

2. “即使是小幅的花卉,也有一股豪邁瀟灑之氣躍然紙上。”體會“即使……也”在句中的表達效果。

明確:“即使……也”是表示假設關係的關聯詞語,表示讓步;句中表明“連小幅的花卉,都有一股豪邁瀟灑之氣躍然紙上”,更何況那些大幅畫卷,鴻篇鉅製了。這就更加有力地闡明瞭“讀畫”其實就是“讀詩”的道理,使行文更有說服力,也更耐人尋味。

3. “畫中已有詩,有些畫家還怕詩意不夠明顯,在畫面上題上或多或少的詩詞字句。”請同學們體會句中加點詞語“或多或少”的表達效果。

(讓同學們思考,請某同學上講臺板演)

(學生研究自己的答案,並且與同桌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見)

學生討論後,指名回答,明確:

“或多或少”,指“多多少少”,或者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因為“畫中已有詩,有些畫家還怕詩意不夠明顯”,句中表明那“或者多一點,或者少一點”的“詩詞字句”,對於深化畫面的詩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極其有力的強調了“詩意”對於畫面的重要作用,也就鮮明的表達了“讀畫”其實“應該是讀畫中之詩”的觀點。

(請大家交流剛才在詞語品味環節所得到的收穫,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

總結歸納:

綜上所述所述,文章以鮮明有力的材料,闡明瞭“讀畫”就是“讀詩”的道理,從而啟發人們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凝視事物,讀出事物背後的東西來,表達了作者美好生活的熱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讚美之情。

 七、默讀文章,感知語言特點。

1.本文內容簡短,但又記述翔實。

作家推崇作文要“簡短”,主張“文章要深,要遠,就是不要長”。本文內容短小精悍,闡述道理娓娓道來,彷彿拉家常一般。

2.平淡悠遠而內蘊深邃,充滿智慧的光芒。

梁實秋的散文小品常常是引經據典,又穿插談笑,趣事,俚語,學識十分豐厚,使作品具有一種雍容大度,舒徐自在的品格。作家所選的材料選的都是身邊平凡的常事或素材,入文後卻能體現出不凡的人生哲思,這些和他的其他散文如《下棋》,《窗外》,《排隊》一樣,可見他清雅恬淡、隨心所欲、豐厚適意的人生情趣和獨特而又深刻的哲學思想。

八、鑑讀文章,進行練筆訓練。

作者認為,讀畫就是讀詩,你還認為讀畫就是讀 ,寫出你自己的理解。

(留幾分鐘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理解,並且開展交流。注意借鑑本文的寫法。)

九、佈置作業:

1.精細化閱讀文章,寫出你自己對讀畫的感悟;

2.整理課堂筆記。

附:板書設計

  讀 畫

  梁實秋

  讀畫:讀畫中之詩

  讀畫:就是畫中尋詩 平淡悠遠

  山水畫:畫家人格最完美的反應 內涵深蘊

  畫面上:題寫或多或少的字句 閃爍智慧

  畫得美妙:訴諸人的心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