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麻雀》文字解讀

來源:才華庫 8.48K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註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文《麻雀》文字解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麻雀》文字解讀

《麻雀》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這篇課文選自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生動、精煉的語言,敘述了一隻弱小的老麻雀在龐大凶猛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熱愛幼小者的高尚品質。作者恰當的運用了表示情景變化的詞語如:“突然”、“嗅到”、“搖撼”等;表示動作、存託形象的詞語如:“呆呆地”、“無可奈何地”、“慢慢地”等;表示情緒和心理的詞語如:“扎煞”、“絕望”、“嘶啞”、“搏鬥”等,真實而具體地描寫了獵狗與老麻雀的不同表現,突現了老麻雀的勇氣和膽量。課文內容由“情”編織,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教育的好教材。編者選擇這樣一個小故事,也不僅是為了讚美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來的那種精神的偉大,更多的應該是期待藉此故事讓孩子們懂得愛自己的母親和愛那些像母親一樣愛著自己的人。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完成孩子們與母親、與親人、與朋友,甚至陌生人間情感的交織,心靈的交融,體會語言,感悟人生,同時,感受這種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揚志”的表達方法,在語文的海洋盡情地徜徉。

如何透過樸實的文字引領學生品味“那種強大的力量”,老麻雀偉大的母愛是如何體現的呢?這就需要深入文字分析。

一、抓關鍵人物之間的關係

課文中提到了獵人、老麻雀、小麻雀、獵狗這四個角色,仔細閱讀,其實他們之間是緊密聯絡的。下面從角色的樣子、動作、神情和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一一分析。

1、小麻雀:a樣子——嘴角嫩黃,長著絨毛(說明稚嫩弱小,毫無自我保護的能力)b動作——從巢裡掉下來,站在地上,拍打著小翅膀。(說明處境危險,急需幫助。) c神情——呆呆的,無可奈何。(說明從未離開過媽媽的保護,還未經歷過任何凶險的遭遇,面對危險沒有任何的自救方法和能力。) d心理——害怕、恐懼、無助。(令人心生憐憫。)

2、獵狗:a樣子——體型相對龐大,有鋒利的牙齒。(說明強大並富有攻擊能力。)b動作——先是“跑在我的前面”(說明凶猛威武),

然後是“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說明是捕獵高手,經驗頗豐),接著是“慢慢地走進,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說明攻擊力極強,已經把小麻雀視為獵物,佔絕對的優勢)最後是“慢慢地向後退”(說明對於老麻雀的行為,很是意外)。c神情——愣住了。(說明因老麻雀勇敢而果斷的行為而震住了。)

3、老麻雀:a樣子、神情——石頭似的落下、渾身發抖、呆立不動(說明老麻雀面對強大的對手,也會害怕和恐怖,而且緊張。但強烈的護子之情卻使它果敢地飛下來,堅定地落在獵狗面前。母愛是可以戰勝對死亡的恐懼的!)b動作——飛下來、扎煞起羽毛、絕望地尖叫、掩護、準備搏鬥(說明老麻雀深知,自己不是獵狗的對手,自己飛下去,百分之九十九不僅救不了小麻雀,還有可能使自己也喪命,所以它絕望地尖叫;但同時它又抱有一線希望,如果不下去,小麻雀必死無疑,如果下去,也許還有百分之一的存活的可能,它要用這百分之一來戰勝百分之九十九,用生命來換小麻雀百分之一的希望。另外,它對獵狗這種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所以它扎煞起羽毛,準備搏鬥。)d心理——對獵狗的憤怒、害怕、緊張;對小麻雀的擔心、愛護、誓死掩護的決心和勇氣。

4、獵人:全文對獵人的描寫是最少的,但我們能從最後一句話中感受到獵人的心理活動。“我急忙換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說明獵人的心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被老麻雀勇敢、偉大、果斷的護子行為而深深感動了。所以幫助老麻雀解救了小麻雀,帶走了獵狗。)縱觀全文,我們很容易知道老麻雀是主角。在配角獵狗、小麻雀和獵人的襯托下,老麻雀的偉大形象就很好地體現出來。

二、用“對比”來突出主題

課文中藏著一個教學亮點:角色間的`對比。首先是小麻雀與獵狗的對比,根據這一對比,使我們能更好地走進課文,還能使我們的心揪起來,會擔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對比是老麻雀與獵狗之間的對比。首先是體態上的對比,獵狗如此龐大,而老麻雀卻這麼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其次是情緒的對比,老麻雀緊張害怕的情緒無法與獵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的情緒比橫;最後是精神力量的比較,雖說前兩層比較,老麻雀抵不過獵狗,但是最後精神力量的比較,老麻雀卻勝過

獵狗。通過這幾層對比,逐層分析,我們就能很準確地體會到文章主題,並且心生讚歎之情。

三、用“矛盾”來突出主題

把課文前後對比,會發現矛盾。把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話連起來讀讀,既然“落”字寫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麼它為什麼還會絕望地尖叫呢?讀第五自然段,“掩護”與“發抖”,“搏鬥”與“呆立”等行為中都有矛盾,要結合語境去體會這種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老麻雀矛盾性格的產生根源潛藏在第五自然段的最後兩句話中。此時老師仍應充當“嚮導”的角色,領著學生自己去探究,促其“自圓其說”。在老麻雀看來,獵狗是個龐大凶狠的動物,從力量上講老麻雀決不是它的對手,與之搏鬥,老麻雀是不堪一擊的,這樣非但救不了小麻雀,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要賠上,所以內心十分驚恐不安。但是,老麻雀為了使小麻雀有脫離危險的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飛下去,勇敢地與凶惡的獵狗搏鬥,並設法趕走獵狗。“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對小麻雀的一種深切的關愛,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為了小麻雀,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它寧願放棄自己安全的處境,甚至不顧犧牲自己的生命,是這種愛給了老麻雀無窮的勇氣和力量。老麻雀置身於凶殘的獵狗與弱小的小麻雀當中,產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於其中。但這不僅沒有損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豐滿,更高大。

四、追問、找隱藏的主題

大家都認為是“母愛”就是本文的主題,作為主題,“母愛”確實存在。但是老麻雀能最終成就母愛,拯救她的幼兒,主要還靠背後站著的獵人,如果沒有獵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要說拯救小麻雀,連老麻雀自身也難保。更本質地說,屠格涅夫其實是頌揚“人道主義”,頌揚“情愛”,通過麻雀事件來表現俄國社會出現的新的價值取向。我們反覆讀文字,不難發現: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是以大護小;獵狗最後“愣住了”“慢慢地向後退”,也可以理解為它被老麻雀的行為感化了,放棄了“以強凌弱”;獵人“我”是強大者,最終動了惻隱之心,喚回了獵狗。我想,屠格涅夫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畏懼龐然大物,只要敢於鬥爭,弱小者也是可以戰勝強大者的。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我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正確讀寫並理解“鋒利、無可奈何、扎煞、絕望、嘶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愛的偉大。

(3)聯絡上下文,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老麻雀的愛子之情。

(4)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的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那如何紮實有效達成目標呢?我們主要通過品讀重點句來體會。課文中有許多描寫老麻麻雀的句子,抓住句中關鍵的字詞,我們則能深入體會主題了。比如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這是一種怎樣的勇氣和力量?老麻雀又為什麼有如此驚人的舉動?難道它不知道這樣做有多危險嗎?作者為何要用“石頭似的”、“扎煞”、“絕望”的詞語來形容老麻雀,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嗎?引導學生體會“石頭似的”說明了什麼,寫出來老麻雀怎樣的心情?利用多種方法理解“扎煞”、“絕望”“尖叫”三個詞語。同時,引導學生讀出老麻雀的果敢、勇氣、膽量,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感。再如“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麼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是啊,高枕無憂、相安無事的生活誰不想要?是什麼原因讓老麻雀不顧一切衝向這個險境?文中提到的“一種強大的力量”又指的是什麼呢?是不是一種為了拯救孩子而無懼生死的偉大的母愛呢?在一步步的追問中,讓孩子深刻感悟到老麻雀不畏、反抗邪惡的大無畏精神。故事所要表達的情感——對幼小的憐愛之情、對母愛無限的敬意和讚美之情!另外,引導學生從老麻雀的身上聯絡自己的媽媽,利用寫話的形式抒發對母愛無限的敬意和讚美之情!

下面我對我們的磨課作一個簡單的敘述。我們在吳老師的帶領下,就這堂課進行了多次的磨礪實踐,讓我明白了一堂好課必須經過反覆實踐,才能不斷提升。在磨課過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深入文字,把握主題。第一次試教,張老師在談話引入環節回顧老舍先生寫的母雞: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產生定勢,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被過早揭示。在初讀課文時穿插字詞的教學,沒有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整堂課主要圍繞老麻雀的動作、神情、心理為展開教學,忽略獵狗的凶猛及小麻雀的無助,導致目標落實不到位。在評課交流中,語文組各成員積極指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如對語言文字的指導不夠深入,主題與文字脫離;教師激勵性評價語不豐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通過全體討論,教學時要從課文的整體意義出發,從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出發,確定要把重心放在角色間的對比上來突顯主題,提出:利用關鍵詞句在反覆品讀中體會老麻雀那偉大的力量。於是張老師又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做了一番修改,完成了第二稿。這次試教下來後,大家都覺得教學的層次性清晰,真正進入作者的內心,課堂節奏感也強了。今天這是張老師第三次上課,我感覺她值得我學習的地文很多。張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合作者,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循循善誘,學生樂學好學,將課堂演繹地相當有活力,讓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總而言之,一稿稿設計,一次次反思,在磨礪,在成長,在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