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的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5W

一、教材解讀:

《讀碑》的說課稿

《讀碑》一文,以記敘性散文的筆調,把作者解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歷程娓娓道來,掀開了中國革命悲壯歷史的一角,讓我們也在極度的震撼中升騰起一股悲壯感和使命感。教學本文,要特別注重情感體驗,一方面通過朗讀體會和理解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通過理性分析來梳理作者的心路歷程,從而深入領會歷史的那份沉重感。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三維目標的要求出發,“知識與能力”一塊設定為:瞭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讀碑的感受變化過程,從而弄清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在生活中由淺入深的理解和認識生活的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過程與方法”一塊設定為:學會重點解讀要點內容,根據句段,個體體念聯想的方法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進而理解主題。同時還要把合作交流貫穿其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塊設定為:走進文字體會文章悲壯深沉的情感和思想。這是教學重難點。

情感體驗是本文教學的一條主線,中國的革命歷史對於現在的學生似乎已經太遙遠,他們無法體會和理解歷史的那份沉重感。在教學時一方面要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引起他們的共鳴;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品味、朗讀,領會文章的情感和深刻內涵,讓悲壯感震撼他們的心靈。從中去解讀、尋找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產生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

本課的教學過程有三大步。

(一)、設懸念匯入:

我根據文字內容本身的一個契機設懸,引帶學生進入文字基本內容,可達到一引二入的效率。

(二)、學習課文:

此步驟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本課內容。它將內容、情感、思想有機結合在一起,協同共進。以問題為載體,體文字特徵為內在驅動力,把“南泥灣”一節作為突破口,以文字帶動情感,以內容拓展人物,從而豐富夯實學生的內心體驗,如問題4、5、6、7、8,形式多樣,最終達到作者和讀者的共鳴。理清思路是本文的一個不難掌握的點,但發現作者讀碑中的'理解認識生活的方法是難點,不容易。

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答案也許會很不同,教師要充分發揮並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生成性),同時更要在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礎上靈活掌控,讓課堂實在真是生動深刻。當出現難點問題時,可以給他們時間討論。必要時,教師應範讀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增強文字的感染力。

(三)、作業。課文延伸,題目難以適度,既在學生心裡,又有拔高性。

板書的預設:板書是對文章思路的提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作一些變動。

四、設計的綜合考慮:自覺把握文字特點和採取的相應掌控應該是正確的,也是合乎學情的,只是問題量可能多點,因此課堂上調控好節奏是關鍵吧?

五、教學後記:課後要即時發現並總結課堂,為以後改進做準備。

六、虛心向老師們請教。

熱門標籤