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擁堵收費方案

來源:才華庫 6.07K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再討論城市徵收擁堵費的問題,可能就要面臨一些新的變量了。下面一起來看看。

北京擁堵收費方案

北京擁堵收費方案情況

2016年,在北京政協的霧霾治理協商會上,北京有關部門明確表示,已經初步制定交通擁堵收費政策方案和技術方案,目前正處於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論證階段,曾經被提及的擁堵費政策,今年在北京市或將動“真格”。此外,將借鑑新加坡(按通行次數收費)、倫敦(按區域收費10英鎊)等城市經驗上,目前已初步制定了收費政策和方案。

徵收擁堵費被看做是治堵的有效手段。倫敦、新加坡等城市的經驗表明,擁堵費徵收之後,往往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過去,徵收擁堵費同時也是一項精準打擊的治堵之策,其針對的物件往往非常明確,就是擁有車輛的私家車主。

不過,在網約車產業已經在一線城市高度發達的背景之下,徵收擁堵費可能為之埋單的就不僅僅是私家車主了,而是每一個有打車需求的人。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我們約的專車要進入徵收擁堵費的區域,專車司機要麼不去,要麼由我們額外承擔擁堵費。網約車的普及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了大家的出行成本,尤其是在閒暇時段,一般的網約車比出租車仍然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網約車打破了對計程車市場的壟斷,利用市場的手段而降低了民眾的出行費用。

但是,擁堵費一旦徵收,就等於變相增加了打網約車的成本。如果擁堵費高到一定程度,就不如直接打出租車了。

按照北京市交通部門的說法,北京去年註冊十幾萬輛車,每天活躍的有6萬輛,一天六七十萬單在路上跑。這每天的六七十萬單當中,肯定不只是有車的人,大量的網約車使用者還是無車人士。

因而,擁堵費一旦開徵,如果人們感覺打專車不再划算,而改去打出租車,市場競爭的紅利也就因此消失,大家也就是變相為擁堵費埋單。

如果不想為擁堵費埋單怎麼辦?我們或許除了騎自行車,就是選擇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統了。但是,以目前北京公共交通運力和承載量,恐怕到時候又很難以讓人有舒適的乘坐體驗。對於早晚高峰擠地鐵時的“讓人一點尊嚴都沒有”,很多人都深有感觸。騎自行車出行一旦遇到天氣和空氣不好的時候,恐怕也會大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打車出行仍然是硬性需求。

利用經濟槓桿治理城市擁堵,也應該全面考慮市場規律和經濟槓桿的傳導規律。城市治理擁堵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策略,也需要考慮更加周全,並且不能食古不化,需要根據社會新情況、新變化,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徵收擁堵費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固然是一個辦法。只是如果,廣大市民最終發現,沒車的人也需要為擁堵費埋單,那麼,民意會有何變化,政策又該如何調整。

  北京2017年底將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在小客車搖號政策和機動車限行措施,地區錯峰上下班等方面,都計劃有新的政策出臺,還將研究擁堵收費試點。

擁堵費如何收

據報道,在外國,有地方的採取的是電子公路收費制度,主要針對進入中心城區的車輛,不同地點和時間段收費不一樣;有的地方則是根據通行時間及載客量多少來決定是否收費。而北京的情況與國外並不相同,外來人口居多、城市道路複雜、收費技術問題等都是應該考慮的情況。

擁堵費該收嗎?

首先該肯定,擁堵費屬於價格手段,增加了開車出行的成本,一定有效。擁堵費越高,就會有越多的人放棄開車。特別是那些低收入的,對於成本非常敏感的工薪階層。而價格手段也是市場調節的有效武器。全面徵收擁堵費,總比某領導發放車牌要好,這避免了尋租腐敗的空間。 其次問題很多,首當其衝的就是替代交通的問題,大家開車出門。並不是不願意做公交,而是因為公交沒法做。地鐵人被擠成相片,公交更是又慢又擠沒保證,而北京簡直太大了,房價那麼高,把人都轟到了郊區住,如果沒有輛車,幾乎沒法進城了。所以你可以收擁堵費,但他並沒有其他的選擇。這樣也就沒有足夠的溢位效應。開車已經變成了一個必須品,而不是可選品。

北京為何再提徵收擁堵費?

2010年,當時交通部門發出“預警”:如果機動車增長速度不降下來,到2015年,機動車保有量可能達到700萬輛,路網平均速度將低於15公里/小時,擁堵指數達到9.5以上。在北京開車的速度跟業餘馬拉松運動員跑步的速度差不多。據媒體報道,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曾表示,就目前北京等城市的情況來看,已接近收取擁堵費的程度了。國外城市一般認為,道路空間飽和度達到85%、同時道路上車輛的平均行駛速度小於每小時18公里,就可以考慮徵收擁堵費了。根據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2014年的研究結果,北京因交通擁堵每年約造成7 00億元的損失。其中超過80%為擁堵時間損失,10%為多消耗的燃料成本,環境汙染成本不足10%。

徵收擁堵費是否會改善交通?國外是怎樣徵擁堵費的?

關於擁堵費的徵收,國外早有嘗試。

義大利米蘭在2012年徵收擁堵費後,交通流量下降了30%。同時交通所帶來的汙染物也下降了30%。

倫敦自從徵收擁堵費後,進入收費區的交通流量減少了25%,每天進入收費區的汽車數少了7萬輛,50%~60%的公眾轉向公共交通。徵收擁堵費直接減少區域內的交通排放量,每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8%,PM10排放量減少7%,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