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4W

緊張又充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又將謝下帷幕,你梳理過這段時間的社會實踐嗎?是時候進行一個全面的總結了。那麼實踐報告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通用5篇)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篇1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瞭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查、個別採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繼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職責;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洩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聚。

2.年二十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貢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運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

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

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5.正月七年級宜祭祖:

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畢後,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互相恭賀。

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6.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

八年級是出嫁女回孃家的日子,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九年級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8.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都掃出門,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

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髮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美好的願望。

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託新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篇2

一、實踐目的:

為了響應我院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我們組成員於1月15日至2月6日期間結合新春佳節來臨的契機,在遼寧朝陽,盤錦等地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春節節日氛圍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實踐內容:

在開展活動之前,我們調查了傳統節日新春佳節我們市區鄉村的飲食文化習俗、鄉村的文化娛樂及傳統活動。在調查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的文化習俗時,通過在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瞭解,通過書籍網路,實地考察等進行調查。採取先農村後城市的方法進行調查,在此期間我們發現我們的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特別多。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有貼春聯、貼掛錢兒、放鞭炮、守歲、吃餃子、給壓歲錢、跑黃河、鬧花燈等等。有民謠道出了過年的習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區過年的習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遼寧大多數地區,尤其是農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過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這樣做就是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很粘牙。

(2)掃塵: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人們會將房間打掃乾淨,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掃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也叫除舊迎新,徹底清理粉刷乾淨迎接新年。

(3)春節前的準備:

置辦年貨:在農村,人們會熱熱鬧鬧的趕大集,採購春節用品,會在集市上給孩子買新衣服,買鞭炮,買菜等。

殺豬:在農村,舊時沒有冰箱,最好的殺豬季節為春節前,一是喜慶,二是此時天氣最冷,可以儲存較長時間,殺豬的時候要宴請左右鄰居好幾桌人熱熱鬧鬧的,現在也有二十六賣豬肉之說。

蒸饅頭:舊時為了春節期間來客人做飯而鍋不夠之備,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類的,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即指此,也稱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貼春聯、掛錢兒:在朝陽的農村,不僅要貼春聯,也要貼掛錢兒,其含義是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也暗藏著每個家庭對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5)貼窗花、掛年畫、貼福字:每逢新春佳節,無論城裡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戶上貼上窗花,貼窗花顯示出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貼福字代表“幸福”、“福氣”、“福運”的到來。

(6)祭神祭祖:在朝陽的農村,春節時,祭祖是很重要的,有傳下家譜的就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燒紙送“錢”祭祖,祭祖一般要到九年級結束,在結束前女婿是不允許看丈母孃家的家譜的。

(7)年午飯與年夜飯:在朝陽市建平縣一些偏遠的農村,年午飯是很重要的一頓飯,年午飯的菜數和菜式都有很嚴格的規定,年午飯會很豐盛但必須有雞和魚,代表著年年有餘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飯之後就會換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長輩請完年之後就會準備年夜飯,年夜飯主要是肉餡的餃子,還要在餃子裡放一個一角錢的硬幣,看誰能吃到,誰吃到了就會財源廣進,其實誰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氣。一般年夜飯是等在零點之後,放完鞭炮才開始吃的。

(8)守歲與放鞭炮:守歲是在準備年夜飯開始的,一直到零點吃完餃子才可以睡覺,在這期間可以看春晚,還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蘋果,糖果,瓜子等。在零時的鐘聲敲響時,就準備放鞭炮了,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目了,放鞭炮創造了一種喜慶的氣氛,給人們帶來了歡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飯吃完後孩子要給長輩拜年,給爸媽、爺爺奶奶、叔叔伯伯磕頭,然後大人準備紅包,成年人也要給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長壽、健康。然後就是從七年級開始要帶上禮物給親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戶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攜全家除夕、七年級要在父母家過年,八年級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七年級不出門、八年級拜家庭、九年級初四拜丈人”之說。

(10)“破五”:“破五”要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戲:在遼寧建平縣朱碌科鎮,初六開始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蹺,打花棍,蹌驢等形式,秧歌隊歡快活潑的嗩吶聲、鑼鼓聲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迴盪,有扮演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年畫上常見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還有舞龍舞獅。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戲可看了,皮影戲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影人來表演故事的戲劇,表演時,演員在白色幕布後操縱影人,配以戲曲及對話形式。由於評劇是遼寧建平縣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評劇唱出來的。

(12)元宵節: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圍在一起吃元宵或者湯圓,在朝陽建平縣喀喇沁鎮會有撒路燈的習俗,而朱碌科鎮會有跑黃河等習俗,這一天,大街小巷都會很熱鬧,在城市會有鬧花燈,猜燈謎,賞月,燃燈放焰等活動,在遼寧盤錦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都舉辦為期三天的大型燈展,每個單位會出至少一個聲色光俱全的大型燈盞,今年在遼寧盤錦市大窪縣展出了一座冰燈,正月十五,人們通過熱鬧的方式期冀了美好的祝願。

三、實踐結果:

春節,全國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習俗外各個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來,社會上關於傳統民間習俗問題的爭論不少。有人認為應該移風易俗,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反對者認為,如果把以前的習俗都改了,節日就會不像節日,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麼過年還像過年嗎?正因為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後,又改為有條件的開禁。

由於價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樣,遇到具體事物時,個人會有個人的選擇和判斷。對於傳統習俗,我們不妨採取包容的態度,允許大家保留各自的觀點和做法。隨著社會的發展,當絕大多數人的認識趨於一般時,自然而然就實現了與時俱進。如果不顧現實與民眾心理,單憑理想就去推行所謂的新政策、新觀念,那會遭到群眾抵制的。傳統習俗的形式和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但不管怎樣都體現了現代人對於幸福團圓的好日子的期盼。

四、實踐總結和體會:

這次社會實踐是我們充分利用寒假時間以各種方式深入社會,瞭解春節而展開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這次寒假的社會實踐,我們組成員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有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這方面的知識收穫很大,在實踐的同時體驗到了春節喜氣洋洋的氣氛,也體會到了社會實踐的不容易。不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促進我們對社會的瞭解,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的結合,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群眾,瞭解社會,增長才幹使我們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這次寒假的社會實踐則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的絢麗舞臺,這也為我們走向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篇3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麵……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勤儉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裡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海鹽縣武原鎮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瞭解到:海鹽武原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於“白色汙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海鹽縣武原鎮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海鹽縣武原鎮,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為海鹽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裡,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汙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瞭解了“白色汙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路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汙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麼是“白色汙染”?

“白色汙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汙染”呢?“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汙染。“白色汙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汙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儘管在建立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白色汙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汙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麼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於“白色汙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汙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海鹽縣武原鎮,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汙染”作著鬥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定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篇4

寒假的前期在武漢環境保護局度過了。回想這個過程,真是一筆不小的收穫啊,我感覺這才是真正的達到了實踐的目的。

開始幾天,我和徐海亮是做地表水和工業汙水的油的提取和檢驗方面的。雖然操作很簡單,也沒有學校裡的要求高,不過我認為自己還是不能很熟練的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很簡單的問題分液漏斗竟沒有開啟上面的蓋子就直接分液。在學校,我們有時在抱怨實驗條件差,學的東西沒用,在實驗室也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儘可能多的去了解有關實驗的知識(包括實驗前的準備,實驗過程的操作,實驗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意識)。

再者,我有幸和張老師做了水的ph的測定、水硬度的測定、水中汞含量的測定和地表水和汙染水中油物質的提取這些過程中,無一不在運用我們平時所學的知識,而且這些可能恰恰是我們認為的無所謂也無用途的知識。

這些是有關專業知識方面的一些收穫吧。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也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收穫是工作的重複性。記得和餘老師聊天時,她做水中cr、f等元素的測定竟達30年,現在還在做... 我當時就想起在大學象牙塔的我們,當然包括我周圍的朋友,在表達這個觀點: 這重複的工作毫無挑戰性,也沒意義,以後肯定不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想,那位老師年輕是可能也有此想法。而後來還的選擇做那份重複了30年的工作。究其原因呢,可能有很多,但是我認為家庭方面的原因是比較重要之一吧。

所以,從現在起,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這樣就能多一點收穫,少一點遺憾吧!

暑期實踐進行到中期階段,在這個難得接觸社會的機會中,我感受很多... 當然有積極的,也有消極方面的。 在出去的這幾天,我真正體會到了學校的寧靜,那種寧靜是一種沒有外面城市喧囂、快節奏、嘈雜的寧靜。回想一位耳聾的教育家說過:耳聾是給他另一種享受人生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一種倖免被這個嘈雜的世界所影響的特權...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感慨,但為了生存這一看似比較低階卻又很現實的初衷,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儘管有時有點殘酷、有點無奈、有點想逃避,但是隻要用一顆堅韌的心去面對,再大的困難也會克服掉的吧。即便是最終沒有理想的那樣成功或是完美,但這個過程是我們用雙手去體驗的,獲得的。

一句話:走路就像讀書一樣,讀的書多了。你就會融會貫通(當然要活學活用),同樣走路多,見識廣了,就回很快適應這個社會。

其實我們這次實踐不僅僅是說把平時所學知識運用,更大一方面是體驗一下社會那種氛圍,畢竟我們總有一天要面對ety。

一轉眼,暑期實踐在不知不覺中跨過一大半,而我們所在的團隊以飽滿的熱情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今天上午在田田廣場就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尤其是武漢最近幾年的水質變化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儘管調查之後發現問卷裡的我呢提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體會有兩點:

1)社會上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多的接受,有時更多的是拒絕,營銷行業有句名言:今天的拒絕為明天接受而準備,今天的冷漠為明天笑臉而籌備。原來只是能用經驗和觀察去體會(我認為學校裡的問卷調查還是比較好做的,所以儘管在校裡搞過,但在這裡我不想把它作為一次真正地體驗)。而這次我們在大街上忙碌的行人中展開調查,更具有挑戰性。

2)正如高老師那天開會所說的,社會上跟要注意細節,要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就拿今天的調查為例吧。大家都很忙,所以要儘量減少調查時間,最起碼給被調查者一種感覺,不會佔用很長時間,我的描述是“請用30秒左右對您身邊的環境的變化做一下反映”。還有一位男子正在推水果車,看起來有點艱難,我過去主動幫忙...這些對今天比較順利搞定問卷有一定的幫助吧!

記住這句話:在這個世上,除了我們的父母和未來的另一半,還有難得的幾位知己,他人也許就是匆忙的過客,所以他們沒有必要非要接受你的要求,不管是什麼樣的要求...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怎麼成熟的想法,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化喔!

真快啊! 暑期實踐已接近尾聲了,這幾天坐在車上和在環保局,也包括與潘科長、桂老師、魏師傅等取不同的汙水處理廠取樣,瞭解一些化學工藝方面的流程、裝置,我格外的珍惜這幾次機會。

雖然說現實有時帶來會一些消極的思想,不過真正決定的是我們的心態,如何去看待!

記得那天在三金潭汙水處理廠的劉副總說,他在上大學期間也很辛苦,除了刻苦學習外,搞些兼職。那時是給長江貨船搬運工送冰袋,一次要送300多袋,因為是冰塊,有點重又怕融化,所以每次都要用一層層盒子包裝,等他過去時,衣服與搬運工的一樣:在驕陽的照射下,有時還能看到衣服上的汗珠閃閃發光...

當時我就想起了自己,儘管搞了三份兼職,也沒有累到如此地步。我想正是由於劉副總吃的'苦太多了,才有今天,可以用英語去和外國廠家談生意。

雖然這些事我們在勵志或是人物傳記的書籍都能讀到類似的例子,不過在你身邊的人不會讓我們產生距離感,否則會覺得飄渺...

坦白的講,我這幾天有點小小失落(可能我這人超前意識有點強哈)---那就是我們即將離開這個讓我學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儘管這種感覺沒有等再過兩年我們離開母校那種感覺強烈,但是我想一定會有共同點的。另外我覺得這個大家庭也是我在兩年遇到的最有感覺之一吧,裴小麗重返實驗室,匡敏在調查問卷時的表現,晚上聚餐之後慶祝盧軍和曹金蓮生日,還有今天下午我們一起等徐海亮等等都是讓我感動的地方,讓我感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所以我要好好珍惜剩餘的兩天時光,珍惜點點滴滴...

兩天就這樣飛逝過去了,噢,不! 是兩個星期就這樣毫無徵兆地過去了,回想一下整個過程----“連載心得”的源泉,讓我有幸與這麼多積極進取、熱情活潑、認真負責的隊友度過了令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日子。

我們就要離開武漢環保局時,我,還有匡敏、劉露,三個人一起離開了,當時我不想回頭去看用大理石刻出的“武漢環保局”以及其英文名稱“ wu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刻意地向575車站走去...

記得我剛被華農錄取時,家人都在關注,從而莫名的對這個火爐長生了一種親切感,儘管家人之前都沒有來過。推置於此,在此之前我覺得武昌是我的親近的地方。可能也是平時很少去漢口,所以對漢口這邊有種距離感、生疏感,儘管她是武漢的核心地帶(至少現在是)。自從這幾天,每天搭著571的車從學校到中山公園的路途中,我幾乎都在觀望著車窗外的風景(除了記英語單詞外),當然有高樓大廈,也有地攤小賣,還有排長龍的汽車,也有匆忙的行人和鍛鍊身體的市民。從這些景象中,我感覺到了都市的氣息,也感受到了漢口的魅力。

所以我不會再對漢口陌生了......

這篇心得有點像是隨記,不管了,只要能記錄下自己的足跡,表達我的內心感受即可,有時不用華麗的詞藻,深邃的語言,那麼多的形容詞效果更好!

我堅信這個寒假又是一個既充實又快樂的時期,因為這次實踐活動為我開好了這個頭。儘管在這期間,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精力,但作為回報的收穫已經足夠了...

再次感謝能給我提供這次實踐機會的所有老師、同學、環境局的工作人員。

弘揚春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篇5

這個寒假,學校再次讓我們做關於假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也是假期作業的慣例,之前,這個作業我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之前並沒有參加之前的評比。這個假期,這個作業我將會好好完成。

放了寒假了,20xx年有兩個九月,所以這學期的時間較長,放假較晚。一到了假期,同學們一定在家裡都規劃好了自己的假期。隨著寒假的開始,也寓意著快要過年了。春節,大家並不陌生,這是我國每年都要慶賀的大事。再說春節習俗,有人說,不就是吃餃子、放鞭炮嗎?其實不然,我國各地人民的春節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想要了解?我會一一介紹給大家。

我國異地的春節習俗:

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過年”的風俗不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祭灶

在河南,春節的祭灶儀式尤為重要。這主要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兩人非常疼愛他,可沒辦法,家中貧困,只能讓兒子上煤礦去挖煤。有一次,老漢去探望兒子,在路上遇見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交談中得知,光腳片是閻王派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兒子,光腳片應允,讓他別告訴別人。此事過了三年之後,在臘月二十二晚,老漢將此事講給自己的老伴,誰知被灶神聽去稟告了玉帝,玉帝隨之收回老漢的兒子,懲戒了光腳片。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

“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得越晚越好。

湖南:

豐盛的年夜

飯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於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製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脣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薑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拜六神

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影象,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簷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拜祖

舊時正月七年級中午,在XX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裡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唸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

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拜茶

正月七年級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閤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七年級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麵",既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廣州: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飯是越晚吃越好。

年七年級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七年級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就可以大魚大肉了。

年八年級

開年 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下花生油,煎蘿蔔糕、煎魚。現代人更是喜歡將開年飯擺到酒樓吃,吃得越早越好。這天,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廣東流行女兒攜家帶口回孃家。廣州的一些郊區農村還保留著“放生”的習俗,買活鯉魚,用紅紙蓋上魚眼,拜神之後到河塘放生。

年九年級

窮鬼日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一些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這天如有人串門,會被當作窮鬼趕出門。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財神回家。如果舊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過年,有一個影響極為廣泛的俗語:“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大致道出了北方農村過年的安排。

黑龍江農村與這略有區別: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道有(對聯),三十走油,七年級磕頭。其中,貼道有是貼對聯的意思,黑龍江農村,按老規矩,水井上貼的對聯一般是“道有”,兩字為豎著寫,道字最後一笑“捺”同時作為有字的“橫”,意思是水連續不斷,什麼時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乾果之類,現在做的已經不多了。

黑龍江農村過年,一般始於臘月二十三,過了正月十五,年算過完了。

1.臘月二十三,要放一掛鞭炮,吃餃子。灶王爺和財神要昇天,即將舊的灶王爺像和財神像燒了,有的人家會擺些供品,堵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們“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臘月二十四,掃房,打掃衛生。

3.臘月二十六、七,要殺豬殺雞。不急著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庫房凍起來。

4.臘月二十八,發麵,蒸包子饅頭和豆包,一部分作為貢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則為了吃,過年了,女人們也不會天天做飯,也要歇歇,也要過年。吃飯時,就取來熱熱就可以。現在這樣做的也不多了,麵食買著很方便。

5.臘月二十九,寫對聯,貼春聯。不僅人住的房屋貼,連雞窩豬圈羊圈牛圈都貼,印象中,牛圈經常貼的一幅對聯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馬賽北海蛟龍”,雞窩貼“金雞滿架”,豬圈貼“肥豬滿圈”或“大豬年年有,小豬月月增”。除了春聯,還貼窗花剪紙、掛帖和年畫。

6.臘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餃子,接神,迎接祖先回來,有家譜的人家,會將家譜貼上,沒有家譜的人家,會用紅紙寫一張“三代宗戚”,貼在牆上,擺上供品供奉。同時,也迎接灶王爺和財神回來。有一些人會印許多財神像到各家送,這是送財,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還要賞些錢的。

年夜飯一般要有豬蹄和雞爪,意味撓錢靶子,來年多多撈錢。年夜飯不能吃蝦和東北人經常吃的酸菜,蝦與瞎諧音,酸是變質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飯最好有雞有魚,象徵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連年有餘。晚上守歲。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錢,不吉利。午夜鐘聲響起,要給祖先家譜和家中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