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86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說課稿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說課稿1

一、說教材內容

《桂花雨》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這篇課文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通過桂花寄託個自己和母親深深的思鄉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識記本課生字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好的語段會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師怎樣表達出來的。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文章主要內容質疑問難,帶著問題自讀自悟。

三、說教學重難點

略讀課文粗知大意,並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1、以讀代講法。

“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快讀、瀏覽、默讀、有感情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2、啟發誘導法。

我努力做到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幫助者,通過啟發誘導,幫助學生質疑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獲得個性的體驗。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我努力實踐著以學定教,鼓勵自主探究,適時點撥,並通過課外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從學生最初接觸最初質疑開始層層推進,理解課文。

2、讀、思、記、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

五、 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

因為學生對本單元的主題已經爛熟於胸,因此我就通過複習舊知,把學習的切入點定在了什麼寄託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思念家鄉的什麼上。學生很容易就知道文章的中心。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直堅持一個原則,要求學生學會課前預習,在學生沒有把課文讀到滾瓜爛熟的程度時絕不將課文。這樣有助於學生學會自學,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以及熟讀的情況,況且五年級的學生讀書也該有一定的速度了,有助於培養學生快讀的好習慣,擴大閱讀量。然後在默讀瀏覽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三)品讀課文

1 讀題質疑

每個學生接觸一篇文章都是從課題開始的,況且這篇課文的課題是那樣美,充滿了遐想的空間,而且也很有創意。讓學生從課題感知課文質疑問難,並帶著問題去品讀課文有的放矢,也有助於給學生以課題設定的薰陶。

2 品讀搖花樂

學生從讀題質疑解惑開始很自然地就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再通過一邊讀一邊想,有感情朗讀,想象讀等方式領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而且在讀得過程中會自然地產生問題,引領自讀自悟的方向。

3 探究桂花的品質

通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母親為什麼這樣愛惜桂花?”很自然地去探究桂花的特點以及和鄉親生活的密切關係而學習課文內容。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領:“如果賦予桂花人的品質你會弄什麼詞語形容它?”來深入的挖掘課文的人文內涵,並蒐集學生日常積累的好詞,準確應用。喚起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意識和願望。

4 體會母親的思鄉之情

由母親這般珍愛桂花,很自然地體會到母親對桂花對故鄉的那份深情。一句從那看出來的?引領學生瀏覽、默讀、思考,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在教師的引領下啟發學生練習前後文對比閱讀,體會母親話裡的深情厚誼。

(四)積累語言,模仿運用

文章不光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還有著優美的語言,學是為了用,此環節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學會鑑賞,學會積累,並聯系生活實際學會仿寫運用。

(四)總結收穫,擴充套件閱讀

一篇課文的教學應該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原則,此環節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總結整篇文章,整堂課的收穫,幫助學生整理新知內化吸收。並趁熱打鐵,將這種閱讀的熱情和方法擴充套件到課外同類文章的閱讀理解上去。以閱讀擴大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和情感沉澱。

(五)佈置綜合實踐性的作業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雪深的創新思維。因此我佈置了這個作業要求,有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

總之我本著自主學,簡單教的原則,設計這節課的教學,但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考慮的不夠全面科學,其中還有著很多的不足。比如怎樣處理好內容多與時間的關係,怎樣處理讀的教學,怎樣體現合作探究的理念,怎樣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等方面都沒有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教學設計。或者自己的教學理念上、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錯誤,請領導提出寶貴的意見。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

課文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五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我”愛童年的“桂花雨”。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桂花樹下搖桂花的歡樂的情景。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想象搖桂花的歡樂,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於質疑和樂於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概括、思維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總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絡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能力目標:能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親說的“外地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這句話的含義。

3、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四、教法學法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或通過用圖畫創設多種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師基本採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說學法:

素質教育應強調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在是教學生唸書,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教學中我著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訓練指導。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學生可以圍繞“作者喜歡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進行提問,然後抓住重點詞語“搖花樂和桂花雨”進行質疑。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一)複習引入,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桂花圖片:這是什麼?

2、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3、這篇課文的第一句說道:“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昨天我們品味了。

作者喜歡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謙虛,不驕傲;是因為它的香氣迷人,令人陶醉。喜歡桂花,更重要的因為原因是什麼呢?

創設了一個特定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整體引入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印象。這樣設計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容易和本節課的新知產生有機的聯絡。

(二)、精讀感悟課文2——6自然段

第一步:質疑問難,直奔重點。

1、課件出示“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2、學生抓住“搖花樂”和“桂花雨”進行質疑,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寫下有思考價值、牽一而動全身的問題。(怎樣搖?搖桂花的心情如何?搖桂花的“樂”在哪裡?是怎樣的桂花雨?為什麼叫桂花雨)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是自主探究的源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樣設計直奔課文的重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理念。

第二步:精讀感悟,自主探究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2、3、4自然段。要眼到、心到、手到。

課件出示閱讀提示:自己學習2、3、4自然段,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問題。

2、勾畫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3、學生自學,小組內交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文字,並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地探究。教學生是為了不教,注重了學習習慣的培養。

4、集體交流。隨學生的交流而靈活探究,學生說到那一個問題,教師就引導大家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訓練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培養創新思維。交流的要點:

2自然段回答為什麼搖桂花?採用指名讀的方式。

“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理解“浸”,從這句話感受到了什麼?指導朗讀。讀出桂花的芳香。

4自然段回答桂花有什麼用處,採用引讀的方式學習。

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

A提出哪些地方體現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接著指名讀,評議,齊讀。

B教師和學生分角色讀讀母親的對話,互換角色讀。

C體會搖桂花的快樂

首先指名讀有關的句子。“這下我可樂了……好香的雨呀!”評議,聽出快樂嗎?

接著出示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與作者一起感受搖桂花的快樂,學生看圖想象邊表演邊說搖桂花的動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歡樂。

然後激發學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樹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桂花雨嗎?桂花雨美嗎?美在哪裡?此時落在你頭髮上、脖頸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細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最後學生興奮而激動地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組讀,評議。

D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朗讀3、4自然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經過自學,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瞭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領,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進入探討階段就會全身心投入。彙報交流的過程既是學生暢談見解和觀點的過程,又是師生“閱讀反思”的過程。發表自己見解,聽取別人的意見,思索別人的看法,反駁錯誤的觀點。重視以讀促理解,重視各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默讀、範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各種情境中,主動讀書,自主發現。在充分的讀中體會到課文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讀、悟、說、想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語言文字訓練。以情促練,又讓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快樂,進入語言學習的奇妙境界,這便是以練激情。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順學而導,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真正地推動課堂對話的發展。並在訓練設計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教法學法化,學法教法化”。

第三步、突破難點,昇華感情

重點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首先學生自讀課文的5、6自然段,讀後提問你們能讀懂母親的心思嗎?學習小夥伴討論、交流。接著進行說話練習:外地的環境好,還是(_____)。外地的生活好,還是(_____)。然後抽生讀5自然段讀出母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對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強了語言文字訓練,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三)、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1、“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2、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朗讀全文,讀出作者對“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的桂花的熱愛之情。帶著對課文的感悟和體驗回到課文,實質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也是對整體的回顧。

3、拓展了練習。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說一說你童年難與忘懷的人和事,或說一說你喜歡的植物或家鄉的特產。

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感慨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託,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完成讀寫結合的遷移。

六、談板書喜歡桂花懷念家鄉

桂花雨

搖花樂懷念童年生活

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清晰地顯示出課文的內容,還能突出文章的重難點。並能讓學生能根據板書,理解文章的中心,複習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它能體現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把文章的重難點展現出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