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三校教育考察報告

來源:才華庫 2.93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江蘇三校教育考察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蘇三校教育考察報告

x月x日——x日我區的國中學校業務校長及名學科教師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xxx著名國中教學管理創新與精品課觀摩研討交流活動”,先後到南京第十二中學、揚州梅嶺中學和泰州洋思中學(以下簡稱“三校”)進行了課堂教學觀摩和參觀考察,並聆聽了由上述三校校長作的精彩的報告。現將參加此次活動的認識和感想彙報如下。

一、立足“育人”抓“教學”,成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這是為每一位校長和教學管理者所認同的一個觀點。但同時,教學本身又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為育人服務的;而切實將德育工作擺在首要位置,採取有效的手段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健康人格的培養和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是教學質量得以持續穩定提高的保證。正確地處理德育與教學的關係,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三校成功的經驗之一。三校在德育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梅嶺中學和洋思中學都是“xxx德育先進學校”,南京十二中是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的“先進實驗學校”,校長們談到德育工作無不津津樂道,將其作為辦學特點、亮點來介紹。走進南京十二中,在學校最高建築——綜合樓上,作為該校施教總原則的“育人教書”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把“育人”放在“教書”前面,決不僅僅是詞序上的顛倒,更體現出了該校領導對二者關係的認識,鄧可清校長說: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得益於育人的成功,得益於尊師敬知風氣的形成。他認為,要取得好的教學成績,必先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心靈動起來、臉上笑起來。該校確立的“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辦學理念與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樣,對全體師生都是莫大的激勵;而從零開始,“日有所進,日後有為”的要求很貼近學生的實際,即使基礎再差的學生也有登上“日有所進”光榮榜的機會,而榜上有名則是每個學生最大的榮耀。十二中提出了“學習讀書、學習做人、身體強健、心理健康、科學思維、意志頑強、自強自信、勝負如常”的學生基本素質訓練要求,規定了“安全、淨、靜、敬、進”的學校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自建校以來長抓不懈,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梅嶺中學以“尊重人、發展人、完善人”為辦學宗旨,校長王力耕說:梅中辦學的理想就是創造一個美好的“梅中情結”,使在校的學生無限熱愛梅中,使畢業的學生無限眷戀梅中。試想一個無限熱愛學校的學生能不好學上進嗎,而一個無限眷戀母校的學生也一定是一個成功者。洋思中學更是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綜合素質的典範,其校本課程《四會讀本》共頁,有關“學會學習”的內容只有頁,很簡略;而有關“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內容則佔了將近頁,十分詳盡。有人說: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鍛鍊學生的學習意志、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就不可能主動地高效地學習,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也就幾近於一句空話。換句話說,不立足於育人而孤立地抓教學,忽視了德育而片面地強調教學,都是非科學的。

二、以科學的教學觀為指導,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通觀三校的教學,可以看出教學的高質量源於課堂的高效益。三校的校長都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為一個核心的課題來研究,並且找到了各具特色而都行之有效的方法。南京十二中的鄧可清校長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學的主渠道,而且是育人的主要場所,是班級建設成敗的策源地,是學校整體工作運轉的支點,學校一切工作的作用力都應該凝聚到課堂上;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堅持科學教法與學法的結合,是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永恆的主題。在學習借鑑洋思經驗的基礎上,全校普遍採用“導學稿”進行教學,“導學稿”是為學生的學習設計的方案,“導學稿”分為課前導學、課堂導學和課後導學。課前,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研究教法和重要的知識點,由一位教師主筆寫出“導學稿”提早一天發給學生,“導學稿”分為“導學目標”、“導學重點”、“預習導學”、“課堂導學”、“知識鞏固”、“拓展與延伸”和“課後作業”幾大塊。現在“導學稿”已經成為中國中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在幾乎所有學科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也促進了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發展。梅嶺中學的王力耕校長則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四變三結合”的教學理論,即從教材結構分析看,備課的角度要變,要將“備教材”、“備學生”、“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從課堂教學結構看,教師的教法要變,要將“講清重點”、“啟發思維”、“教給學法”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從學生的知識結構看,聽課的方式要變,要將“以聽為主”、“以練為主”、“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有效學習;從教學反饋要求看,作業佈置形式要變,要將“順次佈置”、“精選佈置”、“分層要求”三者結合起來,以體現實事求是,減輕負擔。“四變三結合”的教學理論見諸於課堂,便是生機、活力和高效。

三、走好校本培訓之路,打造精良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打造一支敬業、精業、樂業的教師隊伍理應是每位校長最重要的目標追求。解讀三校教學管理和改革成功的祕訣,不難發現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一刻也不放鬆地、全方位地抓好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在這方面三校的校長的做法可謂同中有異,異曲同工。相同的是都以高遠的目標激勵教師、以先進的理念引領教師、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師。不同的是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有效地破解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難題。南京十二中針對建校初期教師人心渙散的局面,把強化教師的責任作為首當其衝的問題來解決。在南京的諸多校長和班主任中,流傳著鄧可清校長“創作”的一個故事:某年,閻王爺大赦。眾多獲赦之鬼,舉杯把盞,慶賀重獲自由身,惟有一位仍處在層地獄的小鬼,期期艾艾,痛苦鬱悶至極,原來他犯的是十惡不赦罪,閻王爺故未對其開恩。正當此時,該小鬼聽到自己的腳下有哭泣聲,細問之,才知道閻王爺還特設了第層地獄,哭聲是一位曾經在陽間作教書匠的鬼發出的,“教書匠”道:“我犯的是誤人子弟罪,故被閻王打入層地獄,你們還可能獲赦,我卻永無翻身的機會了!”鄧校長的這個故事充滿了警省和鞭策的力量,發人深思。他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四個原則:學生的利益高於一切;家長的意見重於一切;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貴於一切;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壓倒一切。責任心教育剛性管理人文關懷,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的動力,推動十二中的教學質量和整體工作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年的`一所“貼給我錢也不讓孩子去”(一位家長的話)的學校到擇校生佔到在校生總數的學校,僅用年時間就從辦不下去的學校到xxx現代教育示範學校。梅嶺中學則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作為教師隊伍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難題。王力耕校長一針見血地指出:課改的問題就是觀念更新的問題,課改之難在於傳統觀念的突破。因此校長必須以先進的理念引導教師,以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教學實踐中。為促成教師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的持續轉變,梅中致力於建設學習型組織,形成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長效機制,使教師隊伍永葆活力。洋思中學針對近幾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老教師不斷從教學一線退出,新教師大量湧入的現實,將重點放在促進新教師迅速成長上。採取以老帶新、集中強化的方式使新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洋思的工作環境、熟悉工作要求、掌握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形成洋思所特有的工作作風。一名新教師在暑假培訓期間單是聽課竟達節,新學期開學走上講臺,就儼然是一位成熟的老教師了。教學的高質量來源於教師隊伍的高素質,而教師隊伍的高素質既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樹立“管理即培訓”的理念,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已成為擺在各校面前的一項緊迫的任務。

四、不斷創新,形成鮮明辦學特色。

教育的生命在於創新,而創新的成果往往反映在辦學的特色上。南京十二中與《現代快報》聯手在全省首創“愛心班”,面向xxx招收家境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生在十二中享受免費教育;此舉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關注和大力支援,江蘇教育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南京日報》、《現代快報》等多家媒體給予熱情的報道,十二中前所未有地成了人們讚譽的物件和關注的焦點。“愛心班”的成功創辦給十二中的發展帶來了超乎尋常的社會效益、教育效益和經濟效益。梅嶺中學的“體驗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該校的教育特色。體驗教育就是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扮演某個角色,獲取真實的體驗;梅中創設了富有情趣的“生活碰碰車”體驗活動系列,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角色,學會本領,明白道理,獲取感受,在實踐中培養自理自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學會調查、收集、處理資訊,學會如何研究,同時在體驗中培養“梅中情結”。梅中的體驗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進梅中反映體驗教育成果的展版成為最惹人注目的風景,年中央電視臺《第二起跑線》欄目做了專題介紹。勞動技術教育是梅中的另一個教學特色,該校與德國合作建立了專門的勞動技術教學基地,在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獲得“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稱號。

本次考察活動行程緊、節奏快,很難對所參觀考察的學校形成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因此上面所談的一些未免膚淺。而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還是三校整潔優美的校園、自信自豪的教師、樸素文雅的學生,是那種名校所特有的育人的氣氛,不禁又想到了肖川的一句話:辦學校,辦的就是一種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