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木蘭詩講解

來源:才華庫 1.09W

 1.背景介紹

關於《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有多種說法。從詩中的地名看,詩的時代背景,當與北魏和柔然的戰爭有關。而遊牧民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則是它產生的社會基礎。

 2.詩的結構是按時間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寫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複雜。

(2)從第一段春,木蘭的身份是什麼?“當戶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礎。

(3)木蘭到底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第二段找答案,然後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講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事發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裡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從軍,又愁什麼呢?

古代歧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辦法?聰明的木蘭想出了什麼主意?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這兩段敘述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著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覆思考——下定決心(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5)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願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要囉嗦地寫呢?為什麼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①寫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要採買上好的用品。

②戰事緊迫,時間緊張,渲染出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

③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誠如謝榛所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四溟詩話》)聯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樂府歌辭《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東西南北的鋪排,看似重複,卻寫出了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景和人們採蓮時愉悅的心情。

(6)思考: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麼?(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婉轉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呼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範讀第一部分,並指導學生背誦。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戰鬥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中、戰後。

(l)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中,哪句寫戰後?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戰後一一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欣賞寫“戰”中的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十個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鬥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麼?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麼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麼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正穿著鎧甲,和戰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準備為保衛祖國而戰。

(3)木蘭在戰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說,但我們想一定是智勇雙全。根據①這麼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現。②從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試簡析《木蘭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

參考答案: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講述了一位叫木蘭的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立功之後不慕富貴退居鄉里的故事。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藝術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藝術上的成就:一是富於傳奇色彩,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範例;二是出色地運且了民歌常用的復疊、鋪陳排比等藝術技巧,比喻、對偶、反襯、頂真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藝術效果;三是筆墨凝練,繁簡得宜,句式以五言為主,雜以七言、九言,錯落有致,聲韻鏗鏘,富有音樂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