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雙重教學中應注重交際能力與語言知識的結合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9.72K

英語教研組:商三英

英語雙重教學中應注重交際能力與語言知識的結合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長期以來,中國的中學英語教學一直沿襲語法翻譯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語法或者說語言形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要演員,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用這種方法教育出來的學生一般對語言知識瞭解較多,甚至可以閱讀一些英語古典文學,但在使用語言方面不夠,尤其是口語與聽力。

20年前教育界興起了交際法教學觀念,強調交際功能是語言在社會中運用的最本質的功能,交際功能也是英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即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要表達交流什麼思想觀念,就選學能夠負載這些思想觀念的語言形式和語言規則,也就是說內容決定形式。但由於一些教育工作者對交際教學存在某些認識上的誤區,認為交際能力主要是聽說能力,所以過分強調口頭語言的重要性而相對貶低語言知識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造成了“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外語教學見狀。

筆者認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設計,確立以雙重活動教學策略優化英語教學的新思想,注重交際能力與語言知識的結合。

一. 語言學的角度來看

語言是什麼?有人說語言是人們交際的一種工具。這隻提到了語言的功能,但有許多的系統也有這個功能,例如:密碼、交通燈。有人說語言是一套規則。這種說法卻根本沒有涉及它的功能。被大多數語言學家接受的定義是:語言是一個用於人類交際的、任意的、用言語表達的符號系統。(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語言首先是一個系統,它包含的語素是按照一定的規則組合的,而不是隨意組合的,如“He table a green.”就不成句子

因此,語言既是交際的工具,又是思維工具,同時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說,語言既具有交際屬性,又具有認知屬性。語言學還確認:語言既是一套行為習慣,又是一套結構模式;語言既是功能意念系統,又是規則和知識系統;語言既是模仿性的,又是創造性的。當代語言學代表人物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有語言活動或語言表現的一面(linguistic performance),也有語言能力或語言知識的一面(linguistic competence).喬姆斯基對competence常用knowledge加以詮釋。可見在他的語言學理論中,語言活動、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是統一的,也是密切聯絡的。

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是由語音、詞彙和語法三個部分組成的。這三者當中任何一項都不是語言,也不能單獨地起語言的交際作用。對學習來說,語音、詞彙和語法必須下功夫學習才能掌握。而交際策略和功能專案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母語經驗、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以及邏輯思維和自然悟性而天然生成。實踐性強的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可使學生越學越明白,從而激發學生深層的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二. 外語學習與母語習得的關係來看

母語的習得與外語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從語言學習的環境來看,學習者學習母語時,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自然的交際便可發展語言能力,獲得語言的隱性知識。所以母語的習得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即使是一個從未受過語法教育或沒有文化的人一樣可以用母語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相反地,學生學外語的時候,大多數學生沒有習得目的語的環境,無法通過自然的交際發展語言能力。所以,對於外語學習來說,必須先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把握語言的基本結構,才能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準確性。

再者,母語的習得一般在嬰幼兒時期,他們是在愉快的氣氛中習得母語。在平時的語言活動中,傳授者的態度和藹可親,孩子無論說什麼都能得到大人的鼓勵。而且,他們是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在眾多語言傳授者參予下高密度、多時空中習得母語的。而外語學習一般是在青少年時期。我國當代中學生大多數是12~18歲的青少年,這是個體重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此時,他們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以及自我評價能力逐步加強;智力和記憶能力進入高峰期;思維也已發展到了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即他們能夠離開具體事物,依靠內部語言在頭腦中把所思考的內容和形式分開。這意味著他們已具備相當的基礎來進行復雜的英語學習。

還有的觀點認為,一個人不應該通過專門的語言形式練習,而應通過有意義的交流來學習語法。這對母語學習行得通,對於外語學習則行不通。

三.從實際運用方面來看

在日常交際中,學習者常注重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偶爾犯一些語法小錯誤,不影響意思的表達,對方也許能夠領會。如:I seed him yesterday.或he is come tonight.對方可能會意識到其中的語法錯誤,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是“我昨天看見他了。” 但在正式的場合,例如談判桌上或重要會議上,對語言的準確要求更高,不同的時態、不同的語調運用都會影響意思的表達,產生不同的結果。例:This contract should have been signed last Thursday.(這個合同本來應該在上星期四簽定的。) 不瞭解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就難以理解這個句子的正確含義。

語言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交際,客觀上說,很多學生將來在工作和生活中還要以書面形式使用英語,也就是使用英語進行閱讀和寫作。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書面形式運用英語的能力。高中英語教學要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而在閱讀過程中,往往需要語法的幫助才能得到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尤其是近年來大學聯考中的閱讀理解題,文章大多是複雜的長句,正確地分析句子對於文章的理解至關重要。長句是一些並列句、複合句或者有多種形式的定語、插入語等,只有理清各個語法成分和它們的關係,抓住結構中的關鍵詞才能理解整個句子。例如:Decision 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2000) 這個句子語法結構複雜,破折號後面有三個主語從句,由not only…but also和and 連線,在第二個主語從句中帶有賓語從句,第三個主語從句中,也帶有賓語從句,而且賓語從句又帶賓語從句。

書面表達能力更突出地反映語法水平的高低。事實證明,學生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能夠領會題目所要表達的內容,但苦於不能用正確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從歷年的大學聯考結果來看,學生的聽、讀技能在逐年提高,而寫作技能卻停滯不前,寫作部分的成績還未達到大綱的要求和水平。所以教學中要加強基礎知識訓練,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如:主謂一致,時態呼應,人稱照應等。

一篇地道的文章往往蘊藏著豐富的語法知識和紛繁的句型。因此,除了應付考試,要想欣賞英美名著,那對語言知識的要求無疑要更高了。

綜上所述,在英語雙重活動教學中,語言知識和交際活動都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兩者結合起來。至於如何結合,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可以有所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