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青少年學生的禮儀與素質

來源:才華庫 1.15W

摘 要: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所以,禮儀教育應從青少年學生做起。

培養青少年學生的禮儀與素質

關鍵詞:禮儀教育;素質教育;青少年學生

中華民族的禮儀教育應從青少年學生做起。因為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美名著稱於世。講究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反映,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但是現在青少年學生禮儀素養不容樂觀。現在青少年學生禮儀修養低,品德修養滑坡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

學生的禮儀修養低,品德修養滑坡的來源在於:一方面,學校的禮儀教育氛圍不濃,沒能形成長效機制,教育教學中普遍是重智育輕德育。另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入和開放的擴大,傳統的道德禮儀受到舶來品的挑戰和衝擊,舊社會上假惡醜的東西沉渣泛起,學校真善美等傳統道德禮儀教育的力度沒能得到加強。

中國禮儀是中華民族在自己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逐漸積累的優秀道德規範、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氣節的總和,我們要用其精華實質,克服青少年學生中這種消極、倒退的不良品德素質,而其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發揚傳統美德故事中優秀人物的榜樣力量、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學生。

學習禮儀,青少年學生要學會以尊重教師為起點。在這方面,值得稱頌者舉不勝舉。宋朝“程門立雪”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教師、通情達理的學生才能受到教師傾心扶植培育,最終有所成就。歷史上先賢如此,新中國的領袖也曾做出了榜樣。毛爺爺同志十分重視他的教師。徐特立60歲壽辰時,毛爺爺同志專門寫賀信說:“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現在還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願意繼續學習您的……”

學習禮儀,青少年學生要學會禮讓。“孔融讓梨”的故事說明只有禮讓,愛護弱小,才能受到同齡人的`喜愛擁護,才能得到長輩更多的指點幫助,才會更好更快的進步。此外,青少年學生還應學會寬容。明代尚書楊翥與鄰居間的“六尺巷”的故事說明寬以待人,互相諒解,便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執,人與人更能和諧相處。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不僅要知識豐富,還要師德高尚。一切忠誠教育,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的教育工作者,要團結協作,同心同德,以前所未有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禮儀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倡導和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中,對學生進行長期不懈的行為道德規範和人際關係準則的傳統美德教育,這是德育教育的基礎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音河中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