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四書》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21W

《光之四書》是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光之四書》讀後感

  《光之四書》讀後感篇一

光之四書,收於林清玄散文,這四篇文章分別是是借光線來反省人性的淪陷,城市的進步所致人對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對於自然的漠視,第四篇是對陽光的忽略。主體是人與太陽所代表的自然,以人為,和諧社會,臺灣的作家大多有這良知,能夠對人有所關懷,私以為這才是作家之本。

“我們心裡的小草有時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無數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

這是全文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我認為最精彩的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個社會在進步各種表層上所顯示的跡象的特徵都在說明這個社會亦或是民族正在進步,朝著一個他們所認為的理想的目標行進著,可能不得以實現,但現實是行進著就好。光鮮亮麗的表面很好看,大家也很高興,但是掩藏在surface下的景色呢,我想不會是大堡礁,是灰暗的破落的珊瑚蟲殘骸,是的我說的是人們日漸缺少的作為一種生物的感知自然的能力與想法,除了呼吸之外,自然教會人們的太少太少,少得可憐。“無數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蝴蝶,輕的,小的,翩翩然的。任何人對於蝴蝶的.印象無非是這些,活力。這是指人吧我想,蒼白沒有血色,人怎麼可以這樣呢,但現實確實如此沒有什麼可以申辯的。林清玄大致上便是如此的一人,只想充實人,從內而至外。只是想讓蝴蝶恢復亮麗與血色而已,他選擇了鉛墨這條路,執意行走到底,義無反顧。

  《光之四書》讀後感篇二

這幾天,雨如斷線的珠子般一竄竄地落到率綠葉上,水池裡,花瓣中,彈跳著又消失。潔淨的雨珠拂去了我們心靈上的塵埃,清涼的雨絲一下子就把人們的心牽引到了大自然中,世俗中的喧囂,名利都隨著雨珠的彈跳而銷聲匿跡。。心中竟是自然地香馨。

在這樣寧靜,舒雅的環境中,情思完全與自然融到了一起。想起前些天讀過的林清玄的《光之四書》,心中不禁對自然中“光”的遐思也飛揚了起來。

陽光在林清玄的眼中有色彩,有味道,有香氣,有觸覺。晒了陽光的穀子就格外香,晒了陽光的魷魚就格外鮮。在他的眼中,陽光還有狂野,溫和,柔膩的區分,多麼神奇的陽光!這些似乎是我們平時不曾發現的。然而作者卻告訴我們這並不神奇,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中退化了”,“盤中的陽光之味在時代的程序中似乎日漸清淡起來。”“只有手的觸覺,而沒有心靈的觸覺。”

我理解了作者的所言之意。正如我現在所處的氣氛——在一片清新自然的雨氣中,我敞開了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去感知自然地氣息。所以我能不失古人的天性。而如今的人們生活在剛筋水泥中,忙碌與工作,身心都已被城市化,又怎麼能靜下心來去感知自然的氣息呢?在城市的生活中,冥冥之間,生命的某些天性已被歲月所磨噬……

前幾日的早晨,爸爸從水桶中撈出一隻倒黴的老鼠,準備訓練小貓吃老鼠。可不曾想到把小貓放到那奄奄一息的老鼠身邊時,小貓只是不在意的瞥了一眼,就轉身逃脫了。它蹲在遠處舔著手抓,生怕老鼠髒了它的手。爸爸生氣把貓拎到老鼠旁,按著他的頭,說:“吃!平時給你吃慣好肉,連你老本行都不幹了啦?”小貓痛苦地閉著眼扭動著身軀。倔強的小貓就是不肯吃老鼠。“算了,把它送走。捉只野貓!”爸爸鬆了手,搖搖頭,無奈地說:“這就是嬌生慣養的結果!唉—-想當年,我小時候那隻貓捉老鼠!現在人過上了好日子,連貓也不捉老鼠,吃上高檔肉了!天性都變囉!真是白養。”小貓悲叫著逃到角落裡了。我咀嚼著爸爸的一番話,突然發覺人類有何嘗不是呢?曾經貓捉鼠,人吃老南瓜;曾經貓不嫌鼠,人也不嫌苦。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著,那身上都是一塊塊飽滿的肉,那一顆顆心都是樸實得如黃土般的心。如今呢?此貓非彼貓,此人非彼人。人貓都過上了都市化的生活,那身上的肉都是一絲絲嫩肉,那一顆顆心都複雜得如散亂無頭的線團。

這都是長久生活在都市中造成的。但當我們靜一靜,聆聽窗外的自然之聲,如我現在這般恬靜之時,我們會聞到陽光的芳香,聽到蟲蟻的話語,觸到綠葉的清涼,心頭的煩線亂絲也會在這漸漸瀝瀝的雨聲中,慢慢自動消解,沉重的身體也會突然如這雨絲般輕盈,徐徐地像要飄飛入天空,山谷,樹林……

  《光之四書》讀後感篇三

在貧窮的村長大的林清玄對人生感覺是,籠中剪羽,仰看百鳥之翔;側畔沉舟、,坐閱千帆之過。喝茶飲酒都能品出哲學的他,對陽光更有著獨特的見解。

在他的筆下,陽光擁有顏色,語言看似隨意,但是獨具匠心,將陽光本色的失落全部展現的淋漓盡致。是啊,這樣一想,陽光卻實是無情,它讓我們無法隱藏,它的無情在於它的本色,也在於它的永恆,又在於它的自然。不管人世有多少滄桑,陽光總不改變它的顏色,所以彷彿也不值得歌頌了。熟知中國文學的人應該發現,中國的詩詞家少有寫陽光下的心情,他們寫到的陽光盡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盡是黃昏(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盡是落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盡是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盡是斜陽(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陽光無所不在,無所不照。其實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裡,而是在陽光下呀,令人戰慄,有陽光的藝術不是詩人詞家的,是畫家的專利,中國一部藝術史大部分寫陽光,西方的藝術史也是亮燦輝煌。

在他筆下,陽光擁有香氣。你是否留心過,夏天剛在太陽下的衣服總有一股味道。其實,那就是陽光的香味,如此的沁人心脾。作者筆下的農夫,放棄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毅然決定留在鄉村,只因陽光的香味,陽光的魅力使他魂牽夢繞。而嗅覺退化的都市人卻遺忘陽光,反差之大,令人心痛。閒暇時,不妨在陽光下深呼吸,你聞到的不僅是陽光的香味,也是都市人所沒有的嗅覺。

在他的筆下,陽光擁有味道。文中所例舉的魷魚;魚翅;烏魚子;筍乾等,正是因為有了陽光,才使它們的味道特別美味。陽光的功能不僅讓它們乾燥,耐於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氣味凝聚起來,但它們散發著不同的味道。當我們走進草藥房的時候,鋪子撲鼻而來的草香藥香,但在從前,無一不是經過陽光凝結而成的。不管什麼時候,總有一些人具備敏感的舌頭,能辨別出陽光的壯烈與陰柔――陽光那時刻像是一碟精心調製的小菜,令人齒頰留香。

在他的筆下,陽光可以觸控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被觸控的人不僅應有生理的觸覺。寓言中的那位盲者是幸福的,因為他擁有心靈的觸覺。從埃及到中歐諸國,陽光竟有著種種變化的觸覺,或狂野,或壯朗,或溫柔,或細膩,變化萬千。一個沒有觸覺的人,他是體會不出陽光的觸控時的真切。也體會不出花鳥蟲魚,草木山河的快樂。

只要真正地面對陽光,人就不會覺得自己是神,是萬物之主宰。一語道破了現代文明的狂妄。林清玄以一貫清澈澄清的心境於質樸無華的文字中傳達出淡淡的傷感。他的情感猶如無波之湖中偶投一塊小石,而微微泛起的漣琦,靜而不死,動而不喧,生機蘊涵,讓疲憊不堪而感官能力正在逐漸喪失的都市人得到一絲心靈的慰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