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家庭教育的做法

來源:才華庫 2.52W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淺談幼兒家庭教育的做法,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是幼兒出生後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將時時刻刻影響著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養育子女的過程,就是對孩子啟蒙教育的過程。從時間上來看,家庭教育是開始最早、持續最長的;從空間上來看,家庭教育對幼兒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也是其它教育所達不到的。血緣關係和經濟關係,使家庭成為幼兒最直接、最親切、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許多年輕家長的重視。然而,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使幼兒身體的發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強弱行為的好壞得到良好效應,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試析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環境的質量怎樣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和諧的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幫助。尤其是幼兒父母能夠互敬互愛、生活協調,不僅有利於個性的陶冶,而且由於父母能夠相互支援配合,對幼兒教育會事半功倍。反之,緊張的家庭關係,經常吵鬧的父母,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會對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後果。心理健康,更會對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後果。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溝通家長與子女情感的橋樑,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許多家長常常以為孩子是自己的,當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比如:魯迅先生在教子時,曾經說到:“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能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展。”因此,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儘可能吸收他們的意見。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引導,需要教育。

三、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幼兒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一種內在的力量來推動他們堅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難的活動。這時的家庭教育應為孩子設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勵和表揚,得到鼓勵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時候會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幼兒期的孩子本來就是自信心不足,當他的行為得到父母的表揚時,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而當得到父母批評時,自信心就會下降。比如:看孩子畫畫,即使孩子畫得不太好,也不要說“呀!你畫得真醜,真難看”,這樣,對孩子就是一個打擊,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所做的事沒有興趣,而應該對他說:“你畫得很漂亮,很不錯,如果把這裡再改一下,那就更好看了。”這樣,既樹立了孩子的信心,又幫孩子改進了不足,也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因材施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人們常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卻很少考慮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樣的`。當家長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孩子跟上別的孩子的腳步,並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齊時,並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幼兒家長在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情緒特點、興趣愛好等的基礎上,結合孩子自身優勢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興趣愛好與特長,就讓孩子在哪方面好好發展。

五、寓教於樂,寓學於玩

玩是兒童的天性。而有的家長卻不懂或不尊重兒童的天性,他們既不讓孩子玩,也不教孩子玩,把孩子玩的權利毫無道理地予以剝奪。而成功的家長,能夠正確地對待孩子的玩,並善於把孩子對玩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比如:秋天來了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樹葉,我們就讓家長組織孩子一起去公園裡觀察樹葉的變化,然後讓他們每人撿幾片形狀不同的樹葉帶回家,引導孩子在玩樹葉的時候,先按樹葉的大小、形狀顏色不同進行分類,再讓孩子玩樹葉印畫,樹葉貼畫,他們用樹葉貼出了內容豐富的圖畫,有房子、動物、植物等。家長們高興極了,都說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很高,幾片樹葉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就學到了很多知識.

六、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苦難

吃苦,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個即將消失的詞。然而必要的苦難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是十分必要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主張對兒童進行痛苦訓練,並說道:“當把快樂、友誼、痛苦和憎恨都根植於兒童的心靈的時候,他們對這些感受的性質固然不明白,但一旦獲得了,就會發現這些都是彼此和諧的。”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必立即出面解決,而應該給孩子自己處理困難的機會。比如說,當孩子摔倒了以後,父母不必大驚小怪地又是扶,又是心疼,而是應該鼓勵他自己站起來;當孩子在學知識的時候,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也要學會不要過早地出現,替孩子去解決問題。要養成讓孩子自己面對、自己解決面臨困難的習慣。要讓孩子在吃苦的過程中養成對吃苦、苦難的正確的態度和意識。也就是在培養幼兒良好的毅力、堅強的意志。

七、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好楷模

幼兒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行為,幼兒很多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格的發展其實幾乎都來源於模仿學習。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從一定意義上講,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範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對孩子的人格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果家長思想修養高,作風民主,孩子就容易養成獨立、直爽、開朗、協作、善於交際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如果家長專制嚴厲,思想陳舊,趣味低階,孩子就容易養成順從、消極、依賴、固執、冷酷、殘忍等不良性格特徵。

總之,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系統、全面的教育過程。結合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從以上幾方面做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其全面素質。並且,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對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形成更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